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问题或核心问题
宗教语言研究的基本问题或核心问题是什么?从学理上看,这是首先应把握的问题;但在目前,该问题有待于集思广益、达成共识,因为从现有资料里还找不到明确的提法或界说。
晚近的宗教哲学研究里,所谓的“宗教语言”主要是相对于“日常语言”而论的。一般说来,“日常语言”泛指词语的世俗用法,像生活会话、科学命题、经济概念、政治术语、历史描述、文学语言、艺术语汇等;“宗教语言”则特指词语的超世俗的、超自然的或神学化的用法,像宗教经典、教义戒律、神学命题、仪式、布道、祈祷等的用语。上述区分是有道理的,因为宗教语言与日常语言既有联系又有差异。
一方面,日常语言是宗教语言的基础或资源,这是日常语言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所决定的。可以说,日常语言在任何历史时期或文化背景下都是通用的、基本的表达形式,是人们彼此交流、相互理解的主要手段;因而,宗教信仰可借用的表达形式或传播手段只能是日常语言。就这种意义而言,日常语言是宗教语言的语义原本,没有日常语言就不会有宗教语言。
但另一方面,宗教语言又是日常语言的转换或变异,这是宗教语言的特殊性和目的性所导致的。很明显,作为宗教信仰的传播手段,宗教语言旨在表达“超自然的力量”和“超世俗的信念”;因此,若借日常语言来表达宗教信仰,其间必然发生用法的转型或语义的变化。这样一来,宗教语言和日常语言之间便出现了“形似”而“意异”的特殊现象,即貌似相同的单词、句子、概念或说法等,其涵义不同甚至另有意义。(www.daowen.com)
那么,依据以上原则性的分析,我们是否可把“宗教语言研究的基本问题或核心问题”明确界定为“宗教语言与日常语言的相互关系”呢?笔者以为,这种界定符合历史。所谓的“基本问题或核心问题”,理应贯通于古往今来的宗教语言研究;或就思想史意义上的断代而言,各时代有影响的神哲学家或宗教哲学家大多是围绕着该问题来研讨宗教语言的。
前几节表明,早在中世纪,迈蒙尼德、托马斯等人就明显意识到,借助人类的词语或概念来描述上帝的属性或行为,必会引起诸多需要解答的语言难题;艾耶尔、弗卢等人在现代文化背景下提出的诘难或质疑,则以对抗的形式凸显了日常语言与宗教语言的关系问题,这就是用现代文化的“中心语言”[72]——科学命题及其标准来消解或否定传统的宗教语言;至于随后展开的大量探讨或争论,像语义与经验、命题与证据、科学与神话、宗教与象征等,则从不同的角度或视野揭示了宗教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复杂关系。
假如以上简要分析及其论证不无道理的话,那么,把“基本问题或核心问题”的提法落实下来,显然有助于我们从学理上把握宗教语言研究的起因和目的、线索或阶段,尤其是晚近的论争焦点、主要倾向和方法论问题。关于起因和目的无须多谈了,接下来先就线索或阶段议论几句,把其他要点留到后面具体展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