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川西林盘聚落家庭养殖研究

川西林盘聚落家庭养殖研究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6.25林盘家畜养殖上:偏棚养猪;下:屋檐下养兔养兔。图6.27林盘养鱼川西平原有广阔的宜渔水田,稻田养鱼历史悠久[18]。2)家庭养殖对林盘产业的促进作用家庭养殖与农业种植几乎是同时发生。

川西林盘聚落家庭养殖研究

6.1.3 林盘家庭养殖

1)家庭养殖的种类

(1)家畜养殖

川西平原家畜养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形成了生产性能好,遗传性稳定,经济价值高的成华猪、四川白兔、成都麻羊、四川黑白花奶牛等著名地方良种。新中国成立后又引进了适应川西自然环境条件的高产优质良种。从商品生产来看,川西农村家畜养殖以养猪和养兔最为普遍(图6.25)。

养猪。川西地区养猪历史长达5 000年以上,历久不衰。自雍正迄于清末,全川的生猪业一直为全国之冠。据清宣统二年(1910)四川劝业道分县统计,川西地区存栏猪123.51万头,占全省1 189.44万头的10.38%。民国时期,平原区农户几户家家养猪,平均每户三四头。过去农村养猪,主要出于积肥种田,即“以农养猪、养猪积肥、以肥养田”。农民种地多的则养猪多,修猪圈关养,三五头同圈共食称为一槽。1980年代后,农村生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农村养猪全部成为私有私养,农民养猪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猪的品种和养猪技术不断得到改良,饲料质量提高,缩短了育肥期,提高商品率。农民养猪改变了只为积肥,不讲经济效益的状况,出现了以商品生产为主的养猪专业户。农家养猪,数量少的,猪圈多设在下厅房、转角房或另搭偏棚;数量多的,就在院坝里或院坝外专门修建养猪房。

img152

图6.25 林盘家畜养殖 (资料来源:自摄)

上:偏棚养猪;下:屋檐下养兔

养兔。隋开皇元年(581年),杨秀封蜀王,出守益州,命人携兔随往,川西平原养兔业遂迅速发展[17]。农家养兔,在川西境内非常普遍。俗话说:“牛是庄稼宝,兔是零花钱。”家兔的繁殖力强,养殖成本少,收益快,又畅销,家境不论宽松与否,男女老幼都习养之。民国十年(1921)《金堂县志·物产》载:“兔,只饲以青草,数月而肥,且每岁必数产,每产数头,俟其肥时,售之于市,近日每头值钱千余文,盖其贵重者在皮,以其皮白净轻软,为用甚广,为出境货之一大宗,境内畜兔随地皆有,而以县西北为最多。县城三楚宫外有兔市,每逢集期不下千头。”又如,民国三十七年(1948)广汉全县养兔约80万只,平均每户养15.4只。林盘一般农户家兔的饲养皆以笼养为主,多置于廊檐之下或养殖间。如今,川西农村专业养殖户逐渐增多,多层笼养兔、颗粒饲料喂兔、种草养兔、家兔围林野养等新技术得以大力推广,养兔业已发展为颇具规模的产业,成为广大农民增收的门路之一。

(2)家禽养殖

在公元前七八世纪,鸡已被列为川西平原六畜之一。秦汉之际,鸡、鸭、鹅的饲养已相当普遍。著名地方品种有彭县黄鸡、四川麻鸭、四川白鹅。20世纪以来先后引进了适应川西地区环境条件,品种优良的杂交蛋鸡、肉鸡和肉鸭;部分地区还发展了鹌鹑、山鸡和珍珠鸡等。

养鸡。养鸡是农家重要副业,历代相延,贫富均喜孵养。所养的鸡与产的蛋,除自食、送礼、待客与敬神外,余皆上市出卖补贴家用。俗话说:“养猪图肥田,养鸡买油盐”。直到民国初期,川西饲养的鸡种全是土种。农村养鸡,有散养、圈养和笼养几种,后来出现专业化的养鸡房。笼养一般在檐廊下或敞厅中,数量较少;圈养则在竹林或果树下,用地范围弹性大,可以鸡鸭等同圈共养。专门的鸡舍或养鸡房,一般建在院坝外,蛋鸡采用多层笼养技术,肉鸡采用地面平养技术。

养鸭。四川麻鸭是川西平原蛋肉兼用型地方优良品种。该品种早熟,游走觅食能力极强,适于在稻田放牧饲养。过去农村养鸭以专人伺管、放养群鸭为主,俗称棚鸭的肉用仔鸭多在秋收之后大量上市。林盘农户养鸭多在院坝中果林下圈养或零散放养,或任其游走于林园或沟渠池塘。如邛崃回龙镇高沟村刘宅在院坝以竹篱和院墙围合,在果林下圈养了300多只肉鸭,一举多得(图6.26)。目前,川西农村养鸭正朝着技术化、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肉鸭网上平养技术和高营养集约化饲料得以推广。

img153

图6.26 林盘养鸭 (资料来源:自摄)

养鹅。四川白鹅为川西平原广泛饲养的地方良种,在我国中型肉用鹅种中产蛋量最高,鹅羽绒洁白,富于弹性,90日龄平均体重可达3.5kg以上。一般肥嫩仔鹅多于60~90日龄时即陆续上市出售。川西林盘河渠环绕,池塘水面较多,林盘中院坝敞阔,草木丰盛,适于鹅只的放养。加之“鹅吃草,耗粮少,成长快,不乱跑”,故农家多有饲养。但由于鹅食量大,群养者少,一般数只或十几只不等,其饲养量比鸡鸭少。近年来,良种引进、科学饲养管理、适度规模养殖、鹅病综合防治等新技术的推广大大地促进了林盘养鹅业的发展。

(3)鱼类养殖

川西平原自然环境适合温水性鱼类生长,鱼类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江河、水库、塘堰、溪涧等水体中。

川西平原水资源丰富,林盘周边沟渠环绕,林盘内外塘池众多,是农家就近养鱼的便利场所(图6.27)。林盘中鱼类养殖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一是在农家庭院中建水池养鱼。如崇州市廖家乡的王家在正房后面挖有20多平方米的小水池养鳝鱼,一次可出鳝鱼200kg。又如大邑县王泗乡的郭家,在庭院中掘有用条石砌成的长方形深水池,池上横跨一座大肚三折曲桥,桥面既可晾晒酒曲及农副产品又可游步品茗,水池周围上设各色盆花,池中养鱼,兼顾观赏与生产。二是利用林盘低洼地带围塘养鱼或在林盘自留地中挖塘养鱼。这种鱼塘一般比院坝鱼池大且深,可将鱼类和水禽养殖相结合。三是在林盘边开荷塘养鱼。一些在林木荫蔽下的农田或下湿漕田,种粮产量不高,改种莲藕可以提高其经济效益,若再套以养鱼则可大幅提高藕塘的经济效益。(www.daowen.com)

img154

图6.27 林盘养鱼 (资料来源:自摄)

川西平原有广阔的宜渔水田,稻田养鱼历史悠久[18]。在稻田养鱼方式中,水稻为鱼类提供遮阴和有机物质,鱼类可为水稻提供氧气、摄食田间杂草、吞食害虫,同时鱼粪可以肥田等,促使粮食增产,兼有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的特点,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如新津金华乡凉水村一组李绍培,1980年开始稻田养鱼,采取秧田—稻田—山塘三段连续放养办法,养鱼收入达7 300元,占全家收入的60%以上[19]

2)家庭养殖对林盘产业的促进作用

家庭养殖与农业种植几乎是同时发生。早在殷周之际,川西平原的农业生产已发展到一定水平,为了满足人们对肉类食物以及祭祀等方面的需求,畜牧饲养业、狩猎在经济生活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考古发现,在川西平原先秦诸遗址中除了发现许多野生动物的骨骼外,更多的是猪、马、牛、羊、狗、鸡等家畜、家禽[20]。农村林盘历来都比较重视家庭养殖,家庭养殖在发展林盘经济、提供禽畜产品的同时,对农业生产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首先,家庭养殖为农业种植提供牲畜动力。中国传统稻作农业的耕、耙、耖的“精耕细作”技术,主要以牛耕为特征,通过深耕利用土壤的肥力,通过耙、耖来保持土壤细化平整。因此,蓄养耕牛是过去农业种植的必需条件[21]。川西平原耕牛以水牛为主,黄牛次之。除耕地外,牛还被用于拉车、拉货和拉磨等劳役;部分农家亦饲养马、驴、骡等,用于运输和拉磨等。此外,农村养狗极为普遍,以便于农家在田间劳作或赶集外出时看家护院。

其次,家庭养殖为农业种植提供大量有机肥。在中国传统农业中,施肥是废弃物质资源化、实现农业生产系统内部物质良性循环的关键一环。早在战国时人们已经认识到“地可使肥,又可使棘(瘠)”的思想。家庭养殖将禽畜粪尿、有机垃圾等经堆积腐熟还田,以弥补农田养分输出的损耗,顺应了物质能量循环的客观规律,实现无废物生产。2005年,邛崃市前进镇南江村有耕地746亩,农户293户,人口1 025人,人均耕地0.72亩。全村农户加工豌豆700万kg,制粉外销,利用粉渣养猪,出栏生猪4.5万头,户均153.6头;猪粪还田,节省购化肥资金8万元;人均增收1 000多元。

img155

图6.28 广汉九洞桥村小型羽绒加工厂

(资料来源:自摄)

再次,家庭养殖提高了农产品的经济价值。比起大田生产来讲,家庭养殖属高密度生产,是就近充分利用人力、物力、时间、空间的立体生产。大田产品均须向庭院集中,但集中后却大有文章,一是直接出售,一种是作为家庭养殖业和加工业的原料,前者获利必微,后者获利必丰,如尽量采取后法,则所获二级、三级成品必多,利润必厚,可为市场提供更多更丰富的鱼肉禽蛋和再加工产品等。此外,家庭养殖还可以充分利用农业生产过程的伴生物和农家过剩的食品和残渣,做到废弃物再利用,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如广汉市高平镇九洞桥村三组,依托本地区发达的鸭、鹅养殖业,在林盘里建有小型的羽绒加工厂,就地延伸养殖产业链,促进林盘就业(图6.28)。

3)家庭养殖对林盘发展的影响

(1)对林盘经济的贡献

从古至今,家庭养殖对发展林盘经济都起到重要作用,是农民增收创收的重要来源。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政策和科技双重支持下,家庭养殖的产值、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如1992年龙泉驿区发展了69个“万鹅村”,将种植优质牧草与发展养鹅相结合,如利用退耕还林还草推广人工种草,利用冬闲田地种植黑麦草,围绕养殖户进行成片种植优质牧草等,鹅只产量得到较大提高,占全区肉鹅出栏量的73%。2002年蒲江县长秋乡农民利用果园林间隙地、退耕还林地种植优质牧草养兔,全乡种草1 500亩,出栏肉兔20万只,人均45只,人均养兔增收102元。2005年双流三星镇青年农民郭大成探索成功“家兔围林野养”无公害饲养新模式,办起集围林养兔、观光休闲于一体的农家乐,开辟了新的致富门路。

近年来,林盘家庭养殖经营模式不断创新。以实力雄厚的公司、协会作龙头,和广大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实体,采用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经营方式,有力地推动了林盘家庭养殖的发展。如,2003年成都巨丰食品有限公司斥资上千万元,在蒲江县及周边地区建设无公害优质三元杂交猪生产基地,集加工销售为一体,带动25 000余农户养猪增收。又如,2005年成都市双流生态畜禽产业协会有会员1 030人,带动农户740户。该协会通过统一供应鸭苗、统一组织供应饲料、统一进行技术指导和疫病防治、统一进行标准化生产、统一协调价格进行销售,以及分户独立核算的模式进行运作,在双流县华阳建成了绿色无公害肉鸭生产养殖基地,促进了该地区农户肉鸭的养殖。据统计,成都全市牧业产值1990年为20.5亿元,占当年农林牧副渔总产值的34.05%;2005年为139.1亿元,占当年农林牧副渔总产值的45.20%,比1990年提高11.15%,几近大农业产值的“半壁河山”[22]。其中,林盘家庭养殖为之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2)对环境卫生的影响

长期以来,林盘家庭养殖在发展林盘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卫生问题,影响到林盘人居环境建设,具体表现在:一是畜禽圈舍在布局和设计上不尽合理。不少农家的禽畜饲养用房与主要居住空间相邻太近,且没有很好的区隔,有的甚至在厨房里关养,容易造成疫病的传播。二是对养殖粪便和废弃物处理不妥善。有些养殖户把污水不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渠、池塘,导致水体污染以及富营养化,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将粪便等固形废弃物随意堆放,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堆放中还会产生大量的恶臭物质和硝酸盐污染大气和地下水,雨天则因污水四溢,侵染路面、晒场等,常引起附近居民的极大不满;还有些养殖户不加任何处理就直接将这些排泄物作为有机肥在农田施用或卖给附近的农民,这样常会引起人、畜疾病及病虫害等的发生和传播。随着林盘家庭养殖规模的日益扩大,这种不良影响更为突出,对环境污染更趋严重[23]

因此,要积极妥当处理林盘家庭养殖与环境卫生保护的问题,使得林盘经济发展与人居环境建设共同进步。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合理布局畜禽圈舍,做好日常的清洁维护。畜禽圈舍应和主要居住用房及空间分离,保持日常清理和对外空气流通。有条件的农户,可依前后院或前侧院形式,将其布局在主体用房之外。当饲养量较大时,应将养殖用房修建于院坝之外,并与住所保持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二是要因地制宜发展养殖废物的综合利用和以沼气工程为主的农业循环经济。大力建设农村户用或合用沼气池,并与农户“改水、改厕、改圈、改厨”相结合,推广“养殖业—沼气—种植业”等生态农业模式,开展沼气、沼液和沼渣综合利用。在散养高密度区域通过建立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利用畜禽粪便稳步发展有机肥料厂,生产有机肥。对规模养殖户或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大中型净化沼气工程,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确保畜禽粪便的有效利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