二、关注核心能力,提升创新能力
利用企业外部技术资源解决非核心技术问题,有助于企业专注于核心技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目前,我国企业在关键技术上,还难以与国外具有高精尖技术和成熟产品的企业抗衡,缺少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核心技术与核心产品,产品附加值低,利润回报率低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企业研发实力薄弱,如前文所述,2008年有93.5%规模以上企业没有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从2004-2008年有76%的大中型企业没有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这些企业很难谈得上拥有自身独具特色的核心技术与核心产品。很多企业往往行为随机、盲目,过于依赖国内巨大的需求市场及这一市场的高速增长,经营模式往往是发现一个赚钱领域,赶快跟风进入,形成大量企业生产相同产品的局面,其结果只能是互相残杀,几败俱伤。据统计,在中国,集团公司的平均寿命在7至8岁,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岁。这些企业生存难以为继,更谈不上核心技术,可持续发展。
当然,国内也有一部分具备一定实力的企业注重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这些企业的实力与国外大公司相比还存在差距,在技术上还难以与国外大公司竞争,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企业永远无法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其实,国外大企业也是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雄厚的技术实力也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比如:著名的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创建于1918年,创业初期主要生产电器双口插座,其间还设计自行车灯。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后,到上世纪50年代,松下开始走出国门,到技术发达的欧美国家引进和吸收先进技术,并逐步建立起自己公司的研发机构。二十世纪中后期,松下开始出口彩色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并推动这些产品的生产设备和技术的国产化进程。
从生产插座、自行车灯等这些初级技术产品,到引进和吸引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实现彩色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国产化,松下电器公司通过不断的技术积累,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技术。由此可以看出,技术落后的企业,通过引进和吸收先进技术,是加快技术积累的一个有效途径。2003年,时任国家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中国经济大讲堂》谈到我国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时,曾经说过,“日本和韩国在很多领域的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投入之比达到1∶5到1∶8,这使日本和韩国的自主创新得到迅速的提升,和他们相比,我国在技术引进和吸收的投入方面严重脱节。2002年两者的投入之比仅仅为1:0.08,这说明我们在引进的过程中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严重不足”[7]。(www.daowen.com)
日本和韩国引进和消化吸收投入之比达到1∶5到1∶8,实现了自主创新的快速提升,说明虽然引进先进技术并消化吸收可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但却需要投入较多的资源,而我国企业技术水平偏低,资本、人才实力不足,引进和消化吸收受到资源相对不足的制约,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投入之比仅仅为1:0.08,固然有认识问题,但也不能否认,有自身资源不足问题,而将非核心环节通过整合企业外部资源来解决,将自身资源专注于核心技术,是缓解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随着中国经济的进步和宏观环境的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探索企业的长久生存之道,技术积累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共识,有的企业已经在探索整合企业外部资源,解决企业的非关键问题,而将自己的资源专注于核心技术上,以提高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
如某被调研的企业,自身研发能力很强,而对于一些常规技术,企业虽然具备开发实力,但如果自己投入时间、精力和资源进行开发,成本高,甚至无利可图。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将研发资源主要用于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上,而与产品配套的常规设备,则外包给其他企业,由于承包的企业已有成熟的常规技术,而且因为专业化,业务量形成了一定规模,可以以较低的价格向这家企业提供所需的设备,这一方面使该企业节约了研发费用,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由于把时间、精力和资源集中起来,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技术水平持续提高,更有效地提升了核心竞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