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盘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
文化创意产业是源自创意或文化累积,透过智慧财产的形式与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的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提升的行业。比较而言,文化创意产业生产要素和结构的独特之处,就是其在投入与产出中始终涉及富含文化价值的资产投入和产品的产出,其中的关键是将无形的文化价值转变为在产业层面可操作的文化资本,并对文化资本进行有效的产业组织、生产和再生产[28]。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知识性、高融合性、低资源消耗的特点,能加速第一、第二产业的“三产化”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合理化。
川西平原是蜀文化的中心地域,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文化意味的农耕活动丰富多彩。川西农村拥有一大批优秀的民间手工艺资源,如邛崃瓷胎竹编、龙泉柏合草编、新繁棕编、怀远藤编、道明日用竹编、温江川派盆景盘扎、绵竹年画等。一些有着深厚群众基础的乡村演出活动,近年来也发展得颇有特色,如双流黄龙溪火龙灯舞、龙泉客家龙舞、金堂高台狮子等。发展林盘文化创意产业,既符合国家的政策导向,也符合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势,它可以把彰显悠久农耕文化内涵和乡土气息浓郁的文化活动和产品展示出来,将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资本,经由市场化配置和产业化运作释放出产能,转化为产业优势,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动力、新引擎,有利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弘扬。如成都三圣乡通过开发乡土文化和发展生态休闲旅游相结合,先后举办了120余场次大型文化活动,并引入画家村等,对林盘经济现代化转型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图8.13 郫县指路村鸟笼产业 (资料来源:自摄)
伴随全球化进程中本土文化的勃兴,文化内容在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中越来越处于高端,具有民族特色、本土价值的文化产品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发展林盘文化创意产业,要以川西农村深厚的文化积累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实践和独特的生态人文景观为基础。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地区,在充分挖掘当地文化积累和底蕴的前提下,重点扶持和打造优势文化产业项目,发挥其带动作用,通过实施“一村一品”的模式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如郫县指路村自1970年代末开始制作鸟笼,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鸟笼制作专业村,其制作的高档鸟笼售价已过万元(图8.13)。对于文化产业基础较好的区域,可以借助文化创意产业的高度融合性,加大产品的科技含量、文化创意含量,拉长产业链条,提高文化品牌的知名度,使其走出区域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知名品牌,可成立一些大型骨干企业或企业集团[29]。
发展林盘文化创意产业,不仅要注重对当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还必须关注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利益问题,注重引导当地村民有效参与,达到利益共享,其收益要惠及全体村民,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路径。这样林盘文化创意产业才会有可持续性,才会真正成为村民共享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生态产业。下文以内生型的林盘民间手工艺产业和嵌入型的画家村为例,展开阐述。
2)林盘民间手工艺产业
(1)林盘民间手工艺的产业特征
林盘民间手工艺是川西传统文化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活和文化的双重属性,是人们由为生存而进行的劳动生产活动演化而来的制作活动的结果,除了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基本功能外,还能一定程度上满足社会大众的文化与审美需求。林盘民间手工艺产业具有就地取材、就地加工、能耗低、污染少、附加值高、收益多的特点,可以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农民就地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等积极作用,并具有以下产业特征:
一是物质实用性特征。是指人们通过手工艺加工自然原料等所创造的各种物质产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大部分林盘民间手工艺品不仅仅是为了玩赏,而是具有特定的实用目的,从提篮、背篓到晒席、竹床,从年画、盆景到锦绣织造、酿造技艺等,无不根源于民间的生产生活所需。同时,民间手工艺产品通过特定材料下的有形物质实体,使得我们能够看到隐含其中的制作的科学技术和技艺。
二是独创性、人文性特征。民间手工艺品往往是基于生产者个人艺术才华的手工产品。每一件民间手工艺品都具有创意性劳动与产品的基本特征,它依赖于特定个人、特定家族的思想观念与手工技艺,因而每件产品都应享有排他性的知识产权,具有潜在的专利性特征[30]。如川西聚源竹雕艺术品是纯手工制作,讲究手感和刀法,不借助任何机器辅助生产,无法仿制和流水线作业。林盘民间手工艺作为一种社会生活文化而产生与存在,伴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进步而发展,每一件工艺品都有着自己的区域特征和历史脉络,寄托着一个艺人、一个家族或一个族群的记忆和情感,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这种人文内涵密切关联着一个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化品格,是我国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基础。
三是原生态特征。林盘民间手工艺产业是一个大体开放的、层积的和吸纳的有机系统,在历代传承中不断进化和更新;它基于本土环境和基层社区之中并与当下村民生活合为一体,由林盘的原住民传承和创造的产业形式。它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川西农村物质生产生活方式和精神文化观念,与林盘悠久的历史文化、原真的田园农耕环境、淳朴的乡土风情、闲适的生活节奏、丰富的原材料资源和优美的空间院落非常谐和,具有强烈的原生态特征。发展林盘民间手工艺产业就是要让民间手工艺文化存续的时间要素、空间要素和活动于时空中的手艺人要素三者谐和,使之具有活态性、本土性和整体性,再现它作为生活方式的价值,成为林盘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四是口授手传、小规模生产特征。林盘传统民间手工艺的技术所有者基本上是个人、家庭或小区域内的乡民所共有,通过父传子承,师传徒受等方式传承技艺。一些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手工艺,其技艺的传承非常严格和保密,以致不少手工艺“绝活”失传了。长期以来,林盘民间手工艺制作多以家庭为主,表现为小规模的产业特征。
(2)林盘民间手工艺产业发展对策
林盘民间手工艺是川西地域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对那些既能显示民族文化特色又有经济开发价值的手工艺资源,要有适度产业化的发展战略,实现其产业价值,即通过活态的、生产性保护形式将其传承下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针对当前形势,林盘民间手工艺产业发展,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培养后继创新人才,注重手工艺产品创新。林盘民间手工艺产业发展,首先在于产品质量的稳定与提升,“人”在民间手工艺中起决定性作用,缺少高水平的从业者和后继者,保护、传承和发展只能流于空谈。要充分发挥老艺人的作用,鼓励他们收徒传授绝技绝活,对现有的民间工艺产业的从业人员进行文化技能培训,以提升创造能力。同时,要注重民间手工艺产品创新,根据需求运用相应的工具和先进技术,在保留传统工艺文化韵味和“核心技艺”的基础上创新出新的生活美学[31]。如作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的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色彩鲜艳明快,地域特色浓郁,近年由艺人林代辉研发出的陶版年画和砖雕年画,无论内容和形式都在传统木板年画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特别是砖雕年画与建筑有机结合,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图8.14)。
二是强化原材料资源的建设与保护。民间手工艺产品的原材料一般都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具有地域专有性,而材料的优劣不同程度地决定着民间手工艺产品的整体质量。如成都地区的瓷胎竹编,是国家级的非物质遗产项目,它集中了中国瓷器和传统竹编工艺的优点,其工艺精湛,非常具有东方情调(图8.15)。瓷胎竹编对慈竹的选用相当讲究,一般是选择两至三年生光滑无斑的上等慈竹,其竹节长、韧性好,纤维素含量较高,纤维细长结实,可塑性强。然而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优质慈竹的生长面积逐步萎缩,其质量也有所下降,严重制约了瓷胎竹编产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强化原材料资源的建设与保护,夯实林盘民间手工艺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www.daowen.com)
图8.14 绵竹砖雕年画 (资料来源:http://image.baidu.com)
图8.15 瓷胎竹编(邛崃平乐镇) (资料来源:自摄)
三是培育品牌,实现产业模式多元化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和市场链接,只有被市场所认可和接受了,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培育品牌是占领市场的最为有效的途径。林盘民间手工艺品一旦建立自己的品牌,以整体统一的形象展开推广,就能被更多的人了解,拥有更大的市场前景。林盘民间手工艺产品不应简单靠数量、规模化取胜,而应该立足于小批量生产,多品种经营,用高品质的原料、精湛的手工艺,融入精神内涵,增加手工艺品的文化附加值。既要探索现代企业的生产模式,又要保留传统家庭作坊的个性化生产;既要利用行业协会进行组织协调,又要鼓励专家工作室进行艺术创作,走工艺企业、公司加农户、能人带农户、自产自销户等多元化产业模式。
四是延伸产业链,与林盘乡村旅游等共同发展。传统林盘民间手工艺品的生产与销售,形式单一,产业链较短,产品增值小,生产者的收益低。可以建构“田园风光-民俗文化-民艺产品-乡村旅游-文化会展”的现代林盘文化产业链,借助相关行业拉动效应,以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特色,实现林盘民间手工艺产业的长足发展。结合乡村旅游和“一村一品”,可以建起供游人参观的民艺林盘,集民间工艺品制作、表演、收集、陈列、研究、培训、销售为一体。平乐古镇的部分农村林盘将乡村旅游和瓷胎竹编手工艺产业相结合,就取得较好的效果。
林盘民间手工艺产业本身兼具文化传承和经济创收的双重属性,决定了政府应在产业发展中承担相应的责任。要出台有关林盘民间手工艺保护和发展的法规和条例,制定相应的扶持和倾斜政策,举办多种形式的乡村文化节和艺术节等,创造有利于林盘民间手工艺产业繁荣发展的宏观环境。
3)林盘画家村
(1)画家村的成因和类型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从原来以计划经济为基础向市场经济转型。在这个转型中,艺术领域内愈来愈多的画家成为画院等主流事业单位体制外的人,艺术家的生存空间和工作空间的自由性得到大大的扩展,艺术家的艺术创造走向了多元化。出于自由倾向和现代意识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产生了一种新型的艺术家自由聚居群落——画家村[32]。
从创作形态上看,我国的画家村可分为原创和非原创两类。北京通州的宋庄画家村是原创型代表。从1993年开始,陆续有艺术家到宋庄镇小堡村租房居住进行艺术创作,随着艺术家逐渐形成规模,宋庄开始被称为“画家村”。到2006年,艺术家规模已经达到1 000人左右,成为中国最大的一个原创艺术家的聚居群落,并逐步由原来单纯的艺术家居住性聚集形式,发展为原创艺术家、画廊、批评家和经纪人等多元成分组成的艺术集聚区,形成了集现代艺术作品创作、展示、交易和服务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区,年产值在2.5亿元以上[33]。深圳大芬村则是非原创型画家村的代表。大芬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开展油画的加工出口,最终由一个小村子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油画生产和交易平台。2005年,大芬村拥有300多间行画作坊和8 000多位画家、画工,他们生产的油画复制品在欧美市场占有50%以上份额,一年的油画出口额高达3 000万美元[34]。如今的大芬村,更多地具备了文化产业园的特性。
可见,画家村作为一种文化经济发展模式,对发展当地经济,提升地方知名度等有着显著的作用,表现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和扶持的发展路径。由于画家村一般处于城乡结合部或有特色的古村镇,如成都聚源镇“艺术中心”、广州小洲村画家村,成为发展农村文化创意产业的一种可行方式。
(2)成都三圣乡万福风光画意村
成都三圣乡万福风光画意村位于成都市三圣乡万福村“荷塘月色”景区。2006年,结合“荷塘月色”景区打造,万福村以集体出资、村民入股的形式,在荒坡上通过农房改建、新建了24栋画家工作室,以引入自由画家的方式,聚集了二十余位知名画家开办画室,打造出特色鲜明的画家村。这里的画室在花树满园的庭院中,庭院外的绿化植被保持很好,空气清新,风土人情纯朴,透着川西林盘特有的安逸闲适的乡村气息,非常适合艺术家在这里生活和创作。画意村“村民”成都画院院长田旭中说:“搞艺术的人一定要有一个比较好的环境,我被这里幽静的环境和锦江厚重的文化氛围所吸引,在这里,打开门打开窗,我们都可以有很多可画的东西。像这样一个很优美的,非常纯粹的一种田园生活和我自己的艺术创作是非常协调和吻合的。[35]”画意村汇集了成都部分艺术精英,艺术家可在此自由创作、交流艺术思想,增进同行之间的沟通与理解。游客可欣赏不同门类艺术品创作过程,并与创作者面对面交谈,选购收藏自己中意的作品。画意村与区域内的“收获季节赏画廊”、精品观赏荷塘、莲花广场和田园景观相互借景,形成“荷塘月色”景区独特的人文生态景观。
万福风光画意村内建有展览馆,不断地举办各类美术展览,在农舍墙上的壁画内容表现的都是农家生活,乡土风味浓郁,这在其他林盘和农家乐是不多见的,连公路的桥墩都画上了荷花,使这里散发出自己独有的艺术气息。万福风光画意村的出现,带动和促进了当地文化产业链的形成,当地村民围绕书画加工生产画框、画具,批发销售颜料、画笔、油画布等,经营起了农家乐。2006年7月,由锦江区委、区政府组织了第一批村民绘画培训班,请常住画意村里的知名画家授课,村民无需交学费,还可以免费得到宣纸、毛笔、颜料等,以村民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人物为题材,由老师传授绘画技能,引导帮助村民找到绘画的感觉,使其能独立绘画。农民们的绘画用线自由,用色大胆,想象力开阔,加之农村生活丰富,好的作品层出不穷,深受游客尤其是国外游客的喜爱。由此一来,村民们历来种植的莲藕变成了景观,入了画,也进了农家自办的“农家乐”。如今的万福村,四川雕塑家作品年度展、荷塘月色创意市集、插花艺术培训班等文化活动不断举行,带动了乡村旅游等,它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极大地丰富了林盘居民的文化艺术和精神生活(图8.16)。
图8.16 三圣乡万福风光画意村
(资料来源:http://image.baidu.com)
上:万福村远眺;下:画意村
几年来,万福风光画意村在文化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这里可以长期陈列四川画家的优秀作品,销售画作,培养农民画家,提高人们艺术素养,还可以开展培训、学术研究,通过各类画展、沙龙、网站、拍卖等活动,成为画家乐园和新林盘文化创造的典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