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用制度机制来提升服务
建立“1+1+1”联户制度。按照“民情联系无遗漏、教育管理无盲点、联系服务无缝隙”的要求,采取一个党员、一个村民代表共同联系一个村民小组的办法,成立联户小组,定期开展入户走访,掌握联系区域内农户的基本情况、服务需求等,并积极依托“民生快递站”、民情反馈电子邮箱、民情意见箱等载体,多渠道了解村情民意,收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建立便民服务档案。整合农村信息、行政审批、公安、民政、计生、党建等网络平台,建立“便民服务档案”管理系统,落实专人,及时录入联户小组、服务团组收集的信息,形成详细的村情、户情、企情等档案。在此基础上,采取“一村一策”“一事一计”,引导村党组织和党员立足本职,发挥作用。开展定期分析评议。建立服务团组碰头会、民情分析例会等制度,协调解决基层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及时将解决的情况反馈给群众。完善督查通报、考核评价、保障激励等配套工作机制,进一步激发党小组、服务团组成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截至目前,该市各党小组和党群服务团组依托建立民情沟通渠道收集基层各类意见建议3840条,提供服务3132次,解决问题2120个,办结民生实事956件,群众对开展“党建进组、服务入户”工作的满意率达到了96.3%。党小组和党群服务团组成为了化解基层矛盾、缓解信访难题的工作单元,阻止矛盾加深扩散的缓冲地带,努力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比如,莼湖镇吴家埠村通过及时召集村党小组成员、村民小组长以及其他村民骨干召开党小组会议,动员与会人员带头响应政府工作,分头化解矛盾,成功遏止了因村域某地块挂牌成交价与向农户征收价相差悬殊而出现的集体上访苗头。
[分析点评]
“党建进组、服务入户”工作从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出发搭建了党组织、党员和群众间开展良性互动的平台,通过增强党组织服务功能有力促进了新时期农村群众动员响应体系的构建,拓展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纵向管理、横向协调的广度和深度。
一、体现了党建开放,融入社会的大趋势
“党建进组、服务入户”把一些以往仅限于干部、党员参加的“组织内”活动,向社会开放,吸收群众骨干共同参与,以整合村里的政治资源,激发党员、村民代表、入党积极分子、优秀团员、群团工作活跃分子、种养大户等人员的智慧,在培育群众的参与意识和素养的同时,也扩大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主体,不仅有效缓解了村级事务日益繁重与基层工作力量相对有限的矛盾,也提高了村级自治的层次。(www.daowen.com)
二、反映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理念由“强”到“柔”的转变
以往村级党组织是以行政村的支部为基本单位活动,立足于领导地位,靠的是权力资源。“党建进组、服务入户”把党组织的管理服务从行政村延伸到村民小组,以建立村党小组、设立党员活动中心户等形式下移工作重心。党小组不是一级党组织,没有强制性权力可依,只能依靠精细化的服务,增强亲和力。
三、通过平等互动,实现了党群关系的零距离
“党建进组、服务入户”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日常工作平台转变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舞台,党组织和党员与群众之间形成了一种平等互动关系,党组织和群众的距离拉近了,对群众最需要什么了解清楚了,提供的服务对路了。特别是工作向群众开放,让群众也参与服务,成为服务的主体,这样不仅使服务更精细全面,扩大了服务主体和资源,而且还激活了群众自我服务的良性循环机制,营造了和谐的农村社会环境,党组织作为发起者和群众的关系也更密切了。
四、找到了党建创新和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结合点
“党建进组、服务入户”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社会民生为主线健全了党务、村务运行机制,以团结凝聚社会与群众为目标不断强化党组织服务功能的开发,有力推动了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性的展示和堡垒先锋作用的发挥,从而有效推进了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整合维稳、综治、民政、计生等位于农村基层的多方面力量,为农村党员群众提供社会化、多类型的服务,在农村有效构建了集社会精细管理、群众多元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基层综合社会服务管理体系雏形,切实推进了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