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林盘水系与聚落文化研究

林盘水系与聚落文化研究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浅丘地带的林盘则与近旁的河道或溪沟联系紧密。图6.16林盘边的支渠和斗渠图6.17灌渠环绕的林盘水环境林盘农家喜欢将灌渠环绕于院前院后,在渠上筑小桥,修踏步,设洗衣台等。林盘内的较大水塘,通常会有几户农家围塘而居。

林盘水系与聚落文化研究

6.1.2 林盘水系

川西平原的文明,由治水开始,也由治水的杰出成就而兴盛。治水活动延续了一代又一代,崇尚自然、顺应自然、因势利导的治水理念在这个过程中由隐晦而逐渐明显,都江堰水利工程即是这一理念的伟大实践。川西林盘因水而生,散布于江河纵横、灌渠密布的川西平原之上,形成随田散居的错落形态。

1)水系类型

(1)灌渠、溪沟

都江堰灌渠体系是川西平原主要的地面水系,川西林盘即衍生于其中,几乎每一座林盘都与一定的灌渠或溪沟有着紧密的联系。林盘与各种渠系的关系如下:干渠河面宽、河堤高大,水面涨落季节变化大,林盘通常不与它们直接相邻。支渠和斗渠的河面较宽,不同的林盘仅在其一侧发展,避免跨渠交通带来的不便。农渠和毛渠分布最多,多数林盘与之相依发展。川西平原还有若干小堰区,其林盘分布与都江堰灌区相似。浅丘地带的林盘则与近旁的河道或溪沟联系紧密。灌渠和溪沟塑造了林盘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支渠和斗渠,常年有流水,水面较宽,水质较好,两岸有高大的防护林,林盘就藏身于两岸林带之旁,渠内一年四季流水汤汤,既是林盘的背景景观,又是绝佳的天然屏障(图6.16)。农渠和毛渠流水缓缓,萦绕于林盘四周或穿行于宅院之间,十分宜人(图6.17)。

img143

图6.16 林盘边的支渠和斗渠 (资料来源:自摄)

img144

图6.17 灌渠环绕的林盘水环境 (资料来源:自摄)

林盘农家喜欢将灌渠环绕于院前院后,在渠上筑小桥,修踏步,设洗衣台等。有的农家还将院旁的渠道拓宽,形成小水塘;有的将灌渠引出一支流,将水引经自家院坝后再回流至灌渠,巧为利用。如郫县唐昌镇星罗村张宅,以灌渠和竹林、花椒及海棠等植栽作为院落边界,在院前入口处的灌渠上搭石板,设篱笆门,左右又有慈竹相拥,十分惬意。张家还将灌渠的水两次引入院坝:一是将灌渠接入鱼池,设闸门控制进水口;二是将灌渠分支流绕行于院坝内,形成一回水湾,方便取水和洗刷(图6.18)。在林盘村口的灌渠或回水塘处,多有大树相伴,成为村民劳作与聚首的佳处。与人为整理的灌渠相比,溪沟有着更为自然的景观。溪沟发源于山泉水,在非洪乏之日,水流平缓,清澈透亮。溪沟自然蜿蜒,两岸被以各式竹木绿化。流经林盘的溪沟,在取水用水之处留有豁口,一般有高大的乔木或竹丛为之掩映,林下是汲水的踏步和洗淘的台面,水面上时常有鸭鹅游弋,一派乡野美景

img145

图6.18 郫县星罗村张宅中的溪水

左:平面图;右上:鱼池;右下:水湾

(资料来源:自摄、自绘)

都江堰灌渠的水量分配与用水管理都有一套社会化的管理制度。如碾磨春闭秋开,动力用水为灌溉让路,定期漂木,较大灌区在灌溉用水上多执行轮灌制度等,使得林盘的生产生活用水较有保障[14]。灌渠与河流之水除了浇灌、洗淘和养殖外,在很长的历史时期,还被用作饮用水。据清末傅崇榘在《成都通览》中记述:“成都之水,可供饮用者,以河水为佳,因源流来自灌县内之雪山也。井水次之,塘水则不可作饮料矣。”彼时城内茶坊多用从城外码头所挑河水沏茶。实际上,直到20世纪70年代,都江堰灌区“上五县”不少林盘农户还在饮用河渠水,只是后来由于水质污染,才改为饮用地下水或自来水。此外,川西农村还在水力资源丰富的灌渠和溪沟上修建碾房,利用水能资源碾磨加工农副产品。水碾主要用作加工大米大麦米,亦用作粉碎油枯,骨粉等。水磨与水打罗配合称面磨,用于加工面粉;水磨与油榨配合称油磨,用于加工油菜籽。据1947年编印的《崇庆县政务概况》记载:“本县全境共有碾磨六百二十五所,均籍水力冲转以碾米制面,供给民食[15]”。如今,结合渠系改造,在干渠上建有电站,在斗渠上建有动力站,以充分利用水能(图6.19)。

img146

图6.19 灌渠上的碾房、动力站和电站 (资料来源:自摄)

上左:都江堰桂桥村碾房;上右:新津波尔红光动力站;下左:郫县安龙村动力站;下右:都江堰崇义镇徐堰河电站

(2)堰塘、池沼

林盘中堰塘和池沼,扩大了自然水面,丰富了林盘的景观环境,为林盘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河渠流水受季节或灌溉调水的影响,会有涨落或断流。为保证林盘用水的持续性与安全性,筑堰蓄水则十分必要。如邛崃平乐镇东平村段林盘,在林盘前的溪沟上筑水堤,扩大水面,抬高水位,形成一个较大的堰塘,周围竹木成荫,一来方便村民取水用水,二来有利于堰外溪沟上碾坊的运行。邛崃平乐镇探花桥林盘,在林盘边的灌渠上筑有水堤,以将水分流到下一级灌渠,并形成一个较大的堰塘,堤上设有汀步,水从其间漫过,景致十分自然生动。林盘内部或周边常有一些水塘,其分布有单个、散布和群聚等不同形态。水塘从水的来源来看分为两类:一是依靠河渠水灌注,设有进出水闸口;二是依靠地下涌泉或雨水补给,多由低洼地带或下湿漕田改造而来。林盘内的较大水塘,通常会有几户农家围塘而居。林盘外围的水塘,多用来养鱼、种荷等(图6.20)。

相比堰塘,池沼是更小型的地面水体,一般为农家自行挖就,多位于院坝或林间空地和自留地中,用来蓄水浇地或养鸭养鱼等,水源多来自雨水或与灌渠水相通。大水缸是过去农家常备之物,特别是在富家宅院,置于天井、庭院或檐廊。水缸以整石凿成或素面或雕花,缸中养鱼养荷,怡然有趣,还可备灭火之需。如广汉市新平镇红花村五组刘宅,院坝较为敞大,北侧为厨房和主楼,楼前为水泥地面的晒坝,晒坝上部有一颗大柚子树,再前是依托于影壁的葡萄架,影壁外是一方上百平方米的池塘,养有鲤鱼、草鱼和鳙鱼等,以暗管通于院外的灌渠。院内还设有养殖、储存等辅助用房,沿围墙和众房前植有柚子树、柑橘树、樱桃树、杏树、梨树、桂花树、黄桷兰、梅花茶花海棠花和月季等,称得上是一处环境优雅舒适,功能齐备的农家小院(图6.21)。

图6.20 林盘中的堰塘和水池 (资料来源:自摄)

img148(www.daowen.com)

图6.21 广汉市红花村刘家院子 (资料来源:自摄)

左:总平面;上中:主楼、晒坝;上右:池塘;下中:柚子树、影壁;下右:龙门

(3)水井

水井的出现和发展,是原始先民们与自然界斗争和生产实践的产物,是伴随原始农业定居及生产的发展而产生的。在一定程度上,水井使人们摆脱了对地表水的完全依赖,在生产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利用水资源。

川西平原为盆地低洼区域,在地质构造上,堆积着巨厚的第四系砂卵石层,构成区内最佳含水岩组,蕴涵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川西平原地下水,主要有上下两个含水层。上部含水层厚10~30m,含水层上面的表层土厚度,一般是2~3m,少数地方不到1m,在冲洪积扇顶部可达10m以上。上部含水层的补给,以大气降水、河渠及灌溉水入渗为主要补给来源;地下水的主要排泄出路是通过地表河道流出,也可在低洼处自行溢出。由于地下水与地表水转化关系密切,地下水的水质与河水相近。川西平原下层地下水埋深一般大于50m,普遍承压,至平原东侧为龙泉山西麓断层所阻,有时涌出为上升泉。川西平原地下水具有埋藏较浅、水量较丰、开采方便、增补迅速、水温适度、水质较好的特点,为地下水开发利用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川西人也将之称为“挖地三尺就见水。”

水井是川西林盘中地下水利用最普遍的方式之一,多被用作饮用水源,使人们摆脱了对地表水的依赖。由于川西平原地下水位高,地质条件好,挖井取水方便易行,因而林盘内除少量公用的水井外,农户多家自备水井,这也是川西林盘形式分散,不必“依井聚居”的客观因素之一(图6.22)。

img149

图6.22 林盘中的公用水井 (资料来源:自摄)

农家自用的水井,其规模都不大,常见的形式是:地面上设一低矮的薄井圈,井圈以弧形块石或砖块砌筑,井圈外围地面略起坡,以泄地面水,如今多以混凝土铺面;井口直径约60cm左右,井口上盖一木板、竹篓或水泥板等遮井物,以策安全与卫生;井壁由上下向中部略呈外凸,剖面呈袋状,中部井径约为1.5m,井底直径约为1m;井壁以长卵石纵排、层层垒筑,井底亦以大卵石铺底,以利滤水,也有少数水井是以砖块或块石砌筑井壁;井深则根据当地地下水位而定,一般4~5m即可。川西平原地下水位受降雨的影响,呈现季节性的波动,年变化幅度平均为1~2m。在夏季地下水位高时,有些水井甚至可以直接用桶提水。农家水井选址与风水习俗有关,多坐落在院坝前部一角。如蒲江天华镇杜河坝村刘宅,水井靠近院门的东侧,水井地面用水泥修整,地下部分以卵石砌筑,水面离地还不到1m,平时用一口旧铁锅倒扣井口;又如崇州羊马镇东平村何宅,将水井设在靠近厨房的檐廊之下,并配有机电提水设施,取用十分方便;还有的水井位于竹林之旁或院墙之下等。农家水井都会与排污沟、禽畜圈、厕所等污染源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利于饮用卫生。20世纪后期,由于浅层地下水水质变差,林盘中一直沿用的水井不少改成入地更深的钢管井,有些农户将钢管井直接设在厨房中,十分方便。如今,林盘农家多利用机电提水,在房顶设置水箱,并铺设水管,方便随时用水(图6.23)。

2)水系对林盘的作用

林盘丰富多样的水系是林盘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林盘经济兴旺之源。可以说,林盘因水而生,因水而活,没有水的林盘将是死寂的林盘。除灌渠、溪流、堰塘、池沼等水体外,连绵成片的水田稻作亦使得林盘常年浸淫于水雾之中,使得其滋润苍翠(图6.24)。可见,水系对林盘的作用是重要而全方位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img150

图6.23 林盘中的水井和钢管井 (资料来源:自摄)

img151

图6.24 水田与林盘 (资料来源:自摄)

(1)在生活方面。迄今,大多数林盘的饮用水来自于林盘的地面水或地下水,它们是农家日常生活饮用水源,只有部分邻近城镇的林盘接用自来水。林盘水体是农家日常淘洗,保持洁净的必须资源。村民们在洗涤忙碌的同时,不时招呼叙谈。清澈的溪渠也是夏日里孩童们嬉戏游泳的好去处,荡起无数欢声。

(2)在生产方面。林盘水系是林盘种植、养殖和加工等生产活动的基本保障。林盘中的竹树、瓜果、蔬菜、花卉和苗木及各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无不是在水的滋养下繁育,林盘丰沛的地面和地下水资源是使得植栽茂盛、果蔬丰饶的重要因素。林盘水体是饲养水禽和种荷养鱼的重要载体,是制作酒水饮品和食品、从事造纸纺织等生产的物质材料。在很长的历史时期,水力还是林盘碾磨加工农产品的重要动力资源。

(3)在生态方面。水体增加了林盘的湿度,对促进动植物的生长起到重要作用。水体在夏日起到降温的功效,并促使林盘中气流的循环,在冬天又有保温的作用,对创造宜人的小环境功效显著。同时,水体是吸尘降噪,吸附有毒气体,降解有毒物质的重要功能载体。水体及其边缘地带,是多种动植物生长和栖息的重要场所,对维持林盘生物多样性起到重要作用。正如,没有合适的水体,林盘里也就听不到夏蛙鸣叫,看不到白鹭飞舞,这将失去很多乡村情趣。

(4)在景观方面。水是自然的神创,是生命之源,并具有高度的景观与审美价值。如水态美,可随物赋形、或聚或散、或静或动;水影美,草树云天、山石屋院莫不映影其中;水声美,清脆悦耳、高低唱和;水色美,四季变换、多姿多彩,等等。小桥流水、竹树人家,是林盘景观的真实写照。清澈蜿蜒的溪渠和波光潋滟的池沼,给林盘带来灵气,在美化林盘的同时,也美化着村民的生活。

(5)在文化方面。岷江、沱江自古即是滋润川西平原的生命之源,蜀文化也被概括为水文化。人与水环境的和谐相处,是蜀文化的精髓之一,是天人合一理念的积极实践。纵观中国大地,几乎所有的平原,都是既得水之利,也遭水之患;能得水多少利,也会遭水多少害。唯独川西平原,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水所能惠予的利,又能最大限度地避开水所能造成的害[16]。川西平原及林盘优美的水环境,使川西人形成知水、亲水、乐水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游赏习俗,培育了闲适恬静的生活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