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宁波实践探索区域化党建与社会管理创新

宁波实践探索区域化党建与社会管理创新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这个意义上看,为了有效地推动商贸诚信管理创新,商圈党建必须强调每个党员干部、先进分子率先做到诚信,拥有独立完整的人格。

宁波实践探索区域化党建与社会管理创新

二、进一步推进商贸诚信管理创新对商圈党建提出的新要求

(一)商圈党建发挥党引领诚信风尚的新要求

1.发挥党员干部的引领垂范作用

一个社会完整的诚信体系中,个人诚信与政府诚信、企业诚信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个人诚信的完善程度更是其他诚信的基点。在先贤们看来,诚信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道德标志,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的品德和素质,不仅难以形成内在统一、完备的自我,而且很难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取得成功。有诚信者,往往拥有完整的人格,有着高尚的追求,有着不竭锐意进取的精神。因此,诚信是个人修德达善的内在要求,更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保障。缺失诚信,不仅自欺而且欺人,往往损人利己、甚至损人不利己,不仅没有健全的自我,而且人际关系不善。[8]结果一如孔子所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img1,小车无img2,其何以行之哉?”从这个意义上看,为了有效地推动商贸诚信管理创新,商圈党建必须强调每个党员干部、先进分子率先做到诚信,拥有独立完整的人格。他们有的是单位的领导或重要岗位的管理者,有的是政府部门的代表,有的是岗位能手。他们不仅是商圈的重要组成成员、商圈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团队诚信的先锋和关键所在。他们的一言一行,关系到整个党员队伍的形象,关系到党组织的建设成效,更关系到商圈经营团队的社会形象。商圈党建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在建设实践中,注重激发党员干部、先进分子的诚信自觉,充分发挥其诚信引领垂范作用。

2.发挥企业、楼层等党组织的带头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企业诚信是整个社会诚信体系中最为关键的一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种经济活动都意味着与服务对象打交道,而且重复博弈是常态。因此,要赢得服务对象的信赖,让他们乐意为期望的商品或服务掏腰包,并且觉得满意,甚至超值满意,不仅自己成为回头客,而且为商家做免费的口碑营销,带来更多客户,商家就必须坚守诚信。一次性交易、一次性承诺,可能使商家获得巨额利润,但失信带来的形象毁灭之后果,不仅使自身没有立足之地,而且严重影响城市、区域甚至国家的信用、形象。无论是当年的温州假冒伪劣鞋子事件,还是三聚氰胺、地沟油苏丹红事件,不仅商家付出代价,商圈丧失形象,而且城市、国家形象和利益都受损。温州花了多年,才重塑诚信形象;企业和国家花巨资,仍难以恢复老百姓牛奶等食品的信心。从这个意义上看,商圈党建中,企业、楼宇等组织的党建工作,是重中之重,关键之关键。它们是商圈党建与党员队伍建设发展之间的重要桥梁与纽带,也决定了商圈党建的最终成效。没有企业、楼宇等组织党建工作的顺利推进,就不可能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讲诚信的党员干部队伍,就不可能有一个良好的诚信经营环境,就不可能有一个经营业绩突出的商圈,就不可能有资金保障充实的商圈党建。因此,只有企业、楼宇等党组织引领诚信风尚,党员干部才能率先诚信,普通经营者才能自觉守信,商圈的诚信文化才能形成,商贸诚信管理创新才不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商圈党建注重网络式监管的新要求

1.商圈内部的网络式监管(www.daowen.com)

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下,局限于一定范围内的诚信是最容易建立的。因为在有限的范围内,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交易的成本较低,概率大大提高,诚信与失信,正确行为与错误行为,结果清楚地呈现在大众面前,评价是如此容易而且正确,所以失信暴露的概率极高,失信的成本也相当高昂,甚至可能被整个圈子驱逐,所以,诚信成了每个个体的最优化选择,圈子诚信将会成为圈内成员各种活动的自然结果。从这个意义上看,加强商圈内部的网络式监管,从商圈、企业或楼层党组、每个经营者等不同主体出发,可以建立一层监管体系;从管理者、普通经营者、党员、干部等不同个体视角出发,可以建立另一层监管体系;从流动人员与非流动人员、内在人员与外在人员等不同角色,可以建立又一层监管体系,以党建、企业或公司发展等形式,可以建立再一层监管……它们相互交叉融合,就可以构成比较完整有效的圈内网络式监管体系。只要商圈内大部分成员是诚实守信的,根据猴群效应,圈内的剩余成员和新流动入圈的成员,都会诚实守信。

2.商圈与商圈、政府等相关利益方的网络式监管

现代社会的诚信不仅是一种个别信任,更是一种普遍信任。传统社会的信任关系主要是限于了解和熟悉的同胞之间,只是一种个别信任,超出特定范围,此诚信就可能沦丧为猜忌和怀疑。而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式的经济,血缘、地缘被打破是常态。在一个高度流动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一个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的时代里,需要的是一种突破血缘关系、地缘关系的普遍信任。因此,只注重单一商圈诚信建设,并不能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诚信风尚。从这个意义上看,建立商圈与相关利益方的监管体系相当重要。这不仅关系到单个商圈监管体系的绩效,而且影响诚信创新的潜力和影响力。当单一商圈内的网络式监管成为现实后,商圈与商圈间对接的监管体系建立也就相对容易,容易表现为大概率事件;商圈与政府等其他相关部门间的监管体系也有了建立的根基。这种网络式监管体系的建立,不仅是在诚信文化引导下,使不同具体价值文化得以融合发展,使诚信的边界不断扩大,更是为诚信管理创新积累了火花之源。不同商圈的诚信做法,为相互借鉴成长创造了条件;不同主体的诚信管理创新手法,容易激发出集大成的、更高效的创新主意;不同立场的监管,多种评价的综合,为诚信管理创新提供了标杆和方向。

(三)商圈党建追求规范化制度的新要求

诚信需要建构在制度之上,诚信管理创新需要制度做保障。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上反面。”古今中外的诚信建设,也是如此。当我们建立起规范有效的制度体系和奖惩运作机制,守信者应该获益,失信者必将受罚,诚信行为也就逐渐普遍化,从自律变为他律行为,从而形成制度规范。

只有当诚信成为一种规范,形成一定的制度,它潜在的“资本”效应才能不断凸显。表现在:从政府视角看,诚信机制的建立可以降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成本。因为在一个讲求诚信的城市,不需要建立庞大的执法队伍,督促企业履行自己的义务,也不需要政府付出太多的人力物力来排解市民之间的纠纷,政府部门间的沟通也少了许多踢皮球现象,能够做到省时、简明、通达、有效。从企业和个人视角看,诚信记录和诚信程度可以转换成一种物质、一笔货款或者其他的某种便利,在某种程度上,它能够跟货币具有同等的价值。在诚信体系完善的社会里,一个企业,如果它在财务报表上做假,在商品上做假,在宣传上做假,欺骗客户和投资者,欺瞒相关政府部门和机关,丢掉了诚信资本,即使它拥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建立了健全高效的采购和销售网络优势,拥有誉满全球的品牌优势,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和高学历的管理队伍,它的最终命运必然是也只能是陷入困境,并最终从这个市场中消失。一个人失信,就会变得举步维艰,不仅将受到严厉的经济性惩罚,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人格尊严,这是对人的一种最严厉的惩罚。[9]

诚信是一种需要长期精心呵护的稀缺资源,需要必要的制度保障、组织保障。因此,商圈党建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既是组织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商圈诚信兴商能够形成的基本要求,更是诚信管理创新的强烈需要。因为上升到制度化的诚信,强调对诚信的规范与监督,可以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诚信的标准和失信的警示,约束失信行为;可以为企业和个人致力诚信管理创新提供动力和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