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 林盘空间特色
林盘空间是因地制宜、动态形成的过程,是生产与生活互动、绿化与建筑高度和谐的结果,具有高度的适应性。林盘看似简单,实则丰富,颇具内涵,空间特色是于平淡中蕴含深意,其一日之内、一年之中,空间意境景观变幻,令人品味无尽,其主要特色可归纳为:
1)内向聚集、亲和力强
从区域的环境来看,川西平原气候温润,土地肥沃,又有都江堰水系的灌溉,历来成为粮食高产稳产区域。由于其农耕条件优越,农事省而物产丰,生活相对“安逸”。林盘与耕地结合紧密,田就在宅旁,农家到田间耕作出入便捷,既节省劳力又便于田间管理,农户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从事饲养畜禽、栽植花果和从事家庭手工业等副业,或是赶集贩卖,闲暇娱乐。因而,林盘既是一种生产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具有强大的适应力。
从林盘的多功能性来看,一方面,大量的绿化植栽为住居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又舒适的小气候,为林盘建构了一个绿色安稳的住居小环境。农家院落内向聚集于林盘中部,家家流水修竹,林木森然,并有花鸟鱼虫之趣;另一方面,林盘的生产能力较高,各类林木,花卉果蔬等农产品也都生长快速,为农家生产生活提供了多种原材料与日常用品[7],满足农家自给自足多方面的需求;再一方面,林盘的规模都不大,住户大多为同性宗亲或熟识的老邻,彼此之间多有往来,形成了相互认同和互帮互助的邻里乡情。
总的来看,林盘居住环境优美,居住氛围融洽闲适,具有相当的内聚力和亲和力,是一个宁静安稳、温暖多情的宜居空间。
2)隐秘精巧、外紧内松
林盘在川西平原的景观印象是:由空中俯瞰,广阔的田畴间一团团树林包裹着许多小屋,犹如漂浮的绿岛;从地面平视,只见一片片绿林耸立于田野,仅依稀可见时而露出的房角院墙,以及在林间进出的人们和上空升起的袅袅炊烟。从林盘空间形态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林园将宅院包围,宅院掩映于林木中,是林盘基本的空间特色。
这种“隐”于林木的住居模式是川西平原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经济文化的产物。首先,这是平川居住“软风水”的一种选择和表现。川西平原一马平川,农家在敞阔的平原上立基筑屋或聚族而居,于地势上无所凭据,不符合“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风水格局,而宅院暴露于日晒风吹之中,显然于健康不利。因而应用林木“软风水”仿山形风水模式,寻求理想居所,故在宅院四周栽植林木,营造更有利的生态小环境,并带来居住心理上的安稳。一个林盘就是一个小而精的风水宝地人居环境。其二,适应家族自成一体的居住方式的安全性要求。川西历来是一个移民社会,来自不同地域的移民在川西平原上据田产而散落聚居。以林木为屏障的林盘式居住模式,在形态、功能上具有极大的包容性。林园将大小、形式与风格不同的宅院及不同地域居民的生活场景都掩蔽其中,而换以绿色林木的统一外观,这有力地缓解了林盘地域上高密度、近距离分布所带来的空间张力,掩饰了不同林盘在社会文化生活方式上的差异。川西林盘居住模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巴蜀文化的兼容特征与变通智慧。其三,林盘形态结构“外紧内松”,实践了民间“藏”的生活哲学。林盘偏于乡野之中,提供了一个隐居之地、幽僻之境,它不仅是寻常农家的桃源之所,对于告老还乡、退隐归田的文人学士、官宦商贾尤为适合。如古诗曰:“富贵还乡国,光辉满旧林[8]”,“独此林下意,杳无区中缘[9]”。林盘外围林木高耸郁闭,林盘内则水竹相依、疏朗开阔,悠然自得,一派壶天佳境。(www.daowen.com)
3)疏离错落、灵活多变
林盘是一种典型的散居型农村聚落,农民分散或三五成群、十数成聚地居住在大小不一的林盘中,林盘在川西平原呈高密度分布,这与华北平原多族聚居村落和长江三角洲的单族聚居村落大不相同。从林盘中组合农户的分布状况来看,有独居林盘、聚居林盘和群居林盘之分。至今,独居林盘在川西仍为数不少,特别是在丘陵地带,可见川西农户喜独居的历史传统。在聚居林盘中,农家宅院也大都偏求独立或是由数家宅院组成不同的居住组团,宅院及组团之间由竹树林、果树、菜地等要素所区隔而散布于林盘中,宅院及组团之间多是相距十数米或几十米不等,彼此可以隔墙或隔林相望,往来方便,互有扶助。在川西平原,即使有着统一血缘的宗族也往往析分异居。如都江堰聚源镇高林村,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是一个以高姓为主的血缘性村落,其祖上于清初由湖北孝感移民至此,至民国已成当地大姓,一姓有数百人居住此地,在村中建有高家祠堂,修宗支谱[10]。即便如此,高姓族人并不是聚居于一处,而是各支分别住在各自的田边,形成若干个林盘共同组成高林村。这种“聚中有分,分中有聚”的大分散、小集中聚居方式,既享有小家庭的便利,又拥有大家族的互助,体现了疏离并相望的尺度把控。
民居和礼俗关系很大,并直接影响居住形态的大小、分布和空间的组合等[11]。四川人历来爱分家,形成核心的小家庭。传统的农耕生产就是以小家庭为单位的。在川西平原,弟兄成年或成家后,都分家立灶或另立房宅,父子、弟兄分家后所居之远近视具体情况而定。近者就在原宅院中分房分灶或是加筑厢房,也有些是靠近旧院再建新院;远者则在林盘中他处另建新宅院或搬到林盘外。由此形成林盘中宅院疏离错落分布特色。林盘内林木及宅院空间疏密交织、灵活多变,道路和水渠游走于林盘之中,塘池和菜园等散布于院落和林木之旁,林下空间疏透婉转,富于生气。
4)随机生成、自有天地
林盘虽有模式上的统一,但构成组合至形成,完全随环境、地势、主人意趣等自由生长,同所有民居衍生规律一样,但又有自身的特色,形成自成一统、相对封闭独立的人居环境单元,可称之为“林盘单元”。每一个林盘都有着自身独特的形态与结构,有着不同的外部环境特征。无数形态各异、大小不同的林盘如鸟巢般散布于川西平原,与都江堰水系、农田山林等形成独特的川西平原乡村景观。但一进入林盘内部,确如“别有洞天”一番光景。
林盘由林木、宅院、道路和水系等要素组成,林盘的空间形态随着组成要素的变化而不同,具体表现如下:其一,林木是林盘的主导性景观,林木种类、数量以及生长的境况随人们的需求在不断地变化。如今,农户独立性增强、乡约民规约束力弱化,农户则更多依据市场的变化来调整林木的栽植情况,由此造成林园植栽更新变化加快,林盘景观类型更加多样化。其二,宅院都是农家在不同时期及不同条件下所自建,且处在不停地发展之中。农户的实际情形千差万别,所建宅院的大小、高低、材料、风格等也都各不相同,宅院的布局朝向及宅院之间的组合关系也无定式,而是依据用地条件和在建时周边宅院情况灵活应对的结果。可以说,每个林盘都有其独特的建筑布局肌理,与城镇中集聚化和程式化的居住模式完全不同。林盘中宅院的扩建主要是因为人口和住户的增加而产生。尽管不同林盘宅院的生长方式各有不同,但都遵循由中心向外围,争取自家宅院相对独立的一般规律。其三,林盘的道路主要是随着宅院建设而发展,是村民凭借方便、经常行走而形成。不同林盘的道路与宅院、绿化的关系各不相同,是随机而成并渐成定式。林盘内部的道路多以尽端式为主,导向一个个独立的宅院,宅院之间的联系便道错综复杂,道路在某些节点扩展为场地是村民们日常驻足交流的结果。这些随房屋婉转、掩映在林木之下曲折复杂的道路,对于林盘居民来讲是清晰而多元的,但对于进入林盘的外人来讲,则如迷宫一般,常常无法从里面走出来。
可见,每一个林盘的空间形态都是特定环境地势中不同居住者长期生产生活塑造的结果,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随机自成、自有天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