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域联动:拓展党员服务中心的基本功能
综观宁波党员服务中心的总体功能,它已经成为党员集中教育的开放、共享式阵地,并且在实践中健全完善了制度规范,深化拓展了服务功能,形成了全方位、广覆盖的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格局,可以说,区域联动是宁波市党员服务中心创新模式的最重要特征。党员服务中心的基本功能主要体现如下。
(一)流动党员的接纳地
这是党员服务中心的首要功能。从稳定性和包容性出发,确保流入本市的流动党员都能就近找到党组织,努力实现从组织接纳,到工作接纳,最后到心灵接纳。多年来,宁波党员服务中心对于流动党员,采取“组织集中与管理分散结合、集中活动与业余活动结合”的方式,化零为整、资源整合、多方联动、组织共建、齐抓共促,从多渠道主动承担起了接纳流动党员、寻找流失党员的职责,成为流动党员的“接纳地”“铁打的营盘”,这一健全的网络确保了流动党员的“全接纳”。譬如,宁波江东区楼宇党员服务中心对流动党员开展“组织接纳”和“活动接纳”,赢得广泛好评,其为流动党员提供组织关系挂靠和管理,对愿意将关系转过来的流动党员,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依托社区党组织或楼宇党组织,实现全接纳;对愿意参加社区或楼宇党组织活动的党员,无论其组织关系是否在社区、楼宇,实现全接纳。
(二)让“两新”组织找到自己的家
以区域内“两新”组织中的流动党员为基础,党员服务中心创新组织设置模式,按照“相邻、相近”的原则,探索出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以及建立临时党支部等多种组织设置新模式,推进党建工作全覆盖。同时,整合社区党建资源,为“两新”组织的党组织搭建工作平台,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指导新建立的“两新”组织党组织健康发展,提高工作实效。值得一提的是,由宁波江北区率先建成的以区党员服务中心为龙头、街道(镇)党员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村)党员服务中心和商圈(企业)党员服务中心为支点的区域性党建覆盖体系,三级联动、上下互补,已在整个宁波市逐步推广,实现了从拾遗补缺到区域覆盖再到渗透覆盖的目标提升,这都有效深化了区域化党建的广覆盖工作模式。
譬如,北仑区芙蓉社区党总支把辖区内宁波钢铁、吉利汽车等众多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纳入进来,成立和谐共建理事会,加强交流沟通,一起开展活动,原来存在的诸如企业员工子女入园难、计生服务难进企业门等问题迎刃而解。“任何一名党员,只要他在宁波,不论他在何时、在何地,我们都努力让他找到自己的‘家’。”
(三)区域内所有基层党组织共享的资源平台(www.daowen.com)
党员服务中心通过整合区域内各类资源,提供有效服务,搭建社会化、开放式的党建平台,并把党员志愿服务品牌化,成为提供经常性服务的固定窗口。经常组织策划区域性党建活动,使党员服务中心成为区域内各类党组织实现服务共享和资源交换的公共平台。党员服务中心拥有完备的设施和丰富的党员教育资源,使其成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阵地。譬如,宁波市依托党员服务中心,采取多种形式灵活组建党员志愿者队伍,全市建立了有10多万名党员参加的各类党员志愿者队伍400多支,推出服务项目200多个,主动定期为群众开展各类服务。这种社会化、开放式服务,克服了基层党组织活动资源的制约,方便基层党组织共享活动资源,促进了党的活动资源共享,各方满意。
(四)党组织服务党员的温馨家园
做好关心和服务党员的各项工作,既是市场经济体制深化的客观需要,也是激发党员保持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举措。党员服务中心作为一个开放式的党的工作平台,同时又认真做好党员求助的受理工作,给予全方位的关怀,特别是生活帮困、再就业等,并根据需求创设工作样式和服务项目,使之成为党员的温馨家园。譬如,江北区党员服务中心继2005年初建立困难党员互助金后,2007年12月又建立了党员爱心捐赠站,动员全区党员捐赠七成新以上的物品,如今新的“党员流动爱心超市进基层”活动开展起来了;江东区依托各级党员服务中心,建立了便民利民服务、社会保障和社会化服务等三大服务体系,开设了再就业服务、医疗卫生服务等八大窗口,积极构建社会服务网络体系,等等。
(五)区域内党组织和党员面向群众、面向社会的服务窗口
党员服务中心以主动、开放的姿态反映基层呼声,解决群众诉求,有组织地引导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开展各类服务,成为党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重要阵地。譬如,开辟党联系群众的信息渠道采集点,了解群众的意见和想法,听民声,汇民意,集民智。海曙区启用的天一党员服务中心,集聚了红色展廊、志愿者工作坊、就业创业指导站、民情联络站、时代网络园、企业家俱乐部、远程教育中心以及鼠疫灾难陈列馆等,把服务延伸到天一广场商圈内1300余家“两新”组织。
宁波党员服务中心作用的充分发挥,在实际工作中实现了“四个转变”:即转变了原来由党组织找党员和流动党员找组织难的被动局面,转变了原来根据组织隶属关系封闭配置党建资源的局限,转变了只重视教育管理忽视关心服务党员的观念,转变了只重党内生活不重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方式。这表明,党员服务中心在实践中已成为党在基层加强社会建设的有效载体,开发党建资源的集约途径,树立公众形象的亮丽品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