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宁波的区域化党建与社会管理创新:实践与研究

宁波的区域化党建与社会管理创新:实践与研究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是防止基层党组织异化为准政权性质的组织。

宁波的区域化党建与社会管理创新:实践与研究

三、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相结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协调力

在区域性党建工作中,坚持党建和社会建设紧密结合、同步互动,在创新社会管理,优化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保障和促进作用。

(一)强化主体意识,创新区域共治共建载体

为进一步探索“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区域治理机制,要积极探索协同参与、推进共治的途径,通过建立区域性党组织,完善协商议事组织体系,搭建区域内成员交流沟通、体现各方利益诉求的平台;通过广泛开展社情民意调查、建立非营利服务组织、开设区域论坛、举办区域重大事务听证会等形式,建立和完善区域内成员共同参与区域事务的工作机制,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实践证明,创新区域共治共建载体,一是使党的组织网络与社会结构更加契合,让基层党组织得以通过区域化党建工作整合党的组织资源,通过公共服务中心整合行政资源,通过和谐共建理事会整合社会资源。二是促进基层和谐社会建设得到有效推进。建立区域共治共建载体,能够形成党组织领导,行政组织、经济社会组织以及各类群体共同参与社会管理的运作模式。各类组织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展其长,共同参与基层社会自我治理与服务,实现了基层社会矛盾自我化解和诉求顺畅表达,推动了社会基层的民意有序进入公共行政的视野。三是能够使社会管理的效能得到有效提升。如宁波北仑区通过“三位一体”基层组织建设的推进,推动了政府管理服务职能下延以及政府、社会等各类服务资源在基层的统筹,完善了政府管理基层社会的组织网络,使政府更及时地掌握社情民意,企业更具体地了解民众需求,让群众更充分地得到实惠,实现了以较小的管理成本较大程度提升管理效能的目标。

(二)优化组织职能,实现党与群众联结体的定位(www.daowen.com)

区域化党建设置模式之目的在于使基层党组织回归政党与群众联结体的角色定位,从而有效地发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组织群众有序政治参与的职能。但是,单纯调整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并不必然带来职能的优化。当前基层党建中普遍存在的向上依赖现象也严重削弱了基层党组织活力和职能的发挥。因此,应当围绕基层党组织应然的角色定位,调整和优化其职能的发挥,淡化基层党组织的非本职功能,降低组织的功能负荷,从而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一是防止基层党组织异化为准政权性质的组织。应当逐步把当前基层党组织普遍承担的准政权性质的职能限定在较小的范围之内,让这些行政管理职能回归到上级政权手中,通过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依法执行。否则,行政管理中过分依赖基层党组织来落实,既难以实现依法执政、依法治国的目标,也容易导致基层党组织与民众的对立。进一步说,基层党组织的准政权化不可避免地导致整个执政党行政化、官僚化,带来严重的弊端。二是减少基层党组织的经济职能和文化职能。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在微观层面促进经济发展是企业等经济组织的职能,执政党对经济的推动和影响主要通过宏观调控和国有资本的运作来实现。基层党组织服从和服务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局,也应以在企业外部为企业、职工提供服务为主,而以在企业内部生产过程发挥组织动员和模范作用为辅。否则,以政治性组织履行经济性职能,缺乏专业化优势,不仅难以达到效果,还会加大基层党组织的功能负荷,削弱其本职功能的发挥。此外,当前基层党建工作中经常性开展的文体性质活动,虽有丰富职工和居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作用,但也应避免陷入形式主义误区,忽视政治思想性工作的实质内容,导致本末倒置。

(三)整合区域资源,创新社区公共服务载体

依托信息化手段,推进区域实有人口信息库和社区事务信息共享系统,打破部门信息壁垒,探索条块结合新模式,初步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积极引导区域各服务组织依法经营,支持和鼓励它们开展各类社会服务活动;整合各类区域资源,培育专业服务组织,通过政策帮、项目带、社团促,培育一批充满活力的社会服务实体。建立区域生活服务中心,积极培育公益性的民间服务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实施政府管理与市场化、社会化运作相结合,建立生活服务群众系统,形成了特困孤寡老人的应急救助网络;实现社区服务网站、服务热线、服务实体“三网”联动,采用无偿、低偿与有偿相结合的办法,为群众提供了便捷的生活服务。深化关怀困难人群的“阳光机制”,构建关切外来人群的“融入机制”等,全方位强化社区成员认同感和归属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