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企业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战略:效能与风险研究

企业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战略:效能与风险研究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网络组织该类中间组织主要是指各种狭义的关系性契约,通过关系性契约形成的中间组织主要有战略联盟、外包网络、虚拟企业等形式,在此把他们统称为“网络组织”。以上分析了中间组织的三种主要形态,但在实际经济运行中,三种形态常常交织在一起,相互交叉和补充,共同发挥作用。

企业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战略:效能与风险研究

二、“中间组织”的形成

1.中间组织定义

Williamson(1975)是第一个提出中间组织形态是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经济学家。他指出在企业和市场之间存在复杂多样的中间组织形态,并且认为这种形态是比企业更灵活,比市场更有效的组织方式。在资产专用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制度结构并将其运用到企业间长期契约关系的分析中,为中间组织形态的研究提供了经济分析工具。他认为中间组织是介于市场和厂商之间的一种混合治理方式,或者称为混合组织。

陈红儿和刘斯敖(2003)把中间组织定义为是通过企业与市场的相互渗透,并借助于一定的纽带融合生成的,相对稳定独立并普遍存在的体制组织形态。并认为应该把这种组织作为一个富有边界弹性的整体看待,而不再是分散独立的市场主体间的关系。

2.中间组织的特征

中间组织不是层级企业和市场某种简单的折中或重叠,他具有一些自己独特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结构、效率、分布和演进方面。

(1)从结构特征看,中间组织是一个协调结构,他通过企业纵向等级结构与市场横向平行结构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来达到各交易主体间的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所以,中间组织一般比市场组织稳定,比企业组织松散。

(2)从效率特征看,中间性组织融合了企业组织权威机制的有计划性和市场价格机制的竞争性和效率性的优点。一方面,他克服了市场失灵,防止交易费用过大;另一方面,他又克服了一体化的组织失灵,防止组织费用过高,从而达到交易费用和组织费用的最小化和效率的最大化[19]

(3)从分布特征看,在纯市场组织与纯企业组织之间的经济体制组织系列谱上,中间性组织通过一定纽带的衔接广泛分布,生成与分布位置遵循组织结构效率优先和适应性原则,并与企业和市场相互渗透融合的程度密切相关[20]

(4)从演进特征看,中间组织在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知识的背景下相对稳定地发展成熟。中间组织有效地改变着现代企业的边界,为使企业更好的适应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带来的竞争环境,中间组织推动企业朝着更富有弹性和效率的方向演进。

3.中间性组织的主要形态

中间组织是一种相对稳定独立并普遍存在的组织形态,具体形态包括企业集群、企业集团、战略联盟、外包网络、虚拟企业等多种形式。(www.daowen.com)

(1)企业集群

集群最初是一个生物学概念,是指由于环境的、社群的或行为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个体在群体中的集聚。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Porter(1998)给企业集群的定义是:“集群即指在某一特定区域下的一个特别领域,存在着一群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

集群是以地理空间为纽带而形成的中间组织,由于空间距离的接近以及特定社会文化的支撑,使其节约了交易成本,使中间产品的交易效率远远高于集群之外的交易。克鲁格曼(1995)强调,经济发展过程中“区位是重要的”,依赖于特定地理空间形成的企业集群,遵循了生物群的产生、繁衍与演进的规律要求,是一个有机生成的过程。这类组织,在纯企业与纯市场之间的组织系列谱上,相对靠近纯市场的一端。

(2)企业集团

企业集团是一种以大企业为核心,以经济技术或经营联系为基础、实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领导体制,规模巨大、多角化经营的企业联合组织或企业群体组织。

企业集团往往是以资本或其他契约方式为联结纽带,内部企业间相互持股,联系紧密,形成多层次的内部组织结构从而共同抵御市场的风险,他在企业与市场间的组织系列谱上较靠近等级组织一边。

(3)网络组织

该类中间组织主要是指各种狭义的关系性契约,通过关系性契约形成的中间组织主要有战略联盟、外包网络、虚拟企业等形式,在此把他们统称为“网络组织”。

网络组织下企业间活动是互补的,资源具有依赖性,所以企业间的活动需要协调,但这种协调不是通过政府计划,也不是通过一体化来协调,而是通过企业间的多样化的契约安排来协调。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和市场信息的不对称等因素的存在,签订一份完全的契约常常是不可能的或成本很高,而长期契约关系的维持和交易的重复博弈,使交易双方信息趋于对称,从而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促使企业间形成相对安全稳定的各种关系性契约。

以上分析了中间组织的三种主要形态,但在实际经济运行中,三种形态常常交织在一起,相互交叉和补充,共同发挥作用。中间组织的出现,突破了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和钱德勒所说的“看得见的手”(Visible Hand)之间的二元对立,实现两只手握手的局面,使组织形式显得更为柔性与灵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