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1 设施小品类型
1)生产服务性设施
(1)棚架
棚架是林盘发展庭院经济的重要设施之一,它可以用来种植丝瓜、黄瓜、冬瓜、南瓜、苦瓜、佛手瓜、葫芦、扁豆、葡萄等瓜果蔬菜,还可以用来牵引金银花、紫藤、三角梅、常春藤、油麻藤等藤本花卉。唐代诗人李白曾十分生动地描绘了紫藤的美姿:“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流美人”。棚架构架轻灵,绿叶如云,花果满架,成为林盘中的寻常景致,农家乡土气息浓郁。
林盘中的棚架形式多样,位置灵活,全凭农家根据实际情况依势搭就,不拘一格。从棚架与农家院落的结合情况来看,大致以下有几类:其一、依主体建筑搭筑。这类棚架可以是一面利用主体建筑做支撑,另一面以竹架支撑;也可是以竹竿绑搭或用绳索拉结于建筑的梁柱之间,后一种棚架更是轻灵如浮云一般。其二,依院墙搭筑。一种是以院墙为支撑主体,在墙脚两侧或一侧立竹架,其外再种作物,巧妙利用墙根隙地;或是在墙外立支柱,形成棚架,架下可设洗衣台等。另一种是和龙门结合,作为进出院落的过渡空间,一举多得。其三,独立搭筑。这类棚架可以灵活地布置在庭院内外和菜地、林地中,既可以是长方形也可为拱形等。此外,有的棚架搭筑在沟溪之上,巧妙利用空间;有的农家将蔓藤直接牵于坡屋面、院墙或大树之上,任其攀缘。总体上,棚架兼具生产、生活和景观功能,是一种立体利用空间的有效方式,其下可以种植菜蔬,也可以饲养家禽,或作为休憩、劳作场所(图6.64)。
图6.64 多姿多彩的瓜果棚架 (资料来源:自摄)
(2)晒架
晒架是农作物收获之后,将其晾晒干燥的辅助性生产设施。在川西农村,以晾晒玉米、黄豆、大蒜和红椒的晒架为常见。晒架与晾晒的作物往往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扑面而来,充满了丰收的喜悦。
从晒架构筑的方式来看,主要可分为依附式和独立式晒架两类。依附式晒架是利用檐廊空间及构架来搭筑,可分为三种,一种是水平式,即利用檐廊下的梁枋作支撑体,在其上排竹竿,晾晒作物,这种晒架不必专门构筑,还可以避雨,十分简便,为林盘中常见;另一种是竖立式,即在檐柱外立支柱,与檐檩或檐枋绑结,立柱间架水平晾杆,其上晾晒作物,可以铺满整幅墙面,甚为壮观;再一种是悬挂式,即利用檐檩来钩挂晾晒作物,若晾晒量较大时,必须在檩木下加设支木以策平衡。独立式晒架即在地上立三五根一列大木柱,木柱间绑扎水平晒杆,多达十多层,依作物尺度为据,每层高约40cm,晒架顶部设通长的窄面双坡顶,以避雨淋;需通行的晒架,其底部就不设晒杆。这种晒架高达五六米,宽达六七米,或多个晒架并排,颇为壮观,多为林盘公用;也有些是农家在屋前自立(图6.65)。
图6.65 林盘院落中的晒架 (资料来源:自摄)
(3)大腌菜缸
成都东山客家人有制作腌菜的传统,既可自食也可售卖。冬春时节,将初步处理好的菜叶子逐层放进预备好的大腌菜缸里,压实,在上面铺上干净的稻草并用油纸密封好,一二个月后揭开,醇香扑鼻,可立即食用,也可储存半年之久。这些腌菜缸十分硕大,高2m左右,胸径在1.5~2m左右,一次能制作七八千斤腌菜,有的能上万斤,一般依屋旁坡地埋设,只露出小半缸身,利用土层保温保湿。以前的大腌菜缸多用砖砌,内外粉光,如今多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缸体。这些位于屋旁、竹林中和坡地边的大腌菜缸具有十分强烈的乡土特色(图6.66)。
图6.66 埋地的大腌菜缸 (资料来源:自摄)
2)生活服务性小品
(1)洗刷台
川西平原水资源丰富,林盘多有溪渠环绕,常在合适地段筑设洗刷台,以方便村民利用溪渠水进行洗刷。林盘中的洗刷台大致可分为公用型和自用型两类。公用型洗刷处,一般位于林盘外围较大的溪沟边,台面以水泥板或大石板铺设,台面空间相对较大,以方便村民共洗、叙谈。自用型洗刷台,一般位于自家门前的沟溪旁,并在近旁设洗衣的台面。不临水的农家,则在自家竹林下设洗衣台。在高差较大且用地较局促的地方,则砌筑螺旋式的台阶蜿蜒而下,空间婉转。洗衣台、阶台和踏步多用条石、石板、水泥板等构筑,简朴适用(图6.67)。
图6.67 林盘中的洗刷台及临溪阶台 (资料来源:自摄)
(2)年猪台、水塔
在川西坝子上,基本上每户农家都要喂几头猪,喂得少的可供自给,喂得多的还可以卖几头肥猪换钱。杀年猪是农村的一种风俗,在农家也算一件大事,这标志着本家有成果了,又象征着这个年头丰收了,更说明着能过一个旺势的年。所以每一家杀了年猪后,都会邀请亲戚朋友、要好的邻居来吃饭,好好庆贺一番。有些林盘筑有专门的杀年猪台,如蒲江天华镇白塔村张家,将年猪台设于后院中靠厨房一侧,台体以砖石砌筑,近似长方体,长约2m,宽约1m,高约0.7m左右,台面以水泥抹面,中间开有浅槽,其一端略翘起,朝下坡向一安有大锅的池子,锅下是炉膛以供烧火,一侧是用红砖砌筑的2m多高的烟囱,整体造型敦厚、朴实。
迄今,川西林盘中有相当多的村民还是各家抽取地下水作为饮用水。不少农家利用电力提水,并设有小型水塔,铺设管网,以方便用水。水塔成为农家院落常见的设施小品,大致有以下两种类型:一是自地面修筑塔基,再砌筑圆筒形混凝土塔身,上覆锥顶,其容量一般较大,花费也高;二是在平顶或塔基上搁置一褐色陶制大水缸,掩映于林木之中,经济合用(图6.68)。
图6.68 年猪台与水塔 (资料来源:自摄)
(3)柴草间、肥料间
林盘里独立的柴草间一般规模较小,多为泥砖小青瓦顶或泥砖石棉瓦顶的单间小屋,形制简朴,适用。有的为闭合式,墙上开气孔,可设柴门或不设门;有的只砌三面墙体做成开敞式(图6.69)。由于养殖和农作生产的需要,林盘里还有不少独立的肥料间,大多数形体小巧,为开敞式设计,用来堆放草木灰和禽畜粪便等(图6.70)。
图6.69 柴草间 (资料来源:自摄)
(www.daowen.com)
图6.70 肥料间 (资料来源:自摄)
3)祭祀性建筑小品
(1)塔、庙宇(龛)
林盘中还有不少祭祀性建筑和小品。除前文中提到的宗祠和庙宇外,还有供敬拜用的小塔和庙龛(图6.71)。如蒲江县天华镇某林盘,在一片苍翠的橘林中耸立着一座十来米高的砖砌白塔:六边形平面,共五层塔身,逐级收分,以塔刹收顶,底层设香火龛,塔体通身粉白,形体秀气优美。
图6.71 塔、庙宇、庙龛 (资料来源:自摄)
川西平原农村,寺庙和民间信仰的复兴始于20世纪80年代。林盘中有少量功能完备的寺庙外,更多是一些小型的庙宇或庙龛。这些庙宇形体小巧,多数仅2m来高,构筑简易,用水泥、砖块、小青瓦、石棉瓦等筑成,设有香案,里面供奉着各式各样的神像、菩萨,不同的神或菩萨寄托了林盘里人们对现实不同的期待。小庙宇平时无人看管,通常在农历初一、十五有人烧香和举办庙会,是林盘中老年人获取心理慰藉、人际交往和文化娱乐的重要公共生活方式。
如邛崃临邛镇文笔山村5组林盘,在林盘入口路边建有小庙宇一座,总高约2m,檐口高不过1.5m,面阔、进深分别约2.5m、1.5m,清水砖墙承重,两坡小青瓦悬山顶,庙内筑案台供有2尊神像,庙前右侧靠墙立两尺多高石敢当一方,是典型的乡间小庙形制。相比于庙宇,庙龛更为小型,多坐落于村口、路边或渠旁等。如邛崃平乐镇金河村10组林盘一路边庙龛,靠坡而立,上有竹荫遮蔽,与碑石相依。庙龛高宽和进深皆不足1m,小青瓦顶,红砖压脊,龛内塑神像两尊,整体形制小巧却匀称生动。
(2)碑石
修路筑桥历来为民间大事,是善举修功德之行,因此在重要或较大桥梁的桥头都会建凉亭、立石碑,铭刻功绩,同时供奉神像,以护桥护村。如邛崃市平乐镇探花桥村的永远桥,建于光绪年间,桥头以大块红砂石构筑一面阔五间的桥碑,当心间镌刻朱红桥名“永远桥”,两侧碑石上则刻记建造和善捐等事宜。又如平乐镇东乐村的通山桥,建于民国五年(1916),桥头有一面阔三开间的桥碑,当心间题写桥名,四柱上皆刻有楹联。有些林盘会在村口,或在农户自家屋旁路边供奉小型碑像或设置“石敢当”,以驱邪避凶保平安。如邛崃市平乐镇范店村某林盘,在村头路口处树有一以红砂岩錾刻的泰山石敢当,碑体约1m多高,碑头平直,碑首略外张,兽面遒劲威武,为石刻精品(图6.72)。
4)院墙、篱笆、花池和园圃
(1)院墙、篱笆
林盘院落多以院墙、篱笆等界定空间,其形式多样,是林盘重要的环境景观要素。院墙主要有砖墙、泥砖墙和夯土墙三种。砖墙多为清水墙面,或以水泥、白粉等抹面,墙头起压檐,有的做成云墙样式。泥砖墙和夯土墙年代则较长久。泥砖墙以泥浆砌筑,多以大卵石作基脚,墙顶盖稻草,以石块压牢;也有些墙身起凹凸面,并以小青瓦盖顶,这是较讲究的做法。也有农家直接以地基平整后的土壁为院墙,巧为利用。篱笆由于就地取材,制作简单,在林盘中用处广泛。它可是竹篱、树篱和花篱等形式,可作院墙,也可围建园圃菜地和圈养家禽等。篱笆可与树木竹丛等很好结合,质朴又生态(图6.73)。
(2)花池和园圃
为了方便行走和晾晒,有些农家院落将主要通道和晒坝进行硬化,并以砖块、矮墙、护栏等对绿化
图6.72 林盘中的碑石 (资料来源:自摄)
图6.73 院墙与篱笆 (资料来源:自摄)
植栽用地略作圈护,小的形成花池、树池,集中连片的则形成园圃。林盘中的花池和园圃,其筑造方式多简朴而实用。有的以大卵石或红砖直立斜砌一圈即成,有的以三五层砖块或两三层石块平摆一圈即成,有的砌成可凭坐的地台式,还有的修水池筑假山等。花池和园圃中的植栽十分丰富,有花卉、苗木、果树和蔬菜,也有高大的乔木、竹丛,以及各色盆景等(图6.74)。
图6.74 花池和园圃 (资料来源:自摄)
5)桥及其他
林盘外围大多有灌渠或溪河环绕,因此就必须架桥。林盘中很多院落也是依水而建,必须引桥进出。因此,桥是林盘环境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常常成为林盘和院落空间的先导。“小桥流水,竹里人家”是林盘典型的景观印象。林盘中桥的数量众多,形式也十分多样,跨度较小的就使用石板或原木直接搭设,宽度也较窄;跨度较大的桥梁就设计为索桥、拱桥或平桥等。拱桥和平桥需架设若干石砌桥墩再铺设大石板,桥墩及大石板之间常使用锁石构造,以增强其稳定及牢固性,桥面有2m来宽,可通行人力车和农用车等。还有的仅在长长的堤堰上设置若干汀步,满足过水和通行的需要,景观十分别致(图6.75)。
图6.75 林盘中的桥 (资料来源:自摄)
林盘里一般不建设专用的交往场所,村民们在桥头、小路、林下、晒坝、洗刷台等处不期相遇,都可驻足叙谈。较正式的交往则出现在某家的龙门、檐廊或林盘中某约定的相对空阔的场所。如蒲江县寿安镇树林村一林盘,在村口有几株茂盛的法国梧桐树下置有三五块巨砾石,流畅圆润,权作座凳,是村民聚首交谈、下棋、打牌的好去处(图6.76)。
图6.76 林盘中的交往场所 (资料来源:自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