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研发外包带来的风险与经济损失分析

研发外包带来的风险与经济损失分析

更新时间:2025-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样,导致了发包方研发外包的失败,给发包方公司造成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上千万元。2009年6月,发包方公司吸取这次教训,经过审慎考虑,选取了B专业技术公司进行数字屏技术的研发外包。发包方公司在研发外包过程中,充分运用期权理论评估了研发外包项目中所能得到的未来的利益以及和约中的一些具有实物期权性质的常见条款的价值。

四、研发外包个案分析[19]

重庆某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车载数字多媒体的研发和制造的公司。2008年4月,公司经过对自身的技术核心度、技术与竞争对手的差距、技术与外部技术能力的战略互补性,以及对车载数字多媒体行业技术成熟度的研究,决定将车载数字多媒体显示器的技术研发外包给A专业技术公司(以下将重庆某有限公司简称为发包方,A专业技术公司简称为承包方)。由于信息不对称,承包方A公司隐瞒了发包方公司关于自己的研发实力等方面的情况。结果承包方A公司开发出的是模拟屏,而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产品是数字屏。这样,导致了发包方研发外包的失败,给发包方公司造成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上千万元。

2009年6月,发包方公司吸取这次教训,经过审慎考虑,选取了B专业技术公司进行数字屏技术的研发外包。B公司相比A公司来说,不仅规模较大,而且声誉也是行业中最好的之一。发包方公司在研发外包过程中,充分运用期权理论评估了研发外包项目中所能得到的未来的利益以及和约中的一些具有实物期权性质的常见条款的价值。评估发现,在此研发外包合作项目中,如果合作双方共同持有期权的执行权,则可以使项目价值最大化。同时,发包方公司基于上述考虑,并结合声誉理论模型,制订了声誉激励机制和显性激励机制相结合的最优动态契约。该契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声誉机制的有效激励,防止承包方B公司的机会主义行为,降低了发包方公司的研发风险,提高了声誉激励效应。发包方公司通过合理的任务分配,合理的利益分配,充分调动了承包方投入研发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了承包方的技术能力。该案例表明我国企业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已经越来越重视研发外包。

从该案例的分析还可以看出:①让承包方参与到研发创新中是一个使发包方和承包方双赢的过程。通过利用承包方的专业技能、资源,能够提高发包方的绩效,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②发包方公司自身核心能力得以增强。发包方公司专注于自身的核心能力而无需开拓自身不擅长的领域,同样可以扩大其市场竞争力。③发包方和承包方共同投入资源,研发风险得以分摊,发包方在进行产品研发时面对的压力得以降低,使得一些对于发包方单独进行研发可能导致风险过高而无法接受的项目顺利进行。④合理的任务分配能够充分利用承包方的技术能力,降低研发中由于企业技术能力所致的技术不确定性,使得研发任务更有可能成功完成。⑤合理的利益分配是各企业在合作中积极配合、积极投入的保证,是应对各组织在合作中产生道德风险及机会主义的保证。

【注释】

[1]魏秀敏.服务外包教程[M].中国商务出版社,2011.

[2]此处参考魏秀敏.服务外包教程[M].中国商务出版社,2011.

[3]Gilley K M,Rasheed A. Making more by doing less:An analysis of outsourcing and its effects on firm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0(26):763-790.

[4]Lepak & Snell. Virtual HR: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21st century[J].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1998(8):215-234.

[5]朱瑾.我国软件外包理论、现状、对策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

[6]姜玟求.外包战略、组织控制与外包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1.

[7]刘征驰.服务外包组织治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9.

[8]尹建华.企业资源外包网络:构建、进化与治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www.daowen.com)

[9]王安宇,司春林,骆品亮.研发外包中的关系契约[J].科研管理,2006,27(6):103-108.

[10]徐操志,许庆瑞.企业的外包战略[J].经济论坛,2002,(18):34-35.

[11]李布.“外包”:企业经营新模式[J].经济纵横,2000,(12):51.

[12]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生情况(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2010[DB/OL]. 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0/indexch.htm

[13]周正柱.科技企业研发外包内外部动因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4):92-96.

[14]尹建华.企业资源外包网络:构建、进化与治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15]尹建华.企业资源外包网络:构建、进化与治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16]武蓓.企业研发外包的模式、机理及动态演化特征研究[D].浙江大学,2009.

[17]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2005,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12):152.

[18]魏秀敏.服务外包教程[M].中国商务出版社,2011:260.

[19]本部分参考郭捷.不确定条件下研发外包的契约设计[D].重庆大学,2010:35-3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