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4 个案举例:彭州市磁峰镇鹿坪村灾后重建
1)鹿坪村基本概况
磁峰镇位于彭州市西北部,龙门山脉中南段,距彭州市区33km,距都江堰市区25km,距成都市区70km。鹿坪村位于磁峰镇西北部,属于川西平原向山地过渡的深丘地带,全村共有14个村民小组,586户,2193人。该村是传统的农业之乡,粮食作物以玉米、土豆、小麦、水稻等为主,经济作物以生漆、“三木”药材、油桐、竹木等林产品为主,主要有食用菌、猕猴桃、莲藕及青蛙养殖等产业。2008年“5.12”大地震,致使鹿坪村9人死亡,80%的房屋完全倒塌,剩下的也成为危房,灾后重建任务急迫而艰巨[44]。
2)鹿坪村产业规划
(1)打造千亩荷塘特色产业。以千亩荷塘为基础,将科技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式农业、旅游业进行整合,依靠千亩荷塘,可以发展“旅游休闲、观光度假”等游憩产业,发展青蛙、草虾、黄鳝等水产养殖,进一步延展产业面(图8.27)。
(2)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借助灾后援建单位中央美术学院雄厚的文化艺术实力和援建的文化艺术中心,培养当地从艺人员,传习手工艺,发掘和创造地方特色艺术产品,发展当地文化艺术事业,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集传习、生产、展示、销售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园区。
(3)稳定和发展已有的食用菌、猕猴桃等基础较好的产业。进一步拓展山地“三木”药材、金银花种植,山下魔芋、脱毒马铃薯种植等,规划出农产品深度加工区,如食用菌加工基地、莲藕加工基地等。
(4)以本村的千亩荷田为中心,做旅游配套建设。沿荷塘两岸规划几处乡村度假客栈,在村口规划村民广场和商业街,以千亩荷花园区作为始发站,开辟沿龙门山向北的徒步旅行及自行车坡道骑游线路,建设亲水健步道和野营者营地,在千亩荷花园区周边发展绿色农业、观光农业和采摘园区,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图8.27 鹿坪村产业布局规划
(资料来源:四川三众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提供)
3)鹿坪村规划设计要点
全村进行集中安置,根据当地自然山体、河道、荷塘和阶地,因形就势,采取分散和相对集中相结合的组团式布局,体现当地农村聚落的尺度与肌理,通过聚居组团和院落单元的渐进式空间格局组织各个功能区域,形成自然、和谐,富有乡土特色的新农家村落,建设现代聚居林盘(图8.28)。(www.daowen.com)
(1)规划空间格局为“一心,一带,两环,多组团”。“一心”:围绕土溪河两岸现有荷塘,集中打造“旅游休闲、观光度假”等游憩产业社区核心;“一带”:以土溪河两岸构建手工艺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湿地景观走廊;“两环”:沿荷塘边休闲旅游产业环和沿山脚乡土经济产业环;“多组团”:形成多个村民居住组团和公共服务配套点,聚居组团间规划出宽阔自然的乡间田园景观带,院落单元间采用房前屋后种果林、菜地,维持农家风貌,实现后期管理的零成本维护。
图8.28 鹿坪村空间布局规划
(资料来源:四川三众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提供)
(2)通过一条荷塘环道将三个聚居组团及一个商业配套聚落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建筑布局上遵循“显山露水、顺应地形、节约土地”的原则,以4~11户为基本院落单元,因地就势,灵活多样地形成院落式布局。其共同的前院,既可以作为晒场和公共交往空间,村民婚丧嫁娶也可在此举办“九斗碗”。就地取材,采用乡土材料,运用不同石材与建筑色彩的变化组合,体现建筑风格的多样性;以相对统一的户型和结构模式,体现居住质量的均好性和建造的经济性。
(3)建筑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层数为二至三层。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第二组,楼屋面板采用现浇楼板,竖向设构造柱,水平设圈梁,充分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根据现场地质条件,尽量采用天然条型基础,节约造价。
(4)规划设计了通往主要公路的连接道路,引进了健康卫生的饮用水,安装了统一的闭路电视系统。生活污水采用沼气池处理后进入荷塘进行水产养殖,在聚居组团以外另设集中养殖点,还布置有村民广场、文化活动站、卫生(医疗)点、计生所、邮政代办点、警务、商业网点、留守儿童之家等配套设施,让村民足不出村即可购置基本的日常生活生产必需品。
重建后的鹿坪村因其秀美的环境和景色,被命名为“鹿鸣荷畔”(图8.29)。它在节约土地、相对集中的前提下,又适度分散居住点,既保留了较好的川西农村风貌特色,又为产业发展留下空间,加上各种公共服务功能的配套,使得农民生产生活质量大大提升,体现了绿色多功能集约化新林盘聚居特色。“鹿鸣荷畔”重建点创造性地解决了农民住房重建、农村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均衡化配置三大难题,是统筹城乡和构建新型城乡形态的成功实践。
图8.29 “鹿鸣荷畔”景观
上:鸟瞰图(资料来源:四川三众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提供);下左:村落实景;下右:建筑实景
(下左,下右资料来源:http://image.baidu.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