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1 新林盘聚居的社会背景
林盘聚居不是一个固化的形态,而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发展进程,它随着社会变迁而不断演进,始终保持生活、生产、生态、景观多功能一体的基本特性,体现了巨大的包容性和适应力。当前,川西农村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转变促使绿色多功能集约化新林盘聚居应运而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弘扬绿色文化、倡导生态文明
在历史上,价值观是伴随着物质主义与唯利是图经济的崛起而日益狭隘化的,作为现时代之特点的物质至上价值观和片面割裂的世界观已经深入我们的骨髓[40]。相形之下,工业化前的社会在许多情况下曾恪守一套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作为该生活方式基础的绿色文化和生态价值观深入人心。林盘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传统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文化,它很好地统筹了发展生产、保护生态、创造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等多方面需求。林盘聚落模式则是一种典型的生态化聚落模式。
在今天,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所依赖的绿色文化和生态价值观既不是单纯的心智操练,也不会无缘无故、轻而易举地到来,必须自觉地付诸实践。因而,传承弘扬林盘文化,创新绿色多功能集约化新林盘聚居乃大势所趋,应顺势而为。
2)适应农村生活、生产新变化
首先,农村产业多样化促使林盘绿化景观更为丰富,林盘功能更加多元化。传统的林盘绿化景观以竹林和树林为主,景观模式较为趋同。当前,农业产业化和多样化进一步发展,在营造良好的大地景观同时,促使人们根据市场需求对林盘绿化生态环境的干预力度有所加大,并做出特定的引导,出现“桃花村”、“梨花沟”、“荷塘月色”、“幸福梅林”、“绿野仙踪”等林盘新景观和新功能。应当看到,不管是传统林盘还是现代林盘,优秀的生态环境都是林盘生产、生活的基础,是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构成,是一种无形而又重要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这种价值随着城市化扩大愈发彰显,川西平原不断兴盛的乡村旅游即是明证。(www.daowen.com)
其次,农村收入非农化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和农民闲暇时间增多等促使农村居住方式和住房结构发生新变化。当前中国农民的收入大致由务农收入和务工收入两部分构成。就全国统计来看,农民的务农收入约占55%,务工经商收入占45%左右。具体地说,对于当前中国绝大多数农民家庭来讲,年轻人往往外出务工经商,年龄较大的则在家务农,务农收入维持家庭的温饱和日常开支,务工收入则积蓄起来办大事,如用于了女结婚、建房等等。正是有小农经营的这块收入,农民可以将务工收入存起来,从而保证温饱[41]。由于非农化程度提高,农户的生产与居住环境的内在联系开始逐步松散,并逐渐减弱了农业生产对居住方式的特殊要求。即使是在传统农村地区,由于经济生产条件的提高,农民住宅中生产、生活空间的分区越来越明显,这既有利于家庭生产规模的扩大化,也有利于家庭生活质量的提升。
再次,林盘家庭形态产生新变化。儿子们结婚之后一个个地分家,原来的大家庭分解为若干个小家庭。过若干年后,小家庭又发展为大家庭,然后再分家。这种周而复始的过程,在川西农村已经持续了几千年。不过,进入21世纪以后,这种传统的家庭循环模式被打破,另一种新的家庭形态开始出现。近年来,20世纪80年代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出生的子女都已长大,到了婚嫁的年龄。由于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分家的情况在川西农村已经明显减少,而且呈越来越少的趋势。由于只有一个儿子或女儿,已经不存在兄弟分家的必要。无论是儿子娶媳妇,还是女儿招郎上门,只是另立户口,一般都不会再与父母分家,仍然住在一起,但在经济上大多有所分开。农村中这种独生子女与父母合住的家庭结构和独立的经济模式,有利于家庭内部的分工协作,也有利于缓解老年人孤独和缺乏照顾等社会问题[42]。因此,川西农村中普遍形成父母住楼下,儿孙住楼上的合居模式。
3)适应农村节地、节能、环保的需求
我国农村现行的土地利用形式是“责任田+宅基地”,由于管理薄弱和缺乏宣传教育,农民建房多表现为粗放型模式,没有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环保的观念。这与我国人均资源紧张,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方针不相符。
川西平原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占有量少。成都市2006年平均每一乡村人口占有耕地0.8亩,平均每一乡村从业人员占有耕地1.3亩,农户平均耕地规模不过3亩左右。而且,在当前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的进程下,农村人均耕地的压力还可能进一步加大。与土地资源紧缺状况相反的是,农村建设用地使用较粗放和低效。一方面,农村建房零散化趋势加大,占用耕地现象严重;另一方面,林盘中废弃房屋和闲置房屋较多,布局散乱。据调查,林盘中不少住宅是平房,建筑占地面积大,土地利用率低,能耗高;不少住宅间的布局缺乏有效的协作,出现一些难以利用的边角地,造成土地的浪费,并较大地影响了林盘环境景观及卫生。林盘中许多住宅建筑面积在200m2以上(不包括生产用房),实际使用中,闲置房间较多,没有被充分利用,使用上不经济,并且维护成本上升,对建筑节能也造成一定的负担。同时,林盘多数住宅未经过正规的基本建设程序,靠亲帮亲、友助友以及民间匠人的互助方式修建,存在不少问题,如传统的川西民居在空间功能上与现代生活需求有差距,厨卫设施不配套等,需要进行改造提升。不少近期建成的林盘住宅,片面追求住房面积的增加,户型设计考虑不周,功能不全,品质不佳,抗震和节能性能普遍较差,影响到居住舒适和安全,还没意识到节能、环保对生活质量、经济成本带来的实惠。
因此,在保证住宅功能和舒适度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引导农村林盘适当集中建房,实现集约用地,搞好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应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