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产学研联盟形成的内部动因
1.高校及科研院所动因
(1)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愿望
学校和研究院所具有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需求,而企业恰恰能够为学校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帮助学研方完成其科技成果的产业化[18]。Ditzel(1995)和Fassin(2000)认为,作为研究机构的大学追求学术上的成就,大学教师有很强的动机去发表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学研方通过和企业合作有助于实现其研究开发活动的社会价值,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社会地位。在经济上有用的知识向企业有效转移,使研究活动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进入良性循环状态。产学研联盟是学研方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最佳模式之一,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和科研院所生存、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
(2)在实践中提高科研能力的动机
Geisler等人(1991)认为,学研方与产业界的合作提供了师生接触实物、实际问题的机会。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联盟,学研方能够接触到市场的各类信息,充分了解到相关产品的市场态势,同时提高其将科技成果运用到实际产品中的能力[19]。在实践过程中,拓宽视野,发现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同时,大学和研究院所具备很强的研发能力,然而却缺乏一定的载体,而企业则能为大学和研究院所提供这样的载体以使其充分发挥其研究开发能力,有助于学研方进一步提高其研发能力。
(3)获取研发资源的需求
Senker(1998)提出学术界与产业界增加密切合作的原因之一是大学寻求除政府补助之外的其他渠道资源的需求[20]。高校、研究院所的研发条件有限、研发经费不足,阻碍了研究的进展。产学研联盟过程中,企业会为学研方提供试验材料、研发设备等各方面的研发资源,这解决了研究过程中资源不足的问题。企业还能够为学研方提供充足的研发项目经费,弥补了大学在从事科学研究方面所需经费的缺口,帮助其摆脱由于研发经费不足而导致科研受阻的窘境。(www.daowen.com)
2.企业参与产学研联盟的动因
(1)获取技术资源与人力资源的需求
资源学派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企业所拥有的稀缺的、有价值的、难以模仿的资源(Peteraf,1993)。一个企业的资源可能包括资本、知识、组织结构、企业流程等企业可以控制的所有要素。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大量资源都存在于广泛的社会网络中。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经常会感觉到自身资源的缺乏,而限于时间的紧迫性,往往又没有能力在有限时间内获得自身所需的全部资源。所以,企业有必要通过与其他组织结盟,利用其他组织的资源来满足自身需求,这就是企业界常说的资源外取[21]。企业在不断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遇到了研发技术瓶颈,这激发了企业去寻找具有研发优势的合作伙伴的意愿。而大学和研究院所的科技研发能力和资源自然从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企业完善其产品开发技术。于是,建立产学研联盟能够帮助企业以较低的成本、较小的风险获得其需要的技术资源,从而增强其市场开发和竞争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谢晶欣,2008);优秀的人才资源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大学、研究院正是培养优秀人才资源的摇篮,建立产学研联盟有助于企业接近优秀人才,从而提高获得优秀人才的几率,进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学习新知识的愿望
Hamel&Prahalad(2001)研究发现合作伙伴间相互学习对方的知识是企业进行合作研发的重要目的与动机。企业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自身素质的提高与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产方能够通过产学研联盟,学研方学到产品研发的理论基础、相关领域的技术前沿和先进的科研方法。
(3)降低风险的动机
研发复杂化程度增加以及研发难度加大,影响研发成功的因素不断增多,导致了研发结果的不确定性日益加剧。与此同时,研发成本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研发不确定性的提高和研发成本不断加大所带来的风险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是难以独立承受的。因此,降低风险是企业寻求研发合作的一个重要动机。参与产学研联盟可以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组成虚拟研发组织的各成员组织优势互补,使整体实力上升。另外,激烈的外部环境要求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要不断缩短开发时间和降低研发成本。企业如果延误了时机,其创新产品将一文不值。市场的快速变化造成企业竞争更加激烈,研发过程缩短,其转向科学界寻求研发创新成果比自身独立研发更有利(Senker,1998)。通过参与产学研联盟,借助于学研方的力量,实现优势互补,减少创新风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