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川西林盘聚落文化研究:揭示生活价值与生产效率

川西林盘聚落文化研究:揭示生活价值与生产效率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7.1“以林仿山”——林盘风水从生活和生产上来讲,林盘紧邻耕地,生产劳作方便而高效;林盘内物产丰富,空间开阔灵活,便于副业生产的开展,是实现川西农村生活自给自足的重要支撑。

川西林盘聚落文化研究:揭示生活价值与生产效率

7.1.1 生活价值

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哲理的最高信仰和终极理想,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文化、艺术社会发展,对人居环境的影响尤为深刻。“理想的人居环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或如古语所云‘天人合一’”。[1]林盘文化是中国传统理想人居思想的写照,“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池,沟池环匝,竹木周布,场圃筑前,果园树后[2]”,是人居环境在“天人合一”理念下的积极实践,在深层次上体现生活价值。

从自然地理环境上来讲,川西平原位于四川盆地西缘盆底,地形平坦开阔,周围有群山呵护,西北高东南低,岷江、沱江水系自西北向东南浇灌,是一处完美的风水宝地。川西平原气候温和湿润,物产富饶,植被丰茂,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为最适宜的人居环境之一。千百年来,西蜀人民正是在这种有利的大风水格局下积极营造宜居的林盘家园。由于在平原田野上建房,虽有水可临,但无山可依,无法“藏风聚气”,人们就在房前屋后植树造林,这些高大的竹树林木就成了宅院的保护层,创造了一个温润舒适、清新自然的绿色生态小环境,并满足安居的心理和精神需求。高大茂密的植栽隐喻于“山”,是对原始性山水补育的“人造风水”,它不能简单地视为一般的环境绿化营建,自有艺术哲学的深意,在景观学上也是艺术特色的来源之一[3](图7.1)。

img207

图7.1 “以林仿山”——林盘风水 (资料来源:自摄)

从生活和生产上来讲,林盘紧邻耕地,生产劳作方便而高效;林盘内物产丰富,空间开阔灵活,便于副业生产的开展,是实现川西农村生活自给自足的重要支撑。林盘中的竹树林木是农家建房搭棚和制作生活生产用具的重要原材料,居民对其都是精心培护,做到伐植有序。农家日常使用的箩筐、晒席、桌椅、背篓、提篮等,都是由林盘中自产的慈竹编造而成。这些来自于林盘的原材料,再使用完后,可以重复再利用或腐化还土,或用作炊烧燃料,使之依托土地循环利用,而又不伤害生态。林盘内外溪水环绕,瓜果蔬菜、家畜家禽等一应俱全,生活十分便利。同时,川西农村场镇分布密集,功能复合强大,场镇与林盘联系紧密,它们满足了农民家庭日常的市场贸易和社会交往上的需求,共同构成川西乡村结构完整和功能完备的村民生活(图7.2)。(www.daowen.com)

img208

图7.2 与林盘联系紧密的川西场镇 (资料来源:自摄)

上左:龙泉洛带镇;上右:邛崃下坝镇;下左:大邑新场镇;下右:邛崃平乐

从生态和景观上来讲,林盘内栽树植竹、种果养花、开塘养鱼,在提供丰富的物质及资源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宜人的生态景观小环境。高大浓郁的竹木绿化层,将农家院落包裹其中,为其挡风雨遮烈日,使得林盘内冬暖夏凉、空气清新。林盘里植栽丰富,生物多样性高,乡土景观自然生动,使人们不入山林僻岭即可拥有春华秋实、鸟鸣雀飞的四时美景,享有“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树,依依墟里烟[4]”的田园生活。林盘民居注重对材料自然属性、天然质感和色彩纹理的充分表达,将之上升到一种审美和哲学的高度。在院落营建过程中,采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施工等生态适宜性策略,使得建筑与环境相互交融,有效地保护林盘的生态环境。林盘民居通过人工空间的秩序化实现人居环境的伦理化,将大地气韵生动的自然美与人伦社会均衡端庄的中和美相结合,在人居空间中建立神灵空间,建构一种“天地人神”四位一体的聚居环境,体现出对人的终极关怀,促进人文环境的和谐。

自然环境是人居环境的基础,林盘因自然之势而成,体现了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共生关系。经历了千年的历史演变与积淀,林盘已不仅是被物化了的林木环绕的绿化景观和白墙灰瓦的建筑景致,更是饱含了丰富内涵的文化和艺术形式。林盘本身又是个具有丰富性与多样性的系统,是自然环境、经济生产和社会文化三部分整体协调、共同进化的整体机制在聚落生态空间上的综合体现,充满生机与活力,体现了万物并育、生生不息的深层生态学思想[5],对我国当前的人居环境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典范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