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科技人员派遣的主要形式
根据我国各行业存在的科技人员派遣形式,以派遣机构的形态为准则将科技人员派遣的形式分为三种:专业机构派遣、单位间派遣、经纪人派遣[18]。
1.专业机构派遣
当企业面临技术升级以及应对激烈竞争,需要提升企业自身的科学技术水平,但现有的科技人员不足以满足需求时,企业为引进科技人员需要与专门从事人员派遣的机构签订人员派遣协议,由人员派遣机构从现有的人员库中选择符合要求的科技人员。或者派遣机构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科技人员招聘、选拔、培训。将符合要求的科技人员派送到企业,使之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在合同期内服务于企业。
米绘锦(2005)认为目前专业的人员派遣机构主要有:(1)国外专业从事人力资源经营公司在国内注册成立的人力资源租赁经营机构;(2)人事部门以人员交流服务中心为基础产生的人力资源租赁经营机构;(3)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性质企业开展的人力资源租赁服务业务;(4)依据国家政策从事外企雇员服务,演变成的人力资源租赁经营机构。
2.单位间派遣
单位间派遣主要是用人单位通过与被派遣的科技人员所属的单位签订人员派遣协议,借调科技人员到本单位从事科技活动,并向科技人员所属单位支付租金。操作方法与专业人员派遣机构基本相同,只是科技人员的专业性较高,其派遣形式主要是在同行业之间进行的。另一方面,由于一些成熟的大企业发展迅速,一些科技人员无法再继续发挥其人力资本的效用,但是在社会中的一些刚起步的企业需要这些科技人员,于是成熟企业就可以将这些科技人员派遣给有需要的企业使用,不但能降低企业的成本,还能获得一些收益。如浪潮集团是由三家上市公司组成的,在实际研发过程中,一方面当一家公司研发人员出现短缺时会向其余两家公司进行借调(即所谓的派遣);另一方面,当一家公司核心竞争力较强,研发人员存在富余时会向其他两家公司输出人员。浪潮集团的研发人员的流动即为单位间派遣的一种具体应用。
3.经纪人派遣
一些有较高知名度的科技人员,借用了影视明星的做法,委托自己的经纪人出租自己的人力资本使用权[19]。这种派遣方式通常是在高科技人员严重稀缺的情况下有独特稀缺人力资本的载体才有可能采取的,因为市场中的稀缺人力资本的需求量远远大于供给量,稀缺的人力资本不愁找不到“买家”。但是这种方式的成本比较大,一方面,科技人员的知名度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建立,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常规的渠道,用人单位获取派遣信息的成本较高。
【注释】
[1]转引自沈同仙.劳动力派遣中的政府规制研究[D].兰州大学,2007.
[2]转引自董延辉.关于我国人才租赁的理论探讨和发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
[3]转引自董延辉.关于我国人才租赁的理论探讨和发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
[4]李忠仁.人才派遣——一种新的用人模式[J].改革纵横,2005(11):25-26.
[5]崔岩.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人才租赁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www.daowen.com)
[6]董延辉.我国人才租赁的理论探讨和发展研究[D].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
[7]谭萍.如何理解和把握劳务派遣在实践中的运用[J].人力资源,2010(6):46-47.
[8]本部分参考:时博.派遣用工的战略选择——制度构型和资源整合研究[D].南开大学,2009.
[9]本部分参考:时博.派遣用工的战略选择——制度构型和资源整合研究[D].南开大学,2009.
[10]张鹏飞,顾韬.人才派遣模式探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6(6):107.
[11]魏艳春.日本的人才派遣业与《人才派遣法》[J].中国人才,2001(10):32-34.
[12]李忠仁,李国良,邹晓.人才派遣—一种新的用人模式[J].改革纵横,2005(11):25-26.
[13]崔岩.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人才租赁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
[14]此处引用中国劳动关系网的划分
[15]所引用数据来源于黄其蔚.劳务派遣扩大化的动因分析及其规制[J].2010社科纵横,2010,(2).
[16]狄永华.我国劳务派遣发展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7.
[17]黄其蔚.劳务派遣扩大化的动因分析及其规制[J].2010社科纵横,2010(2).
[18]此部分参考了崔岩.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人才租赁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中的划分框架.
[19]崔岩.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人才租赁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