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 林盘与风水林村落
林盘从某种意义上也是民俗风水观的一种表现,尤其林盘的林木有风水林的理念含义。林盘与风水林村落同属于农村绿化聚落,可以认为是风水观念下传统绿色人居环境的智慧实践。由于地理环境、社会生产和历史文化等背景不同,使得两者之间又具有不同的内涵与特征。
1)风水林村落
一般认为,“风水”一词出自东晋郭璞的《葬经》一书[14],但风水观念却源于古老的自然、山川崇拜。隋唐以后,中国风水理论日趋成熟,成为一种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民间宗教信仰。风水理论更以其世俗化,深深植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各个层面,从帝王社稷大事到平民日常起居都无不受其深刻的影响。
风水理论对中国古代各类营建活动的影响尤为突出,起着广泛的指导作用。可以说,中国传统村落营建都会受到风水理论的影响。人们运用风水理论进行村落选址,展开村落布局,培育村落风水林;在顺应自然的理念下,有节制的利用和改造自然。由于受自然气候、地形地貌和社会文化等独特影响,我国南方丘陵地带,如浙南、湘赣、闽粤等地的风水林村落特征更为典型(图4.28)。
图4.28 风水林村落
(资料来源:http://image.baidu.com)
风水林是古代人们深受风水思想的支配,认为对平安、长寿、多子、人丁兴旺、升官发财具有吉凶影响的人工培植或天然生长并严加保护的林木。风水林主要有村落宅基风水林、坟园墓地风水林、寺院风水林等基本类型[15]。风水林的产生与发展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从这一点来说,风水林不仅是一种绿化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村落风水林主要有三类:一是水口林,主要种植于村落的水口处,往往与位于水口的桥、碑、亭、牌坊、塔等建筑物相配合,具有抵挡煞气,护托村落生气,明示村落界限的作用;二是龙座林,主要种植于村落后山或村落后部,起着保护龙脉和荫蔽的作用;三是垫脚林,主要种植于村落前面河边或湖畔。此外,位于村旁或村内的古木大树,或孤植或三两成聚,由于其生长年限久长且得到特别的培护,往往长势茂密而独木成林,并载负着村落纵多掌故与情感,也属于村落风水林的范畴。在中国古代,人们对风水林极为尊崇并严加培护,这与人们心中普遍而牢固的风水观念不可分割[16]。村落风水林一般随着村落兴建和发展而拥有长久历史,并被赋予藏风聚气、占卜吉凶的功能。风水林的长势成为村落兴衰的标志:树长龄,人则长寿;树林茂盛,财丁则兴旺。介于农田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之间的风水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优化生态环境、改善局部小气候的功能,促使村民身心健康与自然和谐相处。风水林与民居相结合,一起形成优美的村落景观。
2)林盘风水与风水林村落比较
林盘与风水林村落有以下几方面的不同:
在风水模式上,可以认为林盘是一种运用林木围合来仿山形围合的“软风水”模式,是风水模式在平原环境的一种特有的反映。风水林村落是以山形地势为主体的“硬风水”模式,总体形势较林盘开阔壮观。林盘在外观形态上虽显得相对封闭而紧致,但由于它是以竹树林木等“软件”来围合,其空间实则通透灵活。
在聚居模式上,林盘在聚居人数和尺度规模上通常比风水林村落要小得多。即使同为宗族聚居,林盘住居以核心小家庭,分散居住模式为主,与风水林村落普遍宗族聚居、大家庭合居、宽庭大院的居住模式不同。
在结构布局上,其一,风水林村落的风水林往往集中成片布置,规模从几亩到上百亩不等,具有明显的方位性与边界;规模大者对村落呈半包围状态,个别高大的风水树则位于村落前后或侧畔一处。风水林村落前面一般留有较为开阔的场地或水面,从外观上来看,簇拥的民居群依然十分外显。其二,这些村落常常聚族而居,规模较大,民居之间较为紧致并连绵成片,由狭小的巷道进行交通连接,有的是前后植栽大风水树一株或数株成村落标志。这与林盘外层的林木紧密包围内层的民居,将其掩映其中,以及林盘内民居之间较为疏离自由未形成街巷,并有林木或果蔬、池塘等地带过渡的结构布局大不相同。
在植物群落上,风水林村落在风水林主导植物种类的选择上,以地方树种为依托,多种植树干高直、树冠宽厚、四季常绿的林木,以松树、柏树、樟树、榕树、楠木等为代表性,较注重其景观、象征与审美功能,都赋予更浓厚的风水文化的象征意义。比如松柏,从先秦时代起,古人就赋予其独特的审美象征,比拟于志意高洁的君子品性。孔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荀子曰:“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见君子无日不在是”,正是这种美学思想的体现。后代人们也以松柏作为君子的象征,赋予其崇高的美学地位。对风水林的保护,有政府律令、乡规民约和宗族势力的多重保护,特别是对村后或村落后山大片的龙座林多采用封山育林、刀斧不入的严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干扰。清林牧《阳宅会心集》(卷上·种树说)(嘉庆十六年刻本)曰:“乡中有多年之乔木,与乡运有关,不可擅伐,……或有高密之树,当位之不吉而应伐者,……于随年岁宫交承之际,渐减去之,不可一旦伐清。盖树之位吉者,伐者除吉;位凶者,动亦招凶。”在江西婺源民间,至今流传有“杀子封山”与“杀猪封山”保护风水林的传说。风水林植物群落的层次结构丰富,地上呈现以乔木层为主导,包括灌木层、草本层以及藤本及附生植物构成的层间结构,各层次间存在着空间渗透和镶嵌分布现象;物种多样性较高,逐步成长为地带性天然次生林。与风水林注重生态、景观、象征功能和特定的民俗含义相比,林盘的植物群落更注重生活、生产、生态功能的一体化。林盘植物的培植,在保证其生态功能的同时更多地考虑其在生产与生活上的循环利用,通常在保护一些特定的风水树之外,对林木都是伐植并举,栽收同步,十分灵活。林盘的植物群落除竹林和树木外,还包括果树、花卉和瓜菜等农作物,受到使用者生产生活利益支配的程度更大,并不完全都赋予特定的风水色彩的象征意义。
【注释】
(www.daowen.com)
[1]郑建刚,朱鸿伟.关于对川西农村林盘文化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8(2):71-74.
[2]郁闭度是指林地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它是树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的比值,常用十分法表示,从0.1~1.0。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0.70以上的为密郁闭,0.20~0.69为中度郁闭,0.20以下为疏林。林盘中慈竹林林冠基本处于在同一水平面上相互衔接的状态,呈现明显的水平郁闭特征。
[3]唐·杜甫《堂成》.
[4]清·张凤翥《泛渠十绝奉寄新津徐明府》.
[5]李世庆.成都市村镇建设概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6]清乾隆年间《宅谱尔言》载言:“乡居宅基以树木为毛衣,盖广陌局散,非林障不足以护生机,溪谷风重,非林障不足以御寒气。故乡野居址,树木兴则宅必旺,树木败则宅必消乏,大栾林大兴,小栾林小兴。苛不栽树如人无衣,鸟无毛,裸身露体,其保温暖者安能在欤。”
[7]如桤木,是林盘中的传统地方树种,生长快速。诗人杜甫在成都营建草堂时(760年),栽下桤木百余株,留下“饱闻桤木三年大,与致溪边十亩荫”的诗篇;明神宗时四川按察使曹学全(1574—1647)说:“蜀人以桤木为薪,三年可烧也,予过草堂,见桤木阴阴,隔岸临江。犹可想见少陵往来行迹。”
[8]唐·张说《和魏仆射还乡》.
[10]段鹏,刘天厚.林盘——蜀文化之生态家园[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11]季富政.巴蜀城镇与民居[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12]段鹏,刘天厚.林盘——蜀文化之生态家园[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13]李先逵.四川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14]晋人郭璞传古本《葬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15]关传友.中国古代风水林探析[J].农业考古,2002(3):239-243.
[16]风水林是中国农耕时代的产物,是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共生思想及传统风水观念的积极实践之一。到了现代,传统文化及风水观念日渐式微,工业化生产及文化日益强盛,风水林在中国20世纪下半叶以来破坏严重,特别是“大跃进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建设急剧发展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