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企业知识管理的效能与风险研究

企业知识管理的效能与风险研究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企业知识理论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解释的层面上, 而应当在企业知识理论的导向下,进一步探讨企业知识活动的微观机理,即企业知识管理所关注的内容[12]。因此保持知识是基于企业内部所产生的知识。

企业知识管理的效能与风险研究

三、企业知识理论导向下的知识管理

企业知识理论要求对企业持续地获得竞争优势而开发与利用知识的方式进行深入研究。为此,企业知识理论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解释的层面上, 而应当在企业知识理论的导向下,进一步探讨企业知识活动的微观机理,即企业知识管理所关注的内容[12]。现阶段的知识管理领域关于企业知识活动微观机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的吸收、保持、共享和转移等方面。

1.知识的吸收

企业获取知识的过程只是吸收的过程,一个企业要想获得并维持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的吸收知识,不仅包括企业内部成员之间知识的吸收,而且包括企业从外部获取的知识。在个体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记忆力的开发具有自我增强的性质,即原有知识有利于学习新知识。这一性质同样适用于企业层面的知识学习。吸收知识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已有的相关知识水平的一个函数。因此要学习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发生联系时,才能达到知识吸收的最佳状态。

2.知识的保持

企业新的经营机会可能来自企业内部或者外部技术。但是外部技术具有开放性,可以同时被其他企业获取,所以利用外部技术能力不能保持企业的持续竞争力。相比之下,企业内部技术不易被外部企业获取,构成了企业持续竞争的基础。因此保持知识是基于企业内部所产生的知识。

余光胜(2000)指出为有效地保持知识,必须理解知识保持在企业内是如何受到影响的。以下从三个维度来解释知识保持的影响因素:(1)知识的内隐程度:即知识是明晰的还是内隐的。内隐的知识无法完全地被表述而明晰的知识可以清楚的被表述;(2)知识的复杂程度:即知识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简单知识可以用很少的信息来描述而复杂知识则需要大量信息做辅助;(3)知识的系统程度:即知识是独立的还是被置于一个大的知识系统之中。独立的知识只需要通过自身就可以被描述而系统知识则需借助于其他知识向量来加以描述。

3.知识的共享及转化(www.daowen.com)

野中郁次郎提出的SECI模型(图3-1)是目前业界最具影响力的知识转化模型。他认为知识创造是通过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互相转化的过程来实现的,而知识的转化要通过“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化(Externalization)”、“连接化(Combination)”、“内化(Internalization)”四个过程(简称SECI)来完成[13]

img17

图3-1 知识转化的SECI模型

资料来源:Ikujiro Nonaka ,Ryoko Toyama ,Noboru Konno. SECI ,Ba and Leadership:a Unified Model of Dynamic Knowledge Creation.Long Range Planning 2000(33).

4.知识的转移

企业内部将可获得的最佳做法转移到各个部门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因为内部知识转移比外部转移较少地受保密性、合法性等制约,所以内部转移应当是较快且复杂性较小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所转移知识的特征、知识源的特征、接受者的特征以及知识转移发生的环境特征将影响知识的转移。所转移知识的内隐性、因果关系不明确、知识作用的未证实性、缺乏吸收能力、组织环境的障碍、知识源与接受者之间交流的困难以及缺乏激励等将作用于以上四个影响因素从而影响知识的转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