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政府强化农村社保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成果

政府强化农村社保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成果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强化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支持切实履行政府责任是发展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关键。在目前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差距仍然较大的客观现实下,同时鉴于国际经验,政府应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给予必要的倾斜和侧重。政府应广泛开展社保宣传工作,让更多的农村居民了解到参保的益处所在。另外,政府应采取措施,切实提高基层社保人员的专业素质,为农民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对于农村社会保障建设来说,这应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政府强化农村社保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成果

(三)强化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支持

切实履行政府责任是发展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关键。在目前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差距仍然较大的客观现实下,同时鉴于国际经验,政府应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给予必要的倾斜和侧重。

其一,在制度设计和政策决策上的倾斜和侧重。在制度的设计论证阶段,决策者必须客观全面地了解当前我国的城乡差距,立足现实,作出科学决策。针对农村地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实际,政府在推进“新农合”时,应通过合理设计,不断提高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其二,在制度实施和政策执行上的倾斜和侧重。政府应广泛开展社保宣传工作,让更多的农村居民了解到参保的益处所在。另外,政府应采取措施,切实提高基层社保人员的专业素质,为农民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其三,在制度和政策投入上的倾斜和侧重。对于农村社会保障建设来说,这应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注释】

[1]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2]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3]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4]此部分中2009年的数据均引自《2009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载《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0(7)。相关比例由笔者根据已有数据计算得出。

[5]数据引自《2009年度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gov.cn/gzdt/2010-02/03/content_1527088.htm。

[6]参见《回顾“十一五”社会保障建设:为百姓解除后顾之忧》,载《人民日报》,2011-02-12。

[7]参见《回顾“十一五”社会保障建设:为百姓解除后顾之忧》,载《人民日报》,2011-02-12。

[8]数据引自《2009年度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gov.cn/gzdt/2010-02/03/content_1527088.htm。

[9]《回顾“十一五”社会保障建设:为百姓解除后顾之忧》,载《人民日报》,2011-02-12。

[10]参见《回顾“十一五”社会保障建设:为百姓解除后顾之忧》,载《人民日报》,2011-0212。

[11]《〈社会保险法〉给民生上了“保险”》,载《齐鲁晚报》,20101028。

[12]《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载《人民日报》(海外版),第1版,2009-05-25。

[13]郑秉文:《费改税不符合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战略取向》.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5)。

[14]“金保工程”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中央、省、市三级网络为依托,支持劳动和社会保障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等核心应用,覆盖全国的统一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电子政务工程。

[15]参见《2009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载《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0(7)。

[16]田颖:《一亿国人年内受益社会保障卡》,载《人民日报》(海外版),第4版,2010-08-20。

[17]参见郑秉文:《中国社保“碎片化制度”危害与“碎片化冲动”探源》,载《甘肃社会科学》,2009(3)。

[18]参见尹蔚民:《正在建立农民工就业状况调查统计体系》,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8-11/20/content_10386273.htm。

[19]参见朱玲:《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平性与可持续性研究》,载《中国人口科学》,2010(5)。

[20]参见郑秉文:《中国社保“碎片化制度”危害与“碎片化冲动”探源》.载《甘肃社会科学》,2009(3)。

[21]参见《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397983亿元约合6.04万亿美元》,载《燕赵晚报》,2011-01-21。

[22]参见《我国GDP首次超日本 专家称应更注重社会福利》,载《新京报》,2011-02-15。

[23]此处中国人均GDP是笔者按我国12.9亿人口计算得出,日本与中国人均GDP比例亦是笔者计算得出。(www.daowen.com)

[24]叶静漪:《转型期的社会保障法制建设》,载《人民论坛》,2009(22)。

[25]参见王军:《完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问题研究》,载《理论学刊》,2009(9)。

[26]参见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载《人民日报》,第1~4版,2007-10-25。

[27]《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载《福建理论学习》,2010(3)。

[28]邓子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公共财政》,载《东南学术》,2010(4)。

[29]参见蒲晓晔、赵守国:《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动力结构优化》,载《求索》,2010(8)。

[30]刘文海:《加强社会建设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载《求是》,2010(18)。

[31]王国奇、王立明:《如何构建全覆盖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载《求索》,2008(6)。

[32]参见李迎生:《社会保障与社会结构转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李迎生:《为了亿万农民的生存安全》,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

[33]参见李迎生、韩央迪、张瑞凯:《构建城乡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北京市为例》,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6)。

[34]参见《社会保障“十一五”》,载《中国医疗保险》,2010(10)。

[35]尹蔚民:《保障和改善民生责无旁贷》,载《中国社会保障》,2011(1)。

[36]参见《社会保障“十一五”》,载《中国医疗保险》,2010(10)。

[37]参见郭彦卿、陈展:《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有效性分析——基于经济发展的视角》,载《求实》,2009(11)。

[38]参见《社会保障“十一五”》,载《中国医疗保险》,2010(10)。

[39]参见《我国进入农业反哺时期》,食品安全网,http://www.foodqs.cn/news/gnspzs01/200582310416.htm。

[40]柯炳生:《三种城乡差距及其解决之道》,载《解放日报》,20101021。

[41]《我国贫富悬殊不断加大 收入差距12.66∶1》,人民网,http://cppcc.people.com.cn/GB/34951/156758/156771/9496449.html。

[42]崔卓兰、赵静波:《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价值取向与制度创新——以城乡一体化为视角》,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5)。

[43]郑泽金、陕大海、杨成珍、施灏:《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的三种视野——关于政府依法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思考》,载《社会主义研究》,2008(6)。

[44]参见胡晓义:《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载《中国发展观察》,2010(7)。

[45]据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城镇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

[46]参见民政部:《我国未来5年步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新华网,2011-02-25。

[47]参见《社会保障“十一五”》,载《中国医疗保险》,2010(10)。

[48]张车伟、张士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及其制度障碍》,载《湖南社会科学》,2010(1)。

[49]参见《2009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载《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0(7)。

[50]参见《2009年度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gov.cn/gzdt/2010-02/03/content_1527088.htm。

[51]参见夏明会、宋光辉:《农村社会保障模式改革——基于公民身份和雇佣关系的视角》,载《调研世界》,201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