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川西林盘聚落文化研究:发掘林盘乡村旅游产业潜力

川西林盘聚落文化研究:发掘林盘乡村旅游产业潜力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保护和利用好农耕文化,在林盘乡村旅游中充分展示农耕文化,提高其文化品位,将给游客带来高品质的审美体验和旅游经历。2)林盘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农家乐①农家乐起源于川西林盘农家乐肇于成都,波及全川,影响全国。

川西林盘聚落文化研究:发掘林盘乡村旅游产业潜力

8.2.2 林盘乡村旅游产业的开拓

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农民就业和增收,有利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18]。1)林盘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质载体(1)优秀的自然生态环境

乡村旅游者的旅游行为直接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太热或太冷的天气都会降低旅游者的出游愿望。川西平原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冬暖春早,基本没有严寒酷暑和大风、风沙天气,紫外线的照射也不强,温和的气候条件使得川西平原一年四季长时间适宜户外活动,有利于乡村旅游活动的开展。葱郁的竹林、树木更为农家院落筑起一道生态屏障,营造了冷热干湿都适宜的小气候。田园、河渠、林木与农居等营造出“入有林溪野趣,出有田园美景”的原生态乡村环境,满足游客以“悠游”心态纵情田野,深度体验乡间闲适生活的需求。同时,林盘的规模通常都不大,其中的农家院落多为单门独户,院落间则以林木绿化相隔,建筑、庭院、绿化等有机结合,环境氛围静谧而隐逸,是旅游度假的理想之所。

(2)悠久的休闲传统

川西平原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秀美的山川、富庶的经济、独特的人文造就了蜀人休闲的气质和心态。东晋常璩在《华阳国志》中称蜀人“尚滋味,好辛香”。《岁华纪丽谱》说:“成都自唐宋号为繁庶,甲于西南。富贵悠闲,岁时燕集,寝相沿习,遨头行乐,其风未息,皆因其土俗,不废娱游。[19]”明人何宇度说:“四川百户繁饶,富庶之余,溢为奢丽,岁时游乐,亦自古为盛。[20]”可见蜀地历史上便有享受生活、偏好游赏休闲的传统,并历代相传。如今川西平原发达的饮食文化、烦不胜数的节庆集会和遍布城乡的茶馆都是其佐证。休闲对于川西人来讲,不只是一种智者的观念,或是一种富人的权力,而是社会大众认同的生活方式。在川西平原,无论贫穷或富有,多有自己的休闲价值观和休闲方式。川西平原休闲消费群体的庞大在全国罕见,其首府成都被誉为“休闲之都”,由此可见一斑。对休闲的追求、对市井文化的青睐以及实惠的消费观都提高了川西人对乡村旅游的偏好。这也是“农家乐”旅游会发源于川西林盘并广泛传播的根源所在。

(3)丰厚的农耕文化体验

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最广泛、最悠久的文化类型。川西平原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农耕文化积淀丰厚,养成了勤劳、朴实、节俭的美德,形成精耕细作的耕作传统,催生出如林盘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竹文化、川菜文化等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今天,川西平原遗存下来的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都江堰放水节、成都蜀锦蜀绣织造工艺、崇州道明竹编怀远藤编等,无不深深烙印着农耕文化的痕迹。农耕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川西乡村随处可见的犁田插秧、水车灌溉、采藕摘茶等农耕场面,犁头、背篓、石磨、木连枷等农耕器具,田畴、菜地、灌渠、小桥、农舍等乡村景致,都是农耕文化的直观表现,对乡村旅游者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因此,保护和利用好农耕文化,在林盘乡村旅游中充分展示农耕文化,提高其文化品位,将给游客带来高品质的审美体验和旅游经历。

(4)多彩的乡风民俗展示

img250

图8.8 龙泉保盛村“刘家龙”

(资料来源:http://image.baidu.com)

上:水龙;下:火龙

风俗习惯是一个地方民间文化的重要反映,它受到地理、生态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在历史中形成,往往通过仪式、禁忌、语言及较为固定的行为取向和思维方式,折射出该地人们较为广泛遵循的价值信仰。川西地区历来为移民社会,移民来自不同的地方,各有自己的一套风俗习惯。虽经过后世的融合交汇,仍表现得博采纷呈,是川西一笔丰厚的乡土文化遗产。如成都东山的客家人,将原籍的彩灯习俗带来并流传至今。龙泉驿洛带镇保盛村的刘氏族人年年扎龙、年年舞龙,誉为“刘家龙”,用于拜年冲喜、祈求风调雨顺。1999年,“刘家龙”在“9.27”国际旅游日成都主会场天府广场的精彩表演,引起中外游客和新闻媒体的浓厚兴趣[21](图8.8)。川西地区众多的乡村节事,如龙泉驿的国际桃花节、崇州元通镇的清明会、广汉保保节等,增强了林盘乡村旅游的吸引力[22]。不少富有参与性、体验性的乡村节事活动,将成为林盘乡村旅游中的核心产品,使得游客更愿意深入到乡村田园,去体验乡村独特的乡风民俗。此外,林盘内至今保存完好的地主庄园和大型民居院落等,如大邑安仁镇刘文彩庄园、温江寿安乡“陈家桅杆”,历史民俗文化丰富,犹如唤起人们历史记忆的长卷,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质资源。

(5)可观的经济效益

以成都为首府的川西平原,从经济和社会发展上来看,是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最为发达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相比较高,乡村旅游的经济基础较好。以成都市为例,2010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 551.3亿元,人均GDP达到39 500元人民币。按经济学界分析,人均GDP达到1 000美元,进入国内旅游需求增长期,旅游形态主要是观光旅游,旅游目的地主要是名胜古迹、名山名水;人均GDP达到2 000美元,旅游形态开始向休闲旅游转化,城市周边、自然山水、农家乐园和休闲文化主题公园成为人们的徜徉之地,并进入出境旅游增长期;人均GDP达到3 000美元,旅游形态开始向度假旅游升级,人们的休闲需求和消费能力日益增强并多样化,家庭自助式、自驾游的比例大大增加,其目的更多在于休憩身心,尽享天伦和自然之乐,借以提高自己。乡村旅游低成本、高效益,归真返朴、适性闲情。随着川西地区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乡村旅游已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将由农家乐、农业观光向乡村度假升级,并呈现多元并存,共同发展的旺盛局面,具有广阔的经济前景。

2)林盘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1)农家乐

①农家乐起源于川西林盘

农家乐肇于成都,波及全川,影响全国。农家乐是以农家庭院为单位,借助区位优势和生产耕作条件,利用庭院、花圃、果园、鱼塘等自然条件和风土民俗,吸引城市游客,开展集观赏、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为一体的旅游观光经营活动。农家乐发源于川西林盘,是以林盘为环境基地而发展起来,这绝不是偶然的。其起源地公认就是郫县农科村,这是全国最早开展农家乐旅游的地方。

img251

图8.9 郫县农科村徐家大院 (资料来源:自摄)

1980年代中期,农科村依托优美的林盘环境和悠久的花卉种植传统,出现了一大批花木种植专业户,几年后,农科村内的园艺景观已连点成片,成为“没有围墙的农家公园”。农科村村民利用自身会做川派盆景和经营苗圃的优势,将各自庭院的盆景、苗圃、根雕、字画等展示给城里人观赏,城里人利用节假日到城郊农村,到农家小院呼吸新鲜空气,观赏川西田园风光。这样一来,形成了在农家院坝观赏、餐饮、娱乐、商贸等配套性的经营活动。1986年9月,村民徐纪元在旧宅基地上按传统风貌建起了一套青瓦白墙共13间房的川西民居,还在新房前面精心修了花台,摆放盆景花草,房子四周则遍植园林树木,郁郁葱葱,吸引了不少人过来观花木盆景、吃农家饭菜,成为第一代农家乐诞生地。花木美化了环境,环境带动了旅游,旅游促进了生产,农家乐迅速成为当地农民新的增收渠道和市民热衷的休闲方式。

1992年3月,四川省委原副书记冯元慰在视察农家旅游活动开展最早的徐纪元家时题写了“农家乐”三个字,农家乐因此得名。1996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到农科村视察时,称赞农家乐为农民开辟了又一条致富之路,开创了中国农业旅游的先河。2006年3月,农科村“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的地位获得了国家旅游局认可并授牌,并通过了国家AAA级景区验收。徐家大院号称为“中国农家乐第一家”,被成都市评为四星级农家乐(图8.9)。

②农家乐的功能设施与经营特点

农家乐是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多以农户自住房屋为基础开展经营,为适应顾客的需要,会将原住房加以装修扩展,并以素、雅、洁、谐、趣为特色,突出农家风味[23]。一般的农家乐包括以下几部分功能设施:一是房屋,多为合院或二层小楼,原为农户居所,经整修后,除农户自住房屋外,还有餐饮厅、卡拉OK间、棋牌活动室、卫生设施等,部分农家乐还备有客房,可留宿游客。二是室外庭院,一般为水泥地面或墁砖地面,设有花坛遮阳伞桌椅等,常有大树、果树点缀其间或设有瓜果藤架,农家情趣浓郁。三是果园、林地、荷塘等,是营造农家绿化景观的主体所在,为游客提供休憩、赏花观果、垂钓观荷等活动(图8.10)。(www.daowen.com)

img252

图8.10 农家乐——“水青香墅” (资料来源:自摄)

农家乐的家庭经营色彩浓厚,雇员也多为亲戚,季节性经营的农家乐更是如此,亲帮亲、邻帮邻的现象普遍。农家乐经营一般都带有“副业”性质,农户除经营农家乐外,还有土地经营作为其生活的基本保障,这有别于其他专业性的旅游娱乐场所[24]。农家乐在经营上还呈现出以下特点:路途较短、交通便捷,一般到达目的地不超过1小时,多以私家车或公共交通为主;花费较低,一般人均花费30~50元/日;有其独特的田园风光和农家情趣。因此,农家乐一兴起即受到城市居民的青睐,成为市民旅游休闲的新潮流。

花果资源为依托的农家乐具有淡旺季分明的特点。如龙泉驿区的农家乐在每年一度3月份的“桃花会”和4~10月的赏果活动期间是其旺季,部分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良好的农家乐在春节前后还有第三个经营高峰期,在天气好的周末会有一些游客,一年中其余时间则为淡季。如龙泉镇书房村,距成都市仅10km,成渝高速公路,老成渝公路及一条与这两大干线相连的支线公路包围着该村,村内有两条村道与之直接相连。在1980年代初,书房村就开始逐渐扩大桃树种植面积,目前村内90%的土地皆为果园,以桃树、葡萄为主,一到春天,全村花团锦簇,红云笼罩,是著名的桃花观赏点。该村的农家乐蓬勃发展,且几乎都集中分布在村内的几条主要道路旁。

(2)农业观光

①农业观光的内涵与分类

农业观光是利用当地农业资源,以乡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来吸引游客,开发不同特色的农业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它将自然景观、农产品及农村人力等各项资源结合并动员起来,产生资源的叠加效应,协助农业转型,促进绿色农业和生态旅游的发展。农业观光主要是以农业生产过程和产业化项目为对象的乡村旅游形式。特色农业产业区域化,强化乡村不同的农业景观,营造差异化的旅游氛围,形成独具震撼力的田园大地景观,将有利于农业观光的开展。农业观光以农产品对象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类:a.田园农业观光。以大田农业为重点,开发欣赏田园风光、观看农业生产活动、品尝和购置绿色食品、学习农业技术知识等旅游活动,如长沙百里优质水稻走廊。b.果树花卉园观光。以规模化的果树、花卉种植为依托,开发观景、采摘、赏花、购买果品花卉等旅游活动,如成都三圣乡“五朵金花”。c.牧业、渔业观光。利用牧业、渔业养殖场,开展放牧、骑马、狩猎和参观捕鱼、驾驶渔船、水中垂钓、品尝水产品等活动,如湖南省南山牧场、江苏南通世外桃源休闲农庄。d.农业科技观光。以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为重点,展示高新农业技术和品种、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智能化农业等,如陕西杨凌全国农业科技观光园。

②林盘式农业观光——以成都市三圣乡红砂村“花乡农居”为例

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红砂村“花乡农居”是三圣乡“五朵金花”之一,是其中开发最早、发展最成熟的地区,是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红砂村位于成都东南,距成都市中心约30分钟车程,区位优势明显,其花卉生产自清乾隆末期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享有“花乡”美誉。全村幅员2.91km2,其中耕地面积1 895亩,非耕地面积2 371亩,常年种植花卉1 673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8%,为乡村旅游的统一规划开发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奠定了基础。红砂村现已形成6个花卉片区:以罗汉松、海棠为主的川派盆景区占地60亩;以一品红、鸡冠花、仙客来、凤梨为主,年产盆花近1 000万盆的精品盆花区占地300亩;以银杏、紫薇黄桷树香樟水杉为主的苗木种植区占地200亩;以红枫、红叶李为主,种植彩色植物7 000株的彩色植物区占地300亩;以成都维生公司为主的科技示范区占地200亩,以玫瑰百合、剑兰、菊花等为主的高档鲜切花片区占地48亩。这六大花卉片区相互依托,各具特色,成为“花乡农居”农业观光的基础,并形成了年产小盆花1 600万盆,鲜切花3亿枝的生产规模。

img253

图8.11 红砂村“花乡农居”景观 (资料来源:自摄)

红砂村在实施农业产业化和农业观光旅游相结合的路子中,尽量保留了原有林盘聚居模式,没有搞大集中。在大力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对原有农房和居住环境进行了一定的景观改造和提升。经过改造翻新的300多户具有川西民居风味的农居散落于花乡之中,形成一户一景、户户不同的集群式发展模式。灿烂多彩的花海与别致幽雅的林盘相互依托,营造出“绿树葱茏掩竹篱,花香幽然入院墙”的乡村美景,开发出了农业观光、餐饮娱乐、购物休闲为主体的旅游产品系列,创造了富于川西地域特色的农业观光旅游新模式(图8.11)。

(3)乡村度假

①乡村度假内涵与特征

乡村度假是乡村旅游的高级形式,是游客依托乡村资源开展的疗养身心的深度旅游活动,其主要特征是在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乡村文化氛围中,消费绿色产品,体验宁静闲适的乡村生活。当前,在世界范围内,乡村度假成了仅次于海滨度假的第二大度假产业。英国约90%的农场都提供旅游住宿服务,25%的度假是在乡村度过的。法国近年来一直采用乡村度假的旅游者占44%,主要采用这种度假方式的旅游者占72%,有15%的旅游者一直到同一个乡村度假,乡村度假者中有50%为稳定的中高级雇员或自由职业者[25]。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集中于农家乐和农业观光等短时旅游产品,随着我国城乡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乡村度假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26]

乡村度假与农家乐、农业观光等乡村旅游产品相比存在较大区别,具有以下特征:其一,文化内涵要求更高。文化和环境的完美结合是构成乡村度假的核心吸引力,是吸引城市游客前往乡村做较长时间逗留的主要原因。乡村度假旅游者有时间有精力去以更为细致的角度观察和感受乡村文化,这决定了乡村度假旅游对乡村文化的挖掘、阐释和演绎的程度要更深。其二,配套服务设施要求更高。乡村度假对交通、医疗、购物、通讯等配套服务设施要求更高,乡村度假者对康体健身、娱乐活动和卫生设施尤为重视。其三,消费趋于长期化和高端化。乡村度假游客停留时间较长,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较高,趋向于对乡村生活的深度体验,消费趋于长期化和重复性,消费额相对更大。同时,乡村度假的消费群体不仅包括家庭度假游客、中老年人游客,还有城市中高阶层或自由职业者,他们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

②林盘式乡村度假——田园养生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乡村度假最好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即家庭旅馆模式。这种模式运作灵活、管理方便,能达到游客和当地居民充分交流的目的;有利于乡村遗产的保护、乡村文化的体验和乡村休闲活动的开展;符合乡村旅游小规模经营、本地人所有、社区参与、乡村文化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结合林盘的地域特色和资源禀赋,田园养生将是林盘乡村度假中最具潜力的发展模式。现代田园养生是指建立在乡村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基础上,引导城市人暂时离开喧闹的城市和压力空间,通过观光、休闲、度假、避暑、康体和适度农事劳作,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慰藉,以达到修养身心、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为主要目的的乡村度假形式。从1990年代中期以来,川西田园养生度假形式在都江堰青城后山已有所发展。依托青城山景区和自身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青城后山部分林盘的农民在原有庭院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完善其接待服务设施,形成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家庭旅馆。一个个农家小院依山傍水而建,餐饮住宿娱乐等功能较为齐全,加之民风淳朴、价格亲民,很快成为成都人消暑度假的好去处。川西平坝地区的林盘,拥有自然而生态的田园景观、丰富的乡村文化民俗和优美的院落式居住环境,为田园养生度假旅游提供了优秀的基础。围绕田园文化这根主轴,通过对林盘环境提升和田园景观氛围营造,可开展“田园度假—以静养生,田园农耕—以动养生,田园意境—以和养生”等田园养生产品[27],让田园文化和养生主题更好地融为一体,推动川西地域乡村旅游的深度发展。

如温江万春镇罗家院子,于2009年10月正式启动了生态人居村庄整治项目,经过一年多的林盘风貌改造、绿化疏理、道路渠系整治等村庄整治工程,实现了林盘美景、人居、产业的完美结合,被誉为生态田园建设的典范。罗家院子地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鱼凫村遗址核心区,有着深厚古蜀文化背景,加上四周花木园圃环绕,外围是大蒜、油菜、水稻等大田作物种植区,为开展林盘田园养生等乡村旅游创造了优秀的条件(图8.12)。

img254

图8.12 林盘乡村度假——“罗家院子”

(资料来源:自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