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川西林盘聚落文化的社会价值

川西林盘聚落文化的社会价值

更新时间:2025-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历史上,尽管林盘文化因战乱而几经破坏,可一旦社会安定下来,总能迅速恢复并兴盛,成为促进川西社会发展的基石。林盘作为川西乡村社会的细胞,是生产组织、行政组织和社会管理等的基本单元,对乡村社会的运行和演进有重要影响。

7.1.5 社会价值

林盘文化是川西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之一,是蜀文化的文化基因之一。林盘文化的生命力很强,能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和进步,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是川西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悠长的农业文明时期,林盘文化与川西自然地理条件相适应,促使农业和手工业等得到高度发展,为川西社会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正如“秦资其富,以兼七雄;汉阶其力,遂奄四海[24]”,造就了蜀人“俗不愁苦,人多工巧[25]”和充满野居闲趣的生活方式,形成“绿野平林,烟水清远;流水修竹人家[26]”的乡村景观。历史上,尽管林盘文化因战乱而几经破坏,可一旦社会安定下来,总能迅速恢复并兴盛,成为促进川西社会发展的基石。如川西平原清中叶后的复兴与繁荣就是基于农村林盘和农村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充分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川西农村普遍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于生产经营自主权的扩大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以林盘为依托的农业生产和家庭副业得到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川西社会经济的繁荣。进入21世纪,林盘文化成为进一步深化家庭农业经营和推动农业现代化、生态化转型的重要资源和触媒,如发展都市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农业等,发展林盘庭院经济、林盘文化旅游和林盘文化创意产业等。林盘文化还是推进和提升川西地区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重要基础和动力源泉。

林盘作为川西乡村社会的细胞,是生产组织、行政组织和社会管理等的基本单元,对乡村社会的运行和演进有重要影响。新中国成立前,林盘的住户结构多为地主及所招徕的佃户,或兼及部分自耕农所组成;林盘的社会结构则以地主、种粮大户、乡绅等为主导,实行乡村自治。在生产上,他们组成埝会的领导人,组织本灌区受益农户维修埝渠,协调用水分配等。新中国成立后,川西平原农村管理体制的最大特点是:小乡、虚村、实组[27]。川西平原的村民小组大多数是由合作化时期的初级社、人民公社时期的生产队演变而来的,无论合作化时期的社,还是人民公社的队,都有明确的边界,其土地和人员的对应关系都相当稳定。一般是几个林盘组成一个村民小组,有几十、上百户不等。实组就是村民小组一级是农村集体土地的最重要的所有者和管理者,不仅负责农村承包地的发包、调整和收益分配,而且负责提供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村民对自己小组内的每一块耕地、每一口堰塘、每一片山林的大小和产出都很熟悉,为村民管理和利用好这些耕地、堰塘、山林提供了条件,小组内的村民之间非常熟悉,为相互合作、统筹农业生产、提供公共服务等提供了条件。据调查,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川西平原受灾乡村能够快速组织起来进行自救和恢复生活生产,与当地完善的基层组织体系尤其是以林盘为单元构成的村民小组所发挥的稳定作用是分不开的。

img213(www.daowen.com)

图7.7 乡情浓郁的“坝坝筵”

(资料来源:http://www.city.cdqss.com)

林盘是一个集生产、生活、人际交往和娱乐于一体的共同体,具有强烈的认同度和归属感。林盘规模较小,是一个典型的“熟人社会”,几户或十多户人家共同居住在一个绿荫环抱的林盘中,犹如一个大家庭,一家有事大家帮,一家有喜大家乐。林盘中的住户既独立又相互照应,充满了人文关怀,形成一个和谐的小社会(图7.7)。林盘中农户的农业生产条件基本相同,村民之间相互熟悉,有共同的利益诉求,容易达成集体性的协议,推动村庄善治。如德阳罗江县井村1组有近百户村民,居住在8个林盘里。2007年,每个林盘选举1名办事公道、热心公益事业、不经常外出的村民做林盘代表,加强林盘与社委会和村委会的联系,及时向上反映村民意见和协助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在节假日和村民外出较多的情况下负责安排守家护院、群防群治,提升林盘安居环境质量。

可见,林盘作为川西乡村社会单元,在古代、现代和将来的农村和社会发展中都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当前川西平原的新农村建设应遵循历史发展脉络,因势利导,尊重林盘文化的客观演化规律行事,而不是不顾地域特点和农村发展实情,一味推进中心村建设或照搬他乡做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