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人力资本理论的历史沿革

人力资本理论的历史沿革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是人力资本理论萌芽的表现。接下来是以劳动力要素分析为中心的一般人力资本理论阶段。虽然指出了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但是尚未建立基于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模型。与舒尔茨不同,增长理论的学者们沿着另一条思路—经济增长的模型来论述人力资本理论与公司治理本质。

人力资本理论的历史沿革

一、人力资本理论的历史沿革

十八世纪后期,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在其著作《赋税论》中提出“劳动是财富之父,自然是财富之母”的观点。并且指出,人口的差异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差异的重要原因,建议采取某些措施和进行资本投入以提高人口素质。这是人力资本理论萌芽的表现。后来,亚当斯密对早期的人力资本思想进行了系统地分析。他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对“资本”作了定义,并将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而德国经济学家费里得里希·李斯特(Friedrich List,1981)将资本分为两类:物质资本和精神资本。

接下来是以劳动力要素分析为中心的一般人力资本理论阶段。代表人物是舒尔茨,他认为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就是人力资本。他明确概括了人力资本投资的范围,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医疗和保健、在职人员培训、学校教育、企业以外的组织为成年人举办的学习项目、个人和家庭为适应就业机会的变化而进行的迁移活动等。他还阐述了人力资本的“知识效应”,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知识的需求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人力资本的一般理论是不完善的,也是不具体的。虽然指出了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但是尚未建立基于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模型。(www.daowen.com)

与舒尔茨不同,增长理论的学者们沿着另一条思路—经济增长的模型来论述人力资本理论与公司治理本质。最早是在1956年索洛(R. W. Solow) 发表的《对经济增长的理论的贡献》一文中,建立了一个单纯生产部门的经济增长模型,后来,一大批经济学家开始对增长理论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模型。1965年乌扎华(H. Uzawa)修改了索洛的经济增长模型,并引进了教育部门。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以罗默的《收益递增和长期增长》以及卢卡斯的《论经济发展机制》为标志,产生“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在学术界称为“新增长理论”。新增长理论的核心在于通过人力资本的投入来修改古典生产函数[2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