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2011年思想文化发展前瞻:中国社会发展报告

2011年思想文化发展前瞻:中国社会发展报告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展望2011年,全球经济危机的阴霾逐渐消散,全球经济复苏的迹象也渐渐看到端倪,中国作为较早从危机中恢复增长的经济体,经济发展的外围条件越来越好。经济位次的变化将带来世界格局的调整,2010年中国周边国际关系和军事的变化动态,实质上就是这种变化的反映。

2011年思想文化发展前瞻:中国社会发展报告

五、2011年思想文化发展的前瞻

2011年是21世纪第二个10年的起始之年,也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启之年,这一年对中国发展来说,意义重大。展望2011年,全球经济危机的阴霾逐渐消散,全球经济复苏的迹象也渐渐看到端倪,中国作为较早从危机中恢复增长的经济体,经济发展的外围条件越来越好。

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经济危机时期所采取的一系列刺激措施以及危机带来的一系列副作用和后遗症,也将在危机恢复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因此,中国经济社会也将不可避免地经历恢复时期刺激措施的副作用和后遗症的阵痛,如物价上涨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就是最突出的症状。经济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必然会影响到思想文化领域,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中,将会出现如下趋势和问题:

第一,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将越来越尖锐。随着通货膨胀预期和压力的增大,对中低收入阶层的边际影响将大大提高,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和尖锐,要求调整收入分配的社会需求将更加强烈。因此,调节收入分配将成为管理通胀预期、缓解通胀压力的重要宏观调控方向。如果不能有效缩小收入差距,缓解通胀给低收入阶层带来的较大影响,社会对立情绪和矛盾产生的风险将会增大。

第二,网络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载体形式,将对民意、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网络文化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大众文化,网络文化对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产生越来越大且难以预测的影响。

第三,“困惑与迷惘”将成为2011年社会心态的主要特征之一。随着宏观调控流动性紧缩、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发展规划的更新等一系列宏观政策措施的推进,不可避免地带来微观经济与社会的效应,如资金短缺、物价上涨、创业成本提高、就业压力增大等,所有这些问题,不仅给普通百姓带来困惑和迷惘,而且也会给管理层带来一时的困惑。人们在一段时间或许难以判断正确的前方究竟在哪里。

第四,中西文化冲突的风险将渐渐增大。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位次的变化将带来世界格局的调整,2010年中国周边国际关系军事的变化动态,实质上就是这种变化的反映。中国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第二大国,有着自己特色的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这些与西方世界形成鲜明对照。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关系,必然随着中国在世界体系中地位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这一关系的变化归根到底可能还取决于中西文明与文化的关系。中西之间,差异是绝对的,融合是相对的。所以,削减中西文化冲突的风险,只能在“求同存异”的过程中灵活地进行。

针对上述四个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第一,推进和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为公平分配奠定制度基础。与此同时,在过渡时期,政府需要采取积极的财税和行政措施,增强再分配的功能,为低收入阶层提供及时有效的生活补助或物价补助,对冲通胀对这些阶层群众的影响,缓解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此外,政府还需要采取有效的行政监管措施,打击和遏制由邪恶资本操纵的生活必需品和大宗商品的涨价行为,保护百姓的利益。

第二,文化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需要更加关注网络文化,加强网络文化的管理。网络文化在当今社会有着特别重要的影响,主流文化应在这一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使得网络文化具有正确的发展方向、核心的价值体系、健康的文化内容、完整的规范体系、可控的网络秩序。(www.daowen.com)

第三,各级政府的调控措施应具有渐进性特征,不能急于求成;在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上,同样要设置过渡性、替代性措施。发展是硬道理,发展中的问题需要在发展中逐步解决。所以,调控措施必须是渐进的、理性的,不能是“病急乱投医”式的。此外,还需要进行正确的、必要的宣传,提高民众应对困难和过渡时期“阵痛”的心理承受能力。如应对房价、物价过快上涨,既需要采取必要的调控措施,也需要理性地、客观地认识到这些问题与经济周期的关系,不能盲目承诺确定目标,以免影响民众的心理预期和承受力。

第四,应清醒认识到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带来的影响,重视文化自觉和文化交流。为推动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文化发展和文化交流,政府需要重视文化科学特别是文化与社会人类学的研究,加强区域或地区的文化与社会人类学研究,为国际关系和经贸交流的科学决策提供切实的科学依据。

【注释】

[1]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副教授,社会学博士

[2]参见《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research.cnnic.cn/html/1295343518d2558_1.html,2011-01-18。

[3]参见曾率等:《归因引导对社会态度改变的影响》,载《心理研究》,2010(3)。

[4]参见刘欣:《转型期中国大陆城市居民的阶层意识》,载《社会学研究》,2001(1)。

[5]参见陆益龙:《乡村居民的阶级意识和阶层认同:结构抑或建构——基于2006CGSS的实证分析》,载《江苏社会科学》,2010(1)。

[6]参见魏静茹:《我国文化发展现状与未来——访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欧阳坚》,载《理论视野》,2010(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