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绿色文化:川西林盘聚落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文化:川西林盘聚落的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深入,环境意识的普及,绿色文化有了更为广义和深层次的内涵,绿色文化即人类与自然环境协同发展、和谐共进,并能使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缓解这一矛盾的正确途径之一是尚俭节用。在中国当前的时代景背下,特别是在转型期中所面临种种可持续发展问题时,绿色文化对于中国寻求一个可持续的未来至关重要。

绿色文化:川西林盘聚落的可持续发展

7.2.1 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文化

绿色文化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文化。绿色文化从狭义来讲,是人类适应环境而创造的一切以绿色植物为标志的文化。随着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深入,环境意识的普及,绿色文化有了更为广义和深层次的内涵,绿色文化即人类与自然环境协同发展、和谐共进,并能使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事实上,无论狭义的绿色文化和广义的绿色文化,都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社会生态适应,而且,它们都是相互联系的,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34]

林盘文化是绿色文化的典范。林盘文化以崇尚自然、培育自然、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降低资源消耗、促进资源永续利用等为基本特征,从而有效协调了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间的紧张,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在人居环境上,与自然和谐共处。川西农家在平川旷野下居住,无山川地势可依,就通过精心培植竹树绿化,因地制宜,使用乡土材料和适宜性营造技术创造一个自然生态的居住小环境,满足人居环境在物理、生理、心理和伦理上的多层次需求。人们居住在林盘绿岛中,既有竹树林木绕屋,又有花鸟鱼虫相伴,与日月星光、和风微雨和谐地共存着,仿佛宇宙万物本来如此,体现了“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35]”的自然观与精神境界。(www.daowen.com)

二是在经济生产上,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土地是农作物和禽畜生长的载体,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中国古代将土地肥力简称为“地力”,土地种庄稼是要消耗地力的,只有地力得到恢复或补充,才能继续种庄稼,若地力不能获得补充或恢复,就会出现衰竭。林盘农民通过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办法,采取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粪便肥田、轮作复种等多种方式和手段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使得土地在连年耕种下能够保持“地力常新壮”,为川西农业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农林合理布局,农副相促并进,采用保护性耕作和废弃物质资源化等手段,实现农业生产系统内部物质良性循环,从而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三是在生活消费上,尚俭节用,废旧物自循环利用的环保意义十分突出。由于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人类所利用的资源的供给是有限度的,因而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建立在自然再生产基础上的农业生产的发展也是有限度的,不可能满足人们消费的无限需求。缓解这一矛盾的正确途径之一是尚俭节用。如古训所言:“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36]”,“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37]”农耕社会中形成的尚俭节用和循环再利用思想一直都是林盘人们在生活上的重要指导原则,对于今天仍然有警示和借鉴作用,因为全球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就是不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形态所造成的。

绿色文化在人类庞大的文化体系中举足轻重,关系着人类的家园和人类的命运。因为无论科技如何发达,文明如何发展,人类始终需要依赖大自然,与自然系统保持平衡与良性循环关系,人类才能得以存续与发展。在中国当前的时代景背下,特别是在转型期中所面临种种可持续发展问题时,绿色文化对于中国寻求一个可持续的未来至关重要。现在所讲的绿色人居、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等主题在林盘文化上千年不断演化发展中都可以找到它的原真本意及初次萌芽,对当前现代化城乡建设和生态文明社会建设都应当是有示范、启迪和警示作用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