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1 林盘庭院经济的提升
1)发展农村庭院经济的意义
庭院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细胞,又是一个独特的经济系统。农村庭院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以庭院时空为基础,以劳动密集或技术密集为手段,运用自有可支配的资金、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综合配置和开发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从事集约型商品生产的一种家庭经营的经济活动[8]。
发展农村庭院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充分利用土地,减缓人地矛盾。中国有2亿多农户散居或聚居在农村,庭院既是农民栖息之地,又是农民可供开发利用于经济生产的场所。据测算,中国农村庭院平均占地0.033hm2左右,全国667万hm2庭院中大约有267万~333万hm2可供开发利用。目前,我国农户人均经营耕地面积为0.13hm2,人均经营山地面积为0.019hm2,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农忙后空闲时间多。因此,开发和利用农村庭院这一笔为数可观的土地空间资源来发展农村经济生产,是大有潜力和大有作为的[9]。
二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庭院经济以家庭为单位,规模不大,易于开展,可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经营方向。庭院生产的经济效益往往比大田生产高几倍乃至十几倍。多种多样的庭院经济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村资源多次转换和再利用,变单一经营为多种经营,从生产原料到产品的初加工、深加工,促使原材料多次增值,就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农村推广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庭院生产多与农民的技术专长或感兴趣的项目紧密联系,往往对技术要求高而精细,促使他们在发挥传统技术优势的同时,又不断学习和采用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各种技术培训,自费组织专业学会等。庭院经济的“试验田”属性,必然使得庭院生产的科技含量得到大幅度提高,许多农村生产的新技术都是在庭院中实验成型后,再在大田中加以推广。
2)林盘庭院经济发展概况及经营模式
川西平原有利用林盘院坝从事生产的历史和传统,家庭副业在林盘中非常活跃。十年动乱期间虽几经折腾,但庭院生产仍能在暴风骤雨中坚持下来,说明庭院经济确有旺盛的生命力[10]。改革开放后,农民对庭院经济有稳定感,乐于投入并精心经营,加上林盘良好的地理环境和土地利用条件,优秀的副业经营传统等有利因素,促使庭院经济在川西农村得到迅速发展[11]。如郫县花园场乡同春村三组大力发展以花木为主的庭院经济,1985年全组52户中利用林盘院坝、房前屋后种植花木的农户有47户,种植面积32亩,占全组耕地面积的13.6%,纯收入6.5万元,占全组人均纯收入的35.2%。灌县幸福乡石马村周道华,在庭院修了9间猪舍,实行科学养猪,1985年出产肥猪194头,收入28 121元,为大田收入的13.58倍[12]。2001年,崇州市西江乡清平村农民李志明在自家承包地里种植黑麦草,加上酒糟喂牛,不再添加其他饲料和精料,出栏肉牛185头,获利近11万元。2006年,金堂淮口镇下坝乡农户周德全利用林盘院坝和承包耕地,发展食用菌种植,种菇7万袋,种木耳2万袋,两项年产值可达10万元,可获利润6万元左右[13]。可见,庭院经济为农民搭建了劳动技能施展的平台,成为川西农村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获得和外出务工相当的收入,甚至更高的劳动报酬,并具有持久性,也规避了外出打工高昂的情感成本投入。林盘庭院经济与大田经济、乡镇经济、三产经济和劳务经济共同组成川西农村经济的五大支柱。
根据产业类型来分,林盘庭院经济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经营模式:一是庭院种植型,即利用庭院植树、栽果、种药、栽培食用菌及观赏花木等,可采用立体种植、综合利用等方法。二是庭院养殖型,即庭院内饲养家畜禽或珍稀动物和水产品等。三是庭院加工型,即主要从事农副产品加工业,如粮油产品加工、禽畜产品加工、竹制品加工和工艺品制作加工等。四是庭院综合开发型,即在庭院生产中巧用生物链,兼及多种生产与加工,使之相互促进,增产增收。五是庭院服务型,即利用庭院发展以服务为特色的第三产业,如小商店、茶馆、理发店、托儿所等,新的发展趋势以农家乐和家庭度假旅馆为多。
庭院是独特的农户居住单元空间,是人们生活和栖息的场所,庭院经济不管采用哪种经营模式,都不能以降低居住环境质量、破坏庭院周边生态资源和损害个人身心健康为代价来换取庭院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一户好的庭院经济就是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系统。
3)林盘庭院经济发展新趋势
(1)向循环式生态型庭院经济发展
以林盘农户庭院为基本单元,利用房前屋后的院坝、林地和堰塘主要建设畜禽舍、沼气池、果园三部分,并使沼气池建设与畜禽舍和厕所结合,形成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庭院经济格局。该庭院经营模式的主要形式是户建1口沼气池,人均年出栏2头猪,人均种好1亩果;基本的运作方式是沼气用于农户日常炊事和照明等,沼肥用于果树或其他农作物,沼液用于鱼塘和饲料添加剂喂养生猪,果园套种蔬菜和饲料作物,以满足庭园畜禽养殖饲料需求。结合当地特点,除养猪外,还包括养牛、养鸡、养鸭等;除与果业结合外,还可与粮食、蔬菜等其他经济作物相结合,构成“猪-沼-菜”、“猪-沼-鱼”等衍生模式,实现能源物质的循环流动,走生态农业之路(图8.5)。
图8.5 “猪—沼—果”庭院经济模式
(资料来源:自绘)
循环式生态型庭院经济,通过生物链的加环、产业链的延长,把提高农业资源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建设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生态家园,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三者的可持续发展。
(2)向专业化、规模化庭院经济发展
过去,林盘庭院经济多以户为单位,依托较充裕的资金、土地和特有技能采用独立经营,自产自销的方式。同组、同林盘农户所从事的庭院经济类型繁多。如今,随着市场需求扩大,往往出现一些一家一户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或是当庭院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迫切需要农户由“小而全”转向专业化分工协作,实现规模化生产和营销,以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如成都温江区万春镇红专村,以典型的一村一品“庭院经济”模式走上致富道路。村民除务农外,创收产业主要是家家户户在庭园里建小水池,养殖观赏性鱼类——金鱼。同时在庭院里种花木,营造“贵族鱼类”的生态繁养环境。养鱼种花,一动一静相得益彰。2006年,该村农村总产值为1 881万元,观赏鱼产值即达1 310万元,红专村所产金鱼在成都市场占有率中超过一半以上。
“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在庭院经济中也大有发展。该模式由公司制定生产计划、品种及规模要求,农户利用庭院生产,公司给予一定的技术指导和资金扶持并负责产品的收购和运销。如大邑县悦来镇,2004年引进金悦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做法,养殖户自建羊舍、自供饲料,公司提供种羊每户50只和饲养技术,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全程服务,养殖户与公司签订认养合同,实行风险公担,利益共享。至2005年底,共发展养殖户60户,认养成都麻羊3 000只,实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林盘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模式(www.daowen.com)
林下经济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养殖种植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共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14]。川西林盘蕴藏着大量可开发利用的林下资源,为林盘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在林盘整体性、分类性和利用性保护的指导原则下,对非聚居型林盘的土地资源和林木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开发,在保证林盘风貌和生态功能的同时,大力发展绿色种植、特色养殖、药材和食用菌开发等具有显著优势的产业,将林盘保护和林盘经济发展统一起来[15]。
根据非聚居型林盘的林木资源和土地利用状况,因地制宜,可发展以下林下经济产业模式:
图8.6 林下养鸡鸭 (资料来源:自摄)
(1)林禽模式。在林下饲养鸡、鸭、鹅,自然放养、圈养和棚养均可(图8.6)。如林下养殖乌骨鸡,具有投资小、见效快,技术简单、场地要求不高等优点,并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经测算,林下饲养乌骨鸡5个月出栏,平均售价10~13元/斤,每只鸡利润10~15元,一般每亩林地一次饲养量约200只,年获利可达5 000元。
(2)林畜模式。适于林下面积和活动空间较大的林盘,在林间种植牧草,主要养殖牛、羊、猪、兔等,需要以砖墙围栏或铁丝网围栏进行圈养。饲养量应合理控制,避免对林木资源产生破坏或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还可按不同动物特点和习性采取林下混养方式,如林-鸡-兔,林-羊-鸭等模式,以取得更高经济效益。
(3)林菌模式。当林下郁闭度在80%以上,则不适应喜光植物生长,但林中空气的湿度和遮光度非常适合食用菌的生长发育,食用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吸收氧气、呼出CO2,与林业生产过程中呼出O2、吸收CO2的特点优势互补,为林菇一体互助互利、共同生长提供了良好环境[16]。在林菌模式中,森林抚育和采伐的剩余物可制作成菌棒的培养基,废弃的菌棒经消毒处理后可作林木、饲料桑、牧草和药材的有机肥。林下可以栽植香菇、木耳、蘑菇等品种,有林间地表地栽和建拱棚立体培植等形式(图8.7)。
图8.7 林下种菇 (资料来源:自摄)
(4)林药模式。利用林木遮阴效果和药材的喜荫特性,在林下种植中药材,如黄连、板蓝根、金银花、灵芝等。通过间作,林木为药材提供隐蔽条件,增大林间湿度,药材采用集约化的精耕细作,有利于改良土壤增加肥力,促使林木生长。合理的林药复合经营,能使药材保持较高的产量和品质,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林盘林木中还可间种厚朴、杜仲、黄柏等木本药材。
(5)林笋模式。竹笋含有人体所需的三大类营养物质,特别是其膳食纤维具有长寿保健的功效,历来为人们所喜食,竹笋产业已成为竹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林盘竹林种植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改良部分竹种类型,适当发展笋用竹,建构林笋产业模式。如丛生竹竹笋,笋体粗大、产量高、笋期长、见效快,一般新植笋用林第2年即可投产,第4~5年达丰产,高产的麻竹笋产量可达2吨/亩[17]。
除以上林下经济产业模式外,还可以利用林盘退宅还耕的较为空旷的土地资源,重点发展经济效益高的反季节大棚蔬菜、水果和花木栽培,以及发展高性能和高产量的设施化种植养殖等产业。
可见,随着林盘保护和利用开发的深入推进,林盘林下经济必然会有较大的发展。它不仅是非聚居型林盘经济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在林地比例较大的聚居型林盘中也有相当的发展空间与潜力,更是川西农村规模化经济果林如桃树林、梨树林、苹果林、柑橘林、枇杷林等进行复合化立体经营的有效途径。
5)林盘林下经济发展措施
发展林下经济的关键在于产品要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才能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增加农民的收入,真正把林盘林地资源利用好,实现立体开发、综合利用。因此,发展林盘林下经济,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是坚持林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林地资源是发展林下经济的依托所在,必须在保护好林盘生态功能和管好生物资源的前提下,根据各个林盘的地理特点和资源状况综合考虑,充分利用林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主体优势。
二是发展适销对路的林下经济产品。根据产品市场情况,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充分发挥地域和特色产品优势,发展适销对路的林下经济产品。在现有产品基础上努力创建多种名牌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以名牌产品带动名厂和基地,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产业抗风险的能力。
三是发展公司和协会经营模式。公司模式是由专业公司提供良种、原料、技术和防疫,并负责产品回购,农户负责提供林地和劳务,收入稳定可靠。协会模式即按照专业分类,组建各种养殖、种植专业协会、由协会给农户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培训,通过中介组织使农民整体进入市场,进行生产经营,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群众规避市场风险。
四是加大政策、科技扶持力度。制定支持林下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大户和示范户,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密切关注林下经济科研信息和外地成功经验,搞好适宜林下种养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工作,搞好技术培训,加强科技指导。建设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保障体系,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各项管理规章、奖惩制度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