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构建政校合作服务型教育体系

构建政校合作服务型教育体系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服务型教育体系构建,宁波高等教育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2008年12月通过的《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提出,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设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专项资金,为校企合作积极搭建平台。

构建政校合作服务型教育体系

三、政校合作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

高教园区建设主要是从地域上集聚高校,使大学城能资源共享,便于管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的综合智能、技术汇集功能。随着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宁波迫切需要推进发展模式转型,使经济社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依靠劳动力素质提升、依靠管理创新转变。2005年8月,宁波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的若干意见》(甬政发〔2005〕74号),2008年10月下发《关于深化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加快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若干意见》(甬政发〔2008〕86号),作出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的战略决策,提出建成比较完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运转顺畅的产学研结合体系、健全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服务体系,提高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的人才支撑能力、知识贡献能力和学习服务能力。通过服务型教育体系构建,宁波高等教育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地方政府管理高教:以搭建平台、项目引导为主要手段

随着高等教育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地方政府的办学积极性明显增强,形成了中央、省、地(市)三级办学,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宏观管理体制。宁波加强项目投入,实行分类指导,引导高校更新办学理念、明确办学定位、强化服务方向、形成学校特色,有效解决了巨额投入与管理权限不足的矛盾,完成了从管理高校向管理教育的转变,是对目前高校管理体制的延伸与有益补充,在整合教育与社会资源、推动教育与经济联动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高校发展与经济社会进步的双赢。

(二)培养应用型人才:高校、企业、政府三方互动(www.daowen.com)

高校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发挥行业、企业在办学、育人、就业中的作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开展“学工交替”“项目化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逐步形成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学校、企业、政府“三方联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三位合一”,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2008年12月通过的《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提出,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设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专项资金,为校企合作积极搭建平台。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海天集团合作的“多种模式实践,合作促双赢”人才培养模式入选全国十大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经典案例;宁波大学“大学生科技文化素质培养改革实验区”及“‘平台+模块+窗口’式大学生自主创业教导模式创新实验区”成为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在甬高校迄今已与本地500余家重点骨干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60%毕业生在宁波就业,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人力资源。

(三)科研与技术开发:政府、企业、学校、研发机构一体化

市政府通过建设网上技术市场、举办大学校长和企业家论坛、校企捆绑申报项目等方式,积极促成高校与企业联姻,共建研究中心,共组科研团队,共享设备资源,共同科研开发,使高校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新兴产业科研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宁波大学与宁波天邦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海水生物活饵料和全熟膨化饲料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项目荣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创造经济效益3.39亿元,社会经济效益10多亿元。在杭州湾大桥建设中,宁波大学设计的“固定式柔性耗能防撞装置”以及宁波工程学院主持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预警系统对保障大桥质量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宁波大学与全市11个县(市)区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宁波工程学院与镇海区开展全面合作,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宁海县政府合作打造宁海产学研基地,已经成为宁海模具城的重要支撑力量。宁波大红鹰学院是宁波市重要的软件人才培养基地,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建设服装大市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浙江重要的医药专业人才储备库。宁波高等教育已经走上了内涵发展的快车道,为地方高校发展创造了一条新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