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奥古斯丁的经典解释
奥古斯丁的神正论是神学与哲学相结合的产物。就思想渊源而言,他的观点在神学上坚持的是古希伯来宗教传统的上帝观,在哲学上所借鉴的主要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念论、特别是关于善的理念。从理论特征来看,这种经典形态的神正论旨在强调:恶是善的匮乏,来自人的堕落。
奥古斯丁首先认定,上帝是宇宙的“创造主”。
如问我们在宗教上所信仰的是什么,那么,我们不必如希腊人所说的物理学家那样考问事物的本性;我们也无须惟恐基督徒不知道自然界各种元素的力量和数目——诸如天体的运行,秩序及其亏蚀;天空的形状;动、植、山、川、泉、石的种类与本性;时间及空间的意义;风暴来临的预兆;以及哲学家所发现或以为发现了的其他千万事物……我们基督徒,不必追求别的,只要无论是天上的或地上的、能见的或不能见的一切物体,都是因创造主(他是惟一的神)的仁慈而受造,那就够了。宇宙间除了上帝以外,没有任何存在者不是由上帝那里得到存在;上帝是三位一体的——即“父”,由父而生的“子”,和从父出来的“圣灵”,这圣灵就是父与子之灵。[9]
其次,奥古斯丁认为,由于创造主是至善的,作为被造物的万事万物乃至整个宇宙也是善的,是上帝出于善的目的而创造的善的结果。
一切事物都是由那具有至上、同等(上帝三位一体,三位是同等的,编译者注)、永不改变之善的三位一体的神所造成的;这一切事物虽没有至上、同等、永不改变的善,但它们也是善的,甚至分别地说,也是如此。就全体而论,一切事物都很好(参看《创世记》1章31),因为它们总形成一个奇妙美丽的宇宙。[10]
所以,就原初状态而言,上帝所创造的宇宙是一个完美和谐的整体。虽然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有大有小,有高有低,但它们按其存在方式或存在等级来说都是善的。这种“善的差异性”所体现的正是“善的丰富性”。也就是说,至善者是惟一的,而善的表现是多样的。(www.daowen.com)
既然如此,恶是从哪里来的呢?罪恶就本质而言又是什么呢?按奥古斯丁的解释,最早的恶就是从宇宙万物中那个有自由意志的存在等级——人那里产生的。《创世记》里记载,人类的始祖起先是天真无邪、本性善良的,上帝赐予了亚当和夏娃一种无忧无虑、和谐美满的生活,可他们却经不起天使的诱惑而选择了堕落,从此便违背了上帝的旨意,丧失了善良的人性。所以说,“恶”源于人性的堕落,而“罪恶”无非是指“堕落后的人性”失却了原本的善良。
事实上我们所谓恶,岂不就是缺乏善吗?在动物的身体中,所谓疾病和伤害,不过是指缺乏健康而已。若身体得医治痊愈,这并不是说,那先前存在的恶——疾病和伤害——离开身体去住在别处,而是说,它们都不再存在了。疾病和伤害并非什么实体,而是实体在肉身中的缺乏。肉身既是实体,所以是善的。那些恶,即失去健康,对善乃是偶然发生的事。同样,心灵中的罪恶,也无非是缺乏天然之善。它们一旦被医治好了,它们并不是转移到别处去了。当它们不存在于健康的心灵中,它们就不能存在于别处。[11]
“恶就是指缺乏善”,这种解释意味着恶本身是没有“自存性”的,或者说,“偶然的恶”是相对于“必然的善”而言的。因此,在奥古斯丁看来,恶不光有否定的性质或消极的意义,而且有肯定的性质或积极的意义。就现实而言,正因为恶与善并存,二者相对立相冲突,所以,通过善与恶的鲜明对比,可使人愈发认识到善的本性、价值和崇高,愈发崇拜作为至善者的上帝。从长远来看,正因为恶是后天的、相对的、暂时的,而善则是自存的、绝对的、永恒的,所以,善终将制服恶,从而使信仰者靠上帝的恩典得以拯救和新生。
在宇宙中,连那所谓恶,只要能够加以控制,使它处于所应处之地,也能增加我们对于善的景仰,因为善若和恶比较,就显出更有价值,更可羡慕。那位全能的上帝——连不信基督教的人也承认他是如此——既是至善者,那么,若是他不能从恶事中结出善果来,他就决不会让任何恶存在于他的事业中。[12]
总的来看,奥古斯丁的神正论之所以被奉为经典性的解释,就是因为他的观点既合乎《圣经》又阐扬了教义,从“原罪说”出发论证了“恩典说”和“救赎论”。这一点在他的历史哲学名著《上帝之城》里体现得尤为明显。按该书的描述,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上帝之城”战胜“世俗之城”的过程。因而,人类历史的终结将是一场善恶审判。从善者将得到上帝的恩典,享有永恒的幸福;作恶者必将受到严惩,被打入地狱而永受折磨。
这样一来,奥古斯丁便从善与恶的缘起、对立、冲突乃至结局,为至善者——上帝提供了全面的辩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