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川西林盘文化研究成果

川西林盘文化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宅院宅院是林盘构成的主体及核心要素,决定着林盘的大小规模与兴盛旺绝。

川西林盘文化研究成果

4.2.1 林盘构成要素

总的来说林盘是由宅院、林木、道路、水系、菜地和果园,以及各种生产生活建筑设施等空间构成要素组成,其间还散布着各种构筑及环境设施小品,再外围是稻田耕地、塘池或山丘林地。

1)宅院

宅院是林盘构成的主体及核心要素,决定着林盘的大小规模与兴盛旺绝。林盘多以宗族聚居的,以大姓来命名称号,如张林盘、李家林、刘家院子等。林盘内住户多为小家庭独户,原住民多是近亲、宗族兄弟,各家皆为单门独院;有些成家子女虽与父母住在一处,但也都分户另灶。林盘中也有杂姓,通常比例不大。

院坝是农村生产生活的必要场地,所有居住建筑都与一定大小的院坝相连组成农家宅院。院坝分为围合式和开敞式两类,围合式多以院墙、篱笆为界,或以四面建筑围成内院或天井;开敞式则多以相邻建筑院墙、道路水系、林木或菜地等为区域限定。住户少的林盘,宅院多呈分散式布局;住户多的林盘,宅院多呈簇团式布局,簇团之间有林木及生产绿地过渡并区隔。

林盘中的宅院布局灵活自由,不拘一格。它们都是农户的自建房,其规模与布局根据农户的需求、财力和用地条件而定,经历了一个长期逐步的演化过程。农家宅院在布局上的进退转折与高低开合体现了农村朴实的住居诉求以及邻里之间的关系。建筑的平面布局形式有“一”字形、“L”型、三合院和四合院四种基本形式,又衍生出各种组合形式。总的来讲,由于林盘的住户多为普通农民,其宅院以中小型为主,很少豪宅大院。它们虽然型制简单,却丰富多变,经济适用。有些林盘随着人口增加,住房用地扩展,林盘内院坝用地渐显不足,谷物晾晒则移至他处,如乡村道路上,也有些农户将谷物就近搬运到收割完的田间晾晒。

林盘宅院布局随家庭结构及社会生活方式变化而体现出清晰的生长变化过程。在同一个林盘或同一个农家院落中,可以看到不同时代的建筑组合形式。有最简单的一字形建筑,多为穿斗结构小青瓦平房或土房草顶;有随着经济能力提高和家庭扩大而建造、扩建的“L”型、三合院式建筑,并带有若干辅助用房;有方整的四合院等。随着几次大规模的农房改造,传统的土草房和木质穿斗结构小青瓦平房逐渐被砖混结构小青瓦平房和砖混楼房所取代。目前,林盘中还保留了少量的木质穿斗结构小青瓦三合院、四合院及大型庄园,已是十分罕有的民居建筑遗产,如蒲江隆盛村陈家院子、新津先主寺村吴宅、都江堰罗桥村吴家老房子、龙泉宝胜村锦家祠建筑群、邛崃花揪村李家老院和徐家大院等等(图4.12)。

img58

图4.12 保存较好的林盘民居 (资料来源:自摄)

上左:蒲江县隆盛村陈家院子;上右:新津县先主寺村吴宅;中左:都江堰市罗桥村吴家老房子;中右:龙泉驿区宝胜村锦家祠建筑群;下左:邛崃市花揪村李家老院;下右:邛崃市花揪村徐家大院

又如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天鹅村的陈家大院子,系清代咸丰年间翰林陈宗典及其子武举人陈登俊相继营建,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经八年竣工,是一座集住宅、宗祠、园林于一体的复合式传统大型宅院,占地10余亩,建筑面积2 736m2,大小庭院12个,院落布局大方严整,组合精巧紧凑,院内主体建筑为穿斗式木结构房屋,砖砌院墙,清代民居特色鲜明,门前竖立双斗石桅杆,故俗称为“陈家桅杆”(图4.13)。

img59

图4.13 温江区寿安镇天鹅村“陈家桅杆”

左:鸟瞰(资料来源:季富政.巴蜀城镇与民居[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右上:入口;右下:内院(右上、右下资料来源:自摄)

img60

2)林木

林木是林盘构成的载体与标志,是农民根据居住生活和生产劳作的需求,在宅基地近旁、房前屋后栽植、培育的次生性植物群落,多以地带性常绿植物为主体,表现出四季葱郁的特点。林园是对林盘中农林用地和植栽的总称。林园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受人工干预的程度大。据调查,林园用地在林盘中所占比重较大,约占林盘总面积的30%~60%[5]。林园中植物大多是人工栽植的,包括竹林、乔木果树、花卉、蔬菜水稻油菜等作物,以及野生的灌木、藤本、附生及草本植物,还有少量保留的原生型古树名木等。林盘中的植栽以高大茂密的竹林和乔木为主导,与灌木、草本等组成多种群落结构。林盘常见的植物群落水平结构包括纯林式林地和混交式林地,垂直结构包括“乔灌草”、“乔草”和“乔灌”等,总体上表现出植物种类构成丰富,植物群落结构多样化的特征。

林木的主要功能是为林盘住居提供生态环境上的绿化屏障[6],为农村生产生活提供原材料以及扩展劳作和多种生活活动的场地,甚至是发展副业生产的基地。林木栽植在总体形态上体现“外紧内松”的特征,在布局上呈现以下规律:林盘外围林木高大茂密,以利屏障,其蓄养周期长,养护频率低,林盘内部林木随宅院呈簇团、带形或点状分布,既可荫蔽、区隔不同宅院,又要利于宅院的日照和通风等需求,果树、花木及蔬菜则多位于房前院内,与围栏棚架结合,便于就近养护、管理与采摘。农宅内外的林木植栽则表现为院坝空阔、宅周密集、院前空阔、院后遮蔽的布局原则。厚厚的林木层是一种不是围墙的“绿色围墙”,可以避风挡雨、遮阳躲荫,趋寒保暖,又能防范各种干扰,创造一个安全、宁静、优美的居住环境,自成一体,别有天地。

3)道路

如今,多数大中型林盘有村级水泥路连通或从旁绕过,少数林盘通过土石路、田埂道与附近的乡村级道路连接。林盘对外的主要道路通常在3m左右,为水泥或沙石路面,可以通行农用车、小汽车等,由于不少道路没有明显的车行路面与车行标志,随着农用车和私家车的增多而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除联系林盘内外的一两条主要道路外,还有若干穿行于林园的小路通向外围耕地,是农家到田间地头劳作的便道(图4.14)。

img61

图4.14 林盘的主要道路 (资料来源:自摄)

林盘内还有联系各家宅院和各种功能地块的错综复杂的小路,是随住户生产和交往而自然形成,道路路幅较窄,等级不明显,路面不甚规整明晰,以人行和三轮车通行为主,道路面积在林盘总面积中所占比例较低。道路以土石路面为主,部分路面低洼、排水不畅以致雨天泥泞,通行不便。道路与灌渠或排水沟往往并行,路旁有树木、花草、蔬菜或瓜果棚架等。道路在一些分岔处和大树旁、晒场边、桥头等节点会形成扩大的场地,成为居民非正式的交往场所(图4.15)。

林盘的内外道路交织联系形成林盘方便而自由,但又对外相对封闭的道路网络系统。林盘道路网络结构有以下两种常见的形式:一是尽端式,即林盘只有一个对外道路出入口,由进出林盘的主要道路逐次分支至各户宅院,各宅院间另有多种形式的便道沟通。这种形式多见于中小型林盘,如邛崃市高埂镇和平村3组林盘,坐落于小南河东岸,共16户农家。林盘主路接连于西南部的一条村道,在向林盘行进10m多后,林盘主路分成一条北上、一条东进的两条支路,各支路再分岔接到各家院落。二是贯通式或半环绕式,这种林盘有两个对外道路出入口,由林盘主要道路分出支路或形成小环路,再分岔通到各住户,各户间另有多种形式的便道沟通。这种形式多见于大型林盘,如什邡市马井镇大碑村5组林盘,共有43户农家。一条村级水泥路南北向穿越林盘,成为林盘主要道路,由林盘主路上分出若干林盘支路,形成大小不一的小环路,再分岔连接各家院落(图4.16)。

img62

图4.15 林盘内的小路 (资料来源:自摄)

img63

图4.16 林盘道路网络结构 (资料来源:自绘)

左:尽端式道路网络结构(和平村3组林盘);右:通过式道路网络结构(大碑村5组林盘)

4)水系

林盘因水而生,水是林盘生命与活力所在。林盘水系主要包括灌渠、溪沟、堰塘、池沼、水井和排水沟等。林盘常有灌渠、溪流环绕或穿过,水质较好,人们在灌渠、溪流中取水浇地、浸泡竹篾、洗菜和洗刷衣物等,是农家生产、生活的主要用水。经过林盘的灌渠以斗渠、农渠和毛渠为主,渠宽从两三米到几十厘米不等,渠体大多经过改造,以混凝土、砖石等砌筑。林盘中分布的小溪沟多为自然形态,随屋院和道路盘绕。灌渠、溪沟的水流可通过固定的水闸或临时的挡水木板等调节控制(图4.17)。

img64

图4.17 林盘中的灌渠与溪沟 (资料来源:自摄)(www.daowen.com)

如新津县文井乡李柏村9组林盘,林园用地所占比例较高,7户农家院子错落分布于竹林、果林、菜地之中,其中5户带院墙和龙门,其他2户为开口三合院,主体居住建筑以砖混结构小青瓦平房为主。一条1m来宽的灌渠从林盘西面、南面半环抱绕过,并向南分出一支流,灌渠与农家院落和林盘道路等结合紧密,利用十分方便。林盘东北面是几方精养鲈鱼、黄颡鱼池塘。该林盘流水汤汤,竹木花果扶疏,整体景观优美(图4.18)。

img65

图4.18 文井乡李柏村9组林盘 (资料来源:自绘、自摄)

左:总平面;右:灌渠景观

img66

川西平原水资源丰富,地下水位高,堰塘、池沼的数量众多,有利于农户种荷养鱼或蓄养水禽等。与灌渠相连的水塘,水体流动轮换,水质较好;以雨水、地面径流和生活用水为补充的水塘,其水体封闭,水质较差。目前,农家饮用水多为各家自挖水井或打钢管井取用地下水,少数靠近城镇的林盘则接用自来水,山丘林盘也常利用山泉水经过水池或水窖沉淀消毒后,再引流使用,犹如自来水一般。总的来讲,地下水和山泉水都较灌溉水水质更好更安全,一些养鱼专业户,在鱼塘边挖井抽取地下水作为养殖水源,而不是引用近旁的灌渠水。

目前大多数林盘没有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林盘内的生活污水和雨水,还包括部分禽畜的粪便污水,都是通过排水沟渠排向就近的水体和沼泽地,这使得林盘和周边环境污染较严重。排水沟多是土质明沟的形式,部分排水沟会用卵石或砖块护筑。排水沟沿行于林盘内道路或农户院墙的外侧,再导向林盘外围田间沟渠或灌渠,或排至林间洼地充当水肥。不少林盘的排水沟缺乏应有的疏浚和日常维护,致使沟流不畅,污水漫溢,侵染路面和晒场等,严重影响环境卫生、景观与通行。随着农户家用沼气池和小型净水设施的建设,以及林盘排水沟渠的修整,将有效地改善林盘的环境景观和卫生。

5)菜地和果园

我国农民自古以来就有利用房前屋后空地和空间种菜、种果树的传统。《汉书·食货志》曰:“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蓏,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蔬菜瓜果种植对于农家来说是特别重要的副业生产,因为它们不仅可以佐食,而且可以救荒。《尔雅·释天》称:“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果不熟为荒”。可见蔬菜瓜果实际上起着粮食重要的补充作用。川西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气候温润,果蔬种植历来兴盛,“园囿瓜果,四季代熟,靡不有焉”。果蔬种植既是农民自给自足经济方式的有利支撑,也是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重要基地。

林盘及农家院落用地相对较为宽松,为果蔬种植创造了条件。林盘中既有成块成林的果蔬园地,又有位于路边沟旁的闲隙园地,还有利用屋顶、院墙、棚架和树木攀缘的点块园地,形式不拘一格,遍布于林盘院坝内外。菜园和果园缘起于生产劳作,但又是一种绿化和景观,成为屋宇房舍最直接的底景和配景,也是院落与高大林木层的弹性过渡空间,它自然生动,充满了乡土气息。如蒲江县敦厚乡松花村杨宅,闭口三合院落,院门居中,院前左右各有一块菜地,种有甘蓝、蕹菜、芥菜、芋头等,靠近院墙两侧各种了一小片柚子林,果实累累。院内另辟有菜地,其上搭有丝瓜架,近旁是几株柚子树,树下圈养着十几只白鸭,在一侧偏棚上还牵有几株冬瓜藤,总体上是果蔬满院,欣欣向荣(图4.19)。

img67

图4.19 蒲江松花村杨宅中的菜地和果园

(资料来源:自绘、自摄)

左:总平面;右上:入口;右下:院内菜棚

img68

6)生产性建筑

林盘中还包括一些生产性建筑,如河溪上的碾房,树林中的养鸡场和养猪房,农副产品加工和手工艺生产的厂房等,还包括院坝空地等各类生产性场地。

林盘周边大多有河溪或灌渠绕过,人们通过修筑堤堰,在蓄水分水的同时,还在河渠上建碾房,利用水力资源加工农副产品。如新津县兴义镇广滩村4组林盘,在村头的灌渠上建有一座碾房,碾房底部起石拱横跨于渠上,基础部分以条石砌筑,以避雨湿,上部墙身为砖砌,小青瓦悬山双坡顶。林盘中的养殖业历来发达,是林盘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林园和农家院坝是养鸡、养鸭、养猪的传统场所,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和生产水平的提升,人们在林盘中或林盘外围建设专门的养殖用房。如蒲江县大兴镇卷洞桥刘家在院后坡地玉米地中另建有一座养猪房,清水红砖墙,四面开有通风窗洞,彩钢坡屋顶,屋旁配建有一个沼气池,可年出栏肥猪100多头,经济效益颇为可观。新津县龙马村三组林盘,在林盘边建有一家小型养鸡场,有纵向三排养鸡房,横向一排服务用房,四周围以院墙,辟大门进出,养鸡场外植有杉树和竹林,与林盘院落略有隔离。川西平原东部龙泉山前一带果树种植发达,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如青白江区福洪乡幸福村林家院子建有专门制作果篮的小型加工厂,等等(图4.20)。

img69

图4.20 林盘中的生产性建筑 (资料来源:自摄)

上左:水碾房;上中:养猪房;上右:养鸡场;下左:果篮加工厂;下中:菌棒加工厂;下右:榨油坊

7)祭祀性建筑及其他

林盘是一个乡土型社会,民间宗教崇拜虽有起伏却也延绵不断,民间文化和传统风俗曾深刻地影响着村民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林盘中的大型公共性祭祀建筑有宗祠、寺院、庙观等,建筑、院落和绿化往往是自成一体,有的还单独构成一个完整的林盘。林盘多以宗族聚居,亲族相延,是一个典型的内向式小社会,一般大一点的姓都有自己的宗祠。宗祠功能首先是敬祀祖先,然后是执行族权,劝善解纷,惩治不肖等。宗祠一般都有田产,少则数亩,多则上千亩。田产的收益用作祭祀、族会、善举和屋宇修缮等开支。宗祠是族人公共活动和聚会的空间,建筑规模大小取决于兴建时各家族的实力和财力,一般比住宅大,比会馆小,通常采用四合院落式形制,正殿都设神龛,按辈分供奉宗族祖先牌位(图4.21)。

林盘中的小型公共性祭祀建筑包括因宅为寺的居士林,小型的土地庙、药王庙和祭祀性的塔碑等建筑或构筑物。它们通常位于林盘主要的出入口处,有些则位于离林盘不远的岔路旁或桥边,方便村民到此上香祭拜。这些庙碑大多简易,其中供有神像,往往是“三教合一”,儒、道、佛共奉(图4.22)。

img70

图4.21 林盘中的大型祭祀性建筑 (资料来源:自摄)

上左:崇州怀远林氏宗祠;上右:大邑川王宫村川王宫;下左:都江堰导江村玉皇观;下右:新津先寺村先主寺

img71

图4.22 林盘中的小型祭祀性建筑 (资料来源:自摄)

一般而言,村民去世后都葬在林盘里,这与川西平原缺山岭荒地、川西移民社会特质和农民据耕地而居等因素相关,同时也便于祭奠。川西农村自明清以来变动不已,农村家庭随耕地、田产而几经迁移。早年的坟地随岁月而淹没,或因土地公有、旧坟坝被逐步开垦而消失,追源溯族则只能寄托于族谱宗祠。如今林盘中的坟地多为新中国成立后再度稳定聚居而留存的,有以下两种形式:一种是聚集成片集中安葬,多位于林盘外周林地,也有些位于林盘中部林地;另一种是农家据自家宅院而分别安葬,常在房屋后面、一侧或院墙根旁等,都有林木掩映。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在林盘外围耕地中建坟安葬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8)环境及设施小品

林盘中还有各种环境及设施小品,种类和形式丰富,如林盘内外灌渠上的水闸和引水涵道,架在溪沟上的桥梁和水中的汀步,水边阶台和洗刷台,竹林下敦实的年猪台和高耸的水塔,牵满瓜果的棚架、葡萄架,挂满玉米、蒜头的晒架,静静的谷草堆、柴垛,以及各种树篱、竹篱和各式栏栅等。这些环境及设施小品,是农家生产生活及使用的重要内容,也是丰富林盘环境氛围景观的重要手段,散发出质朴浓郁的乡土气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