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宁波:区域化党建与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探索

宁波:区域化党建与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信息化实际上是推动整个社会从工业社会转型到信息社会的一个过程。到目前,全国已有近60个城市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信息化建设的新的热潮。在政府的积极推动及政策引导下,我国政府和社会的信息化水平不断发展与深化,为社会管理信息化的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宁波:区域化党建与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探索

一、社会管理信息化的时代背景

20世纪后期,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场新信息化、网络化为主要内涵的技术革命。其影响之广泛,意义之深远,是以往任何一次技术革命所不可比拟的。过去的工业技术革命,均是为了把人类从沉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是人类体力的增强与外部器官的延伸。而这次信息技术革命,却是把人类从繁杂的脑力劳动中摆脱出来,是人类智力的增强与延伸。这次以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信息技术革命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次次信息化发展的浪潮。所谓信息化是指人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生产体系的组织结构和经济结构进行全面的改造,以使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因此,信息化实际上是推动整个社会从工业社会转型到信息社会的一个过程。

在这一新的发展机遇与历史抉择面前,许多国家纷纷确立了信息化发展战略。对于发达国家,希望通过信息化战略进一步扩大或至少能保持住其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科技领先优势,进而在全球继续占据领先地位。以世界上最早进行信息化的美国为例,美国早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社会信息化战略,并把信息化发展战略作为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指出了信息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推出了一系列信息化建设的专项计划。1993年,克林顿政府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NII)”,将“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作为其施政纲领,计划投资4000亿美元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1994年,美国提出“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GII)”,鼓励民营部门投资,促进竞争,为所有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提供开放的网络通道。1996年,启动“下一代互联网计划”,积极扶植对下一代互联网及应用技术的开发,以保持美国在互联网方面的优势。1999年,“21世纪的信息技术”计划开始实施,该计划将研究与开发的重点放在先进技术和计算方法、下一代互联网、高可靠性系统、人类中心系统和教育与人才培养5个领域。2001年,美国开始启动“网络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加速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在科学、工程、经济、教育、环境以及国家安全等领域的应用,通过长期的信息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高美国的生产力和企业竞争力。除美国外,其他发达国家如英国德国日本、法国、韩国等都在大力推动信息化的发展。当前,智慧的发展理念已快速地被各国政府和地区所认同、研究和实践。2009年9月,美国中西部爱荷华州的迪比克市与IBM共同宣布,将建设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经过一系列IBM新技术武装的迪比克将完全数字化,可以侦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并智能化地作出响应,服务于市民的需求。新加坡在2006年6月推出了为期10年的智慧国2015计划。目标是:至2015年,新加坡在利用信息通信为经济和社会创造附加值方面名列全球之首。通过智慧化过程,在一些公共服务领域要实现供给方与需求方双向互动的转变,实现从非连续、碎片化的服务向连续性、一体化的服务转变。日本于2009年7月推出了新的信息技术发展战略“i-Japan战略2015”。该战略要点是大力发展电子政府,推动医疗健康和教育的电子化,旨在到2015年让信息技术如同空气和水一般融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www.daowen.com)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同样希望依靠信息化战略,抓住信息化契机,发挥“后发优势”,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和军事方面的差距,促进社会的发展。以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为例,我国政府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对于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信息化的发展。我国政府把发展信息化作为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制定促进信息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法规,积极营造有利于信息化发展的市场环境。通过完善国家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国家重点信息网络工程、鼓励相关科技研发、大力培养信息技术人才、培育多元化信息通信服务市场主体等举措,不断推动信息化的发展。1993年,我国成立了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负责领导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建设;1997年,制定《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将互联网列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出通过大力发展互联网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2002年,颁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专项规划》,确定中国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包括推行电子政务、振兴软件产业、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等;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路子”;2005年11月,制定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坚持服务现代化建设全局,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2006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构建下一代互联网,加快商业化应用;2007年4月,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大力发展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网络文化信息装备制造业;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的发展战略。针对美国的“智慧地球”以及日益兴起的物联网技术,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无锡时提出了要发展自己的“感知中国”。此后,北京、上海宁波、无锡等城市纷纷启动了智慧城市发展战略。到目前,全国已有近60个城市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信息化建设的新的热潮。

在政府的积极推动及政策引导下,我国政府和社会的信息化水平不断发展与深化,为社会管理信息化的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1)在经历了“金字”工程、政府上网工程,特别是经过了近10年的实质性推广应用,我国的政府信息化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电子政务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已上升为一种国家发展战略。同时发展电子政务已成为整个社会的一种共识,为电子政务的实施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第二,实施电子政务的软环境得到改善,电子政务建设已步入规范、有序的发展轨道。第三,各级政府建设电子政务热情高涨,电子政务不断向纵深发展。第四,电子政务的实施带动了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也促进了国内信息产业的发展。第五,我国电子政务的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较大地提高了政府运作的效率,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同时也大大地促进了政务公开,改善了政府形象。(2)我国社会的信息化发展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明显提升,信息化发展环境逐渐改善,社会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信息化已融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根据CNNIC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的国际出口带宽已发展到1548811Mbps,我国IPv4地址达到3.3亿,IPv6地址达到了12499块/32,域名总数为873万个,网站总数达到了250万个。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了5.38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到了39.9%。特别是,近几年我国的手机网民有了大幅增加,其规模从2008年的1.18亿增加到了3.88亿,手机成为了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互联网已日益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正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