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川西林盘聚落文化研究:建筑结构体系解析

川西林盘聚落文化研究:建筑结构体系解析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穿斗式木结构是林盘民居常用的结构体系之一,其特点是柱的间距较密,受力均匀,柱子及穿枋等主要构件用料较抬梁式断面小,取材方便等。庄园占地2643.8m2,建筑面积1475.5m2,建筑群前低后高,左右对称,以前后左右多重院落组织空间。

川西林盘聚落文化研究:建筑结构体系解析

5.5.2 建筑结构体系

林盘民居多采用穿斗式木结构、土木(砖木)混合结构和竹木绑扎结构。抬梁式构架由于用料较大,且建筑型制规格较高,仅用于祠堂、会馆或大型宅院的主要厅堂,一般林盘民居基本不采用。

1)穿斗式木结构

穿斗式木结构即是沿房屋进深方向立柱,柱间以穿枋连固,构成穿斗式列子,列子间以顺着檩条方向的欠枋拉结,不同高度的柱子上直接承托檩条,再承以屋面的结构形式。穿斗架的檩和柱之间传力直接,对应明确,用料经济节省,应是一种较古老的做法[13]

穿斗式木结构是林盘民居常用的结构体系之一,其特点是柱的间距较密,受力均匀,柱子及穿枋等主要构件用料较抬梁式断面小,取材方便等。如柱径、檩径多为五六寸,檩径稍小于柱径,檩条下还可设檩木,加强与柱头的连接,穿枋及欠枋厚度仅一寸六七,高则可达六寸至九寸,向板梁形式发展,有助于提高其抗剪和承载能力,穿枋若一木长度不够,可用数木拼接,穿枋透过檐柱承挑屋檐,受力合理,简便合用。穿斗架由于有大量穿枋穿透多个柱身,需在地面拼装成整榀排架,然后整体立起,临时支戗到位,再用枋欠将各榀屋架连接,最后架檩成为整体。因此,穿斗架不易建造高大的房屋,一般林盘民居多为五架或七架。

在实际的建造中,穿斗式木构架又有“满柱式”和“瓜柱式”两类应用形式。“满柱式”即一檩一柱,每步架立柱,柱子排列较紧密;“瓜柱式”即将部分柱子减短,做成不落地的瓜柱,落在穿枋之上(图5.41)。不同的瓜柱下端都落在最下一根穿枋之上,称为“满瓜”,有些瓜柱经减短后落在不同的穿枋上,称为“跑马瓜”。瓜柱式穿斗架在构架稳固的同时能节约柱料,并扩大了穿枋以下柱间间距,使得空间更为灵活,利于安排门窗等。林盘民居瓜柱式穿斗架多取一柱一瓜的间隔设计,也有一柱两瓜的做法,但较少见。有些林盘民居将前后檐柱之内的柱子都做成瓜柱,支撑在横跨于前后檐柱的大梁之上,其做法已是介于穿斗式和抬梁式之间,也称为“插梁式[14]”(图5.42)。

img118

图5.41 “满柱式”和“瓜柱式” (资料来源:自绘)

img119

图5.42 插梁式屋架 (资料来源:自摄)

穿斗架的穿枋设置也有不同形式。一是将各道穿枋都做成通长式,穿过所在层的所有柱身,称为“满枋”;二是将底部较长的穿枋分段设置,上下交错连通;三是将下部较长的穿枋分成两段,中部一段不设穿枋连通,称为“减枋”。穿斗架从柱和穿组合方式来看,可以分为满柱满枋、满枋满瓜、满枋跑马瓜和减枋跑马瓜四种形制(图5.43)。林盘民居多采用隔一柱偷下一柱的形式,穿枋亦多有拼接、错动或简省,至于满柱满瓜形制,因其太费料而较少使用。在柱穿相交的地方或是楼枕在堂屋出头处,可用约一寸见方的木栓将它们钉牢,但早年的做法是不用栓子的[15]

img120

图5.43 “满枋”与“减枋” (资料来源:自绘)

林盘民居所采用的单层穿斗式木构架,由于承重柱密且落地多,柱子由上下多道穿枋与斗枋纵横将柱列连成整体,形成空间抗震体系,穿枋整体透穿柱身,拉结牢固,具有一定变形能力,可以缓解地震力,并在地震力作用下变形后可以复原,其冷摊小青瓦屋面荷载轻,建筑高度矮重心低,内部多为轻型隔断墙等,是最为有利于抗震的建筑结构形式之一[16]

img121

图5.44 实墙承重房屋 (资料来源:自摄)

左:入口,右:挑檐(www.daowen.com)

2)土木(砖木)混合结构

这是一种很古老的结构,即以砌筑的实墙为承重墙,上搁木檩条,以檩条出挑做成悬山屋面的结构类型。这种房屋具有冬暖夏凉、造价低廉、就地取材等优点,直到20世纪70年代还广泛存在于川西农村。在林盘民居中,承重实墙主要是指土砖墙和版筑墙,尤以土砖墙应用普遍[17]。由于火砖(青砖)比土坯砖价格高得多,只有地主豪绅等富室才用得起,但在他们的宅院中,砖墙通常并不用作承重墙而是作为木结构房屋的围护墙或院墙使用,一般用空斗砌法,又称斗子砖墙。

土木或砖木混合结构的房屋,又可分为实墙承重和实墙与木穿斗架混合承重两类。实墙承重的房屋即内、外墙均以版筑墙或土砖墙承重,在墙上搁檩承屋面,在外墙中出挑枋承挑檐。这种房屋墙面仅开牛肋小窗或不开窗,常将前檐当心间的外墙后退一至两步架形成入口门斗,以扩大前檐空间。实墙与木穿斗架混合承重的房屋,又可分为两种:一是以实墙作为建筑内、外承重墙,仅前檐廊部分为穿斗木构架;二是以实墙作为建筑外墙的承重部分,檐廊和建筑内部皆为穿斗木构架,这种结构形式在林盘民居中运用较为普遍(图5.44)。

有些大型的庄园,亦用土木或砖木混合结构建造附属用房和院墙,安排在院落外围。如金堂县张氏庄园,位于浅丘地区,坐北朝南略偏西,四周为林木环绕,为少见的大型庄园式林盘。庄园占地2 643.8m2,建筑面积1 475.5m2,建筑群前低后高,左右对称,以前后左右多重院落组织空间。园内建筑的承重结构体系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采用不同的形式:中部中厅需较大的空间,采用了抬梁式木构架,中厅后部的主要居室采用穿斗式木构架,两侧偏房和外围附属房舍则采用土砖墙承檩结构。在空间与结构上体现了尊卑主从(图5.45)。

传统土木和砖木混合结构的民居多为草顶,即常称的“土草房”,川西农村至今仍有少量存留并继续使用,更多土草房的草顶已改造为小青瓦顶。后由于木材资源紧张,砖瓦价格日趋平常,川西农村多采用砖墙承檩结构建造房屋。

3)竹木绑扎结构

竹材因其质地坚韧、自重轻,多产而廉价,是一种经济易取的建筑材料。川西地域盛产各类竹子,特别是在农村林盘、房前屋后遍种竹子。竹子在川西农村建房中应用十分广泛。如慈竹秆可以做竹檩、竹椽,削片后可以做编竹墙或竹笆墙,削薄的竹青可以做竹篾;楠竹可以做竹柱、竹梁等等。

竹结构或竹木混合结构房屋多取长方形平面,一列三间悬山屋顶;竹构架仿穿斗式构架做法,每榀屋架采用立贴式布局,屋架之间再以竹枋欠拉牢,柱枋之间都以竹篾绑扎;竹(木)柱下脚支于地面或埋于土墙中,每柱顶一檩条,上承竹竿绑扎的竹屋架,再盖稻草或麦草,用版筑土墙、竹编夹泥墙或竹席墙等作外墙围护。竹柱与檩条交接处有几种常见的构造做法:一是在竹柱顶端开凹口,以使檩条搁置稳固;二是以两片毛竹对夹于竹柱两侧并略高出柱头,以夹稳檩条;三是以经过削薄炙烤的长条竹片中部弯折,将檩条包绕于柱端,再将宽竹片两端与柱身绑扎在一起。这种房屋形体矮小,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居住条件差,难以抵御恶劣的气候,是过去贫苦农家的栖身之所。

当前,竹木绑扎结构的房屋已很少用于居住,但由于其就地取材、造价经济、施工简便,常用来建造院门、茶铺、种植养殖房舍、储藏间、厕所、田间地头的看守棚以及搭建瓜果棚架等农家辅助建筑(图5.46)。

img122

图5.45 金堂县张氏庄园

(资料来源:四川省建设委员会,四川省勘察设计协会,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四川民居[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

img123

图5.46 竹架建筑 (资料来源:自摄)

上:院门;下:茶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