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0年流行文化
2010年,网络成为流行文化的重要来源。各种流行艺术、流行语、流行活动以及热门话题,大多受网络传播的影响。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截至2010年,中国的网民数已有4.57亿,手机网民3.03亿。[2]如此大规模的网民群体,为网络文化的流行奠定了基础。
受网络快速发展的影响,在2010年的流行文化中,网络购物显得格外突出。网络购物已经不再是一种时尚,而逐渐成为众多网民的生活方式之一。此外,随着手机网民的增多,越来越多的网络产品开始流行起来,如网络电子书籍、网络报纸等,已经成为众多网民使用网络的方式。
2010年,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在网络上流行的“神马都是浮云”、“给力”、“飞”等网络语言成为当下的流行语。
这些网络流行语多是在网络交流空间中出现,然后广泛传开,并被很多网民接受和使用。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和流行,突出反映了网络行为的偶然性逻辑和网络放大效应。也就是说,网络空间中某些网民的一个偶然行为,也可能迅速成为网络世界广泛认同的事实,而且还可能赋予这一行为更为宽泛的内涵或意义,并能将这种意义迅速转化到现实世界。(www.daowen.com)
例如,“神马都是浮云”这一流行网络语言,现已在现实世界中被人们广泛使用,其意思是指“不值得一提”。最初只是个别网民在交流聊天时可能是因为打字错误,将“什么”误打成“神马”,而结果却出人意料地在网络空间迅速传播并流行起来。这种现象犹如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所说的“意外后果”。在社会实践中,人们并不能完全预测和控制行动结果,很多行为是在即时性的互动中偶然产生的。在网络世界,由于互动方式的特殊性,很多行为或现象可能都具有意外效果或效应。
此外,流行文化和流行语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阶段人们的社会心态和价值观。从2010年的流行语来看,大众的不确定感、不安感、焦虑感、浮躁感在这些语词里充分显露出来。而大众的这些心态又与时势特点是分不开的。
2010年,受地震、泥石流和冰雪灾害的影响,再加上《2012》电影的宣传影响,可能有不少民众产生世界末日之感,对前途和社会产生悲观情绪,不确定感、不安感由此陡然而生。尤其是在下半年,物价、房价快速飞涨,从而加剧了民众的焦虑感和躁动不安。在这种情境下,人们不愿提及过去,不愿看到物价房价继续涨下去,而是希望得到支持和帮助,即“给力”,以便渡过这快速多变的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