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川西林盘聚落文化研究:平面组合分析

川西林盘聚落文化研究:平面组合分析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5.2邛崃范店村王宅上:平面图;下:外观3)三合院在曲尺形平面上再增加一侧厢房的组合,就成为三合院,亦称“三合头”,为一正两厢形制。

川西林盘聚落文化研究:平面组合分析

5.1.1 平面组合

林盘民居因地理位置、农家经济状不同,其形式和品质差距颇大,除少数豪宅大院外,大多为普通农户使用,在满足生活起居的同时,还必须满足农副业生产的需要。因此,林盘民居在空间组成上既有生活空间,又有供家务劳作、农畜家禽饲养的生产空间。从平面形式上来看,常见的有一字形、曲尺形、三合院和四合院等几种基本形式,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更为多样的组合形态。

1)一字形

一列三间横向组合的一字形房屋,是林盘民居中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这种房屋机动灵活,占地不多,易于建造,可供一个小家庭使用。中间做堂屋是供奉祖先神灵和会客起居的地方,在全宅最为庄重神圣,是居家的精神中心,左右间分别是卧房和厨房,由堂屋进出。有的将当心间的前墙后退一至二步架,约1~2m,形成一个内凹的门斗空间,称为“燕窝”或“吞口”,扩大和丰富了入口空间。进一步的做法是将燕窝空间扩展为通长的檐廊,宽一至两步架,成为室内外过渡空间。这种一列三间设门斗是古老的一明两暗形制,所谓“庶民房舍不过三间五架”。它与一列三间前出廊的形式也被称为“主室模式[1]”,是民居的核心空间,由此可扩展演化出更多的组合和形态(图5.1)。

img78

图5.1 一列三间主室模式

(资料来源:自绘)

一字形的泥砖草房,为佃农之家,随田租赁;木构小青瓦房屋,多为自耕农所有。如今这种形式的房屋仍有遗存,但其草顶多已改造成石棉瓦或小青瓦房屋。为增加用房,一字形房屋还有多种空间扩展方式:一是在房屋两端山墙搭偏棚,安排厨房、猪圈或厕所等;二是用隔墙将当中间堂屋前后分隔,形成前堂后厨的形式;三是在当心间屋后另接出一间房,将屋顶做成大拖檐,使之变成“凸字形”;四是将檐廊一端封为房间或在檐廊外再接一间,成为“钥匙头”(图5.2)。此外,一字三间式也可扩至五间,甚至更多,但均为奇数间,并可以加大进深,形成前后套间模式。随着条件的变化,这些加建体量和屋坡处理丰富多样,打破了一字形的单调感。

2)曲尺形

又称“尺子拐”、一横一顺式。这种房屋通常是在顺向一字形基础上,通过抹角间在一侧加横向的厢房,一般二至三间。也有些房屋是在抹角间后再接一套一列三间的套房,可供两代人合居,共用厨房。曲尺形房屋规模适中,组合弹性大,可以兼及生产和生活用房,在林盘民居中应用较多(图5.3)。

曲尺形房屋转角的处理很有特色。正房与厢房交接的转角处,称为“抹角”或“磨角”,此房称为抹角房或转角房,有此一房可使正房和厢房连成一体而不致缺一角,使得住宅转角方整。抹角房的平面和屋顶可随正房,也可随厢房,或自为偏厦的形式。抹角房在连接正房与厢房时,需向廊院一侧开门,故多以45°短折墙过渡,或是向厢房一侧延展少许墙面。抹角房面积一般较大,常作为厨房。与此同时,面向院坝一侧的屋面,在纵横交接的阴角部位,形成一“窝角沟”;在端头形成一短折式屋檐,檐下设置一片加大的云幅式遮檐板,俗称为“老鹰嘴”(图5.4)。

img79

图5.2 邛崃范店村王宅 (资料来源:自绘、自摄)

上:平面图;下:外观

3)三合院

在曲尺形平面上再增加一侧厢房的组合,就成为三合院,亦称“三合头”,为一正两厢形制。三合院已明显限定出院坝空间,若院坝全为开敞,称为开口三合头;若院坝围合,称闭口三合头。

一般的三合院,正房为三间,左右各带抹角房,两侧厢房的多少及组合形式视地形和居住需求状况而定,二至四间不等,可处理成对称或不对称形态。平坝的三合头,正房和厢房在同一标高的台基上,院坝呈下沉式。台地的三合头,常将正房置于较高的台地,厢房和院坝标高降低,设踏步与正房连接;在地势高差较大时,则将正房设于高台上,将部分厢房依地势下吊多作一层,上层作居室以挑廊与正房联系,下层低矮空间作猪牛圈或贮藏农具杂物。三合头房屋有两个抹角房,根据当地风水观念,通常东侧一间作厨房,另一间作猪圈和厕所;若三合头房屋为两家合用,则抹角房都用作厨房(图5.5)。

img80

图5.3 温江胜利村黄宅 (资料来源:自绘、自摄)

上:平面图;下:外观

图5.4 几种正房与厢房连接做法 (资料来源:自摄)

img82(www.daowen.com)

图5.5 蒲江米锅村刘宅 (资料来源:自绘、自摄)

4)四合院

也称作“四合头”,即围着庭院四面造房。林盘中的四合院全是平房,四角连作,地盘外形都很方整,像颗印似的,所以叫它一颗印式,与云南全是楼房的一颗印不同[2]。这种院子一门关尽,自成独居环境,内院是农作劳动、生产交通、休闲交往的总枢纽,是四合院的核心和灵魂。四合院正房和两侧厢房布置也多为一列三间的套房形式,加四个抹角房,形成“明三暗四厢六间”的组合格局。四合院可供多个小家庭使用,适应四川“人大分家”的生活习俗。有些四合院侧面或后面还设有辅助性的围房,间隔以天井或花园,再以墙垣与主房连为一体(图5.6,图5.7)。

出于风水观念,林盘中有些四合院常将院门设于一侧。如都江堰大观镇大通村1组罗家院子,坐落于凤栖山山脚,周边密林怀抱,左侧有一山溪流过。罗宅为一木构小青瓦四合院,形体严整平直,入口沿上坡步道设于右侧,上厅房和两侧厢房均为带堂屋的一列三间,下厅房作储藏用,皆以抹角房相接,中间院坝十分平整约9m见方,四周以条石砌边(图5.8)。

成都东山客家的小型四合院多为“二堂屋”形制,包括作门厅的下堂屋和作祖堂的上堂屋,合院平面布局方整,中轴对称,围绕天井布置八间屋,呈四敞堂相向布局,又称“硬八间”。“二堂屋”立面造型的特点是正房高于厢房,两厢房突出山花屋顶高于下堂屋屋面,正中为院门,外观对称而活泼(图5.9)。

在四合院的基础上,可发展出更大型的多进套院或山地重台重院,为地主乡绅所建。套院内有前厅、后院及各色用房,房屋从几十间到上百间不等。以两进的重院为例:院门多设于正中,自龙门跨槛进至门厅,经前院至中厅,再经后院为主厅。每院厢房磨角相接,各成四合院,前后两个院坝,成“日”字形结构。一般主厅高于前两厅,正中为堂屋,两侧为家长及已婚长子寝居,其他厢房供次子、三子及孙辈等寝居,有些套院还设有围房、后花园等。

img83

图5.6 蒲江三和村吴宅

上:平面图:下:内院

图5.7 蒲江隆盛村李宅

上:平面图;下:内院

img85

图5.8 都江堰大通村罗家院子

左:平面图;右上:入口;右下:内院

(图5.6~图5.8资料来源:自绘、自摄)

img86

图5.9 龙泉驿杏花村陈宅

左:平面图;右:外观

(资料来源:自绘、自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