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川西林盘聚落生态环境状况

川西林盘聚落生态环境状况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林盘密布于田野间,成为川西平原生态平衡的重要节点。林盘即是这种混合的生活环境,为鸟禽和小动物提供栖息地。图6.36最佳小气候生态绿岛上:田间绿岛;下:围合的小气候环境林、水、宅是构成不同特色林盘景观和生态环境的典型要素。

川西林盘聚落生态环境状况

6.2.2 林盘生态环境

1)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节点

林盘结构所具有的林—田生产格局和林—院的居住模式类似森林与草原地和灌木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可视为森林边缘空间的缩微模型。林盘树林与稻田以及不同植被群落之间形成了多个群落交错区,交错区里物种的数目以及一些种群密度比相邻群落的更大,成为动植物多样聚居地。在群落交汇处,这种增大变化和密集趋势被称为边缘效应。随着林盘数量和密度的增加,交错区的面积也越大,其功能和叠加效应加强,生物多样性和系统稳定性越大。林盘密布于田野间,成为川西平原生态平衡的重要节点。

林盘最大的吸引力来自鸟类的聚集。研究表明,鸟类的密度在种植园、大学校园和类似的环境中较大,因为这里有着混合的生活环境。林盘即是这种混合的生活环境,为鸟禽和小动物提供栖息地。林盘中常见的鸟类有麻雀、鹰、乌鸦斑鸠、燕、黄莺、喜鹊杜鹃、百灵、蜡嘴、猫头鹰啄木鸟等几十种。此外,吸引的小兽类有野猫、黄鼠狼、野兔、野鸡、田鼠等,以及多种爬行动物昆虫。林盘中栖息的益鸟益兽,使得人们可以利用生物的方法对田中的鼠害和虫害加以控制。例如,一只猫头鹰一年能吃掉2 000只田鼠,而一只田鼠要吃掉粮食1kg,这就等于一只猫头鹰保护了2 000kg粮食。又如,一窝土燕子,在一个夏季可吃掉5~6万只蝗虫

在植物群落方面,林盘中的林木资源保存较好,有时甚至能见到胸径数米的参天大树。林盘中多为混交林,植物群落类型较为丰富。有研究者对18个具代表性林盘的绿化植物种类进行实地调查,共统计植物153种[30]。其中,乔木类植物共75种,包括自然分布种杉科的水杉,银杏科的银杏,榆科的朴树,豆科的刺槐、刺桐,苦木科的香椿等;栽培种主要为一些观赏性树种和经济果树种,如木兰科的白玉兰、槭树科的三角枫、鸡爪槭等,经济林果树多为芸香科的桔、柚、橙和蔷薇科的苹果树、梨树、枇杷树以及桃树等。灌木类植物共31种,包括常绿灌木23种,落叶灌木8种。其中栽培种植比例较大,多为一些园林绿化中常用的观花观叶类种类,如紫叶小蘗、八角金盘、迎春、连翘等。草本植物共24种,以野生草本为主,如牛膝、狗尾草、野菊花、白茅、蒲公英等;藤本植物4种;竹类植物12种,主要包括慈竹、毛竹、刚竹、斑竹、苦竹、凤尾竹等。

林盘中还种植有各种蔬菜和花卉,以及一些农作物和经济作物;饲养有猪、牛、狗、羊、兔、鸡、鸭、鹅、鸽等家畜禽。由此可见,林盘中的生物资源比较丰富,其生物多样性较高,构成一个较为稳定的生态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川西平原广阔农田中物种较为单一的弊端。

2)植物群落生态效应明显

林盘的植物群落虽然有一定的人工干预因素,但是植物群落大体上还是属于“近自然状态”。植物种类以地带性植物资源和乡土性植物资源为主,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生态保护功能。如竹类植物,是川西平原一种地带性植物,广泛分布于林盘。竹类植物既不同于一般的木本植物,也不同于一般的草本植物,是一种独特的植物类群,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它生长周期短,萌发快,能迅速恢复植被,发挥植物的景观和生态功能;主要依靠无性繁殖繁衍后代,一次栽植,永续利用,可持续发挥生态保护功能;竹子用途广泛,“以竹代木”能减少森林资源消耗,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和林盘里其他植物一样,竹类植物能发挥良好的生态效应,主要表现在[31]

其一,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竹类蓄水保土主要通过两方面实现:一是林冠对降水的截持,包括竹竿流、林冠滴水、林冠层吸收与蒸发。竹林林冠庞大,枝叶浓密,对降水具有良好的截留作用。有关研究表明,在同等降雨条件下,毛竹林对降雨的林冠截留量为15.16%,比杉木林多6.11%,树干汇流占9.16%,比杉木林多6.26%。二是林地根系和枯落物层对降水的吸持作用。竹类植物根茎系统庞大,盘根错节,形成上紧下疏的多孔隙网状结构,既能持水固土,又能透水透气。地面枯落层可以吸持大量水分,缓解水流对地表土的冲刷。

其二,防治污染,净化空气。竹林对环境改善的最大无形贡献在于净化空气。竹类植物通过生命活动过程,吸收空气中一定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吸附粉尘,放出氧气和杀菌素等化学物质,从而提高空气质量。有研究表明:竹林滞尘能力平均为4.0~8.0g/m2,随风扬起的尘土经过竹林绿化带后,空气中尘土量可减少50%左右。凤凰竹、凤尾竹、淡竹等对SO2有较强的抗性,佛肚竹是硫化物和氯化物污染的指示植物。

其三,消减噪音、防范干扰。竹林、竹从通过对声波漫反射、吸收、阻碍等作用可以大大减弱噪音。据测定,一个40m宽的竹林带,可以减少噪音10~15dB。同时,宽大的林带也可对外界可能出现的生态破坏行为进行有效的防范。

其四,维护区域碳氧平衡。竹林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吸收CO2,释放O2,在大气碳氧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尽管竹林其乔木层碳储量远小于杉木林,但因为竹林生长周期快,采取择伐作业,竹产品利用率高。就年固碳量来讲,竹林不失为一个固碳能力较强的林种,固定的碳被长时间保留的比例高于杉木。

其五,降温增湿,改善局部小气候。竹林具有较高的郁闭度,林冠遮天蔽日,吸收、反射了大部分太阳辐射。竹类植物蒸腾作用旺盛,向环境蒸发较多水分,吸收较多热量,从而导致环境温度下降,湿度增加。竹林通过光合作用截留部分CO2,减少空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从而使周围区域环境温度降低。

3)人居最佳小气候生态绿岛(www.daowen.com)

林盘里乡土竹树成林成片,掩映着一户户农舍,常有溪流穿林而过,林中鸟鸣雀飞。修竹老林,小桥流水,一个个林盘就是一片片牧歌式的诗意田园。炎炎盛夏,慈竹林中常常凉风习习,是纳凉的好去处。尤其是春天,当金黄的油菜花开放时,一个个林盘简直就像烂漫花海上的一座座绿的岛屿(图6.36)。

img163

图6.36 最佳小气候生态绿岛 (资料来源:自摄)

上:田间绿岛;下:围合的小气候环境

林、水、宅是构成不同特色林盘景观和生态环境的典型要素。林与水作为自然要素,起着环境景观的主导作用。林盘外围往往有灌渠和堰塘环绕,林盘内多有溪沟与池塘,葱郁的林木将建筑围绕、遮蔽,为建筑筑起一道生态屏障。林木通常出枝较高,通透的林下空间便于送风透气,林盘内的公共集散空间和院坝则是排湿通风、吸纳阳光的场所。林盘这种竖向错落空间与水平通透空间的相互作用造成的小气候环境,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是冬暖夏凉。环境温度是影响人体舒适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夏季更是决定性因素。林盘中的建筑是具有加热升温作用的斑块,而林木、草地和水体则是有降温作用的斑块,其中以林木的降温作用最大。一般来讲,林盘建筑往往疏散于高大的乔木和竹林之中,这种降温斑块与加温斑块充分接触的模式更有助于环境降温。在夏季,林盘内的气温比林盘外的温度一般要低5℃以上,较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质量。在冬季,厚厚的林木层能有效地阻挡寒风的侵袭,水体可用作贮热,有利于林盘保温。可见,林盘的“绿岛效应”与城镇所产生的“热岛效应”形成鲜明对比。

二是“自空调效应”,即各个季节自动调节舒适度,使得林盘内的温湿度相对稳定,相对温差、湿度差不大。如太热时植物、水体通过反射太阳辐射和蒸腾作用等进行降温,太冷时浓密的植被和大面的水体又可保温。

三是空气自循环稳流。林盘空间外实中空、外高中低,有拔风效应。如夏天院坝温度高,林木间温度低,形成风压,风从林木导向院坝、居室,气流上升,又被高于林盘的上空气流带走(图6.37)。

img164

图6.37 林盘的拔风效应 (资料来源:自绘)

四是空气洁净新鲜。林盘中各种林木和水体都具有吸附和降解有毒物质的作用,特别是绿色植物可以吸收CO2释放O2,并使得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浓度明显升高,同时降低空气中有害粉尘的浓度。因此,林盘空气的含氧量和洁净度,是城市中污浊空气所不能比拟的。

可见,林盘的组成与结构为生活其中的居民创造了冷热干湿适宜、冬暖夏凉的小气候环境。置身于林盘家园,春风宜人、夏天遮阴、秋肃纳阳、冬季挡风,林盘居民可以足不出户,即享受鸟语花香、山林之美。同时,林盘的尺度较小、可识别性强。林盘中的农家多单门独院,布局自由而松散,加之林木掩映,使得其若即若离,洋溢着恬静闲逸的生活氛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