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从基层实际出发,以党的工作覆盖为目标,突出工作重点,采用项目化的运作方法,构建资源整合、激发活力的平台,实现“区域共管、工作联动、活动联谊、民主共治”,提高党的社会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健全组织网络,增强辐射功能,构建“两新”组织共建联建的平台
加强“两新”组织党建是区域性大党建工作的重点。在商务楼宇普遍建立党组织的基础上,依托社区党组织,加快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双达标”工作,不断深化和推广“支部建在楼上”的成功经验。健全网络覆盖、重视制度建设,建立了党员服务点接待联络服务、党建通报会等制度,按网格化管理模式,落实党员责任区。一是推进党建工作共享机制,由社区内的机关、国企党组织与“两新”党组织结对共建,传授好传统、好经验,促进党建工作。二是完善党群工作共建机制,党群工作一体化,依法推进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共青团和妇女工作。在“两新”组织建立行业工会联合会、市场工会会员服务中心、商务楼宇青年联谊会、新经济组织妇女联谊会等组织,并进而成立社区总工会、团工委和妇女联合会,形成“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的运作机制。三是健全企业和谐共生机制,建立由企业党组织牵头,法人代表、工会组织参加的协商机制,共商企业经济发展,共建和谐劳动关系。实施党员素质与创新教育管理、扩大党内民主与严格党内组织生活、楼宇党建工作与楼宇管理相结合,强化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和服务覆盖,增强党在“两新”组织的辐射功能。
(二)拓宽服务渠道,发挥凝聚功能,构建社区公共服务的平台
构建区域性党建的根本目的,是增强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为此,应坚持把构建大党建新格局与构建服务型党组织结合起来,一并部署推进。(www.daowen.com)
1.搭建服务平台。整合政府资源、社会资源,以推进党员服务中心建设为依托,搭建区域共享的党建综合服务实体平台。在建好市、县、乡三级服务中心的同时,集中财力,整合资源,在区域化党建推进较快的城市商贸区、中心村、产业园区、专业市场等重点区块建成一批区域性党员服务站,将服务半径扩大和覆盖至整个区域。
2.强化服务功能。应改变过去单纯行政化的工作方式,增强服务意识,以服务渗透管理,提高糅合党建、行政和社会资源的综合运作效率,变单一服务为多元服务,通过“有形”设施与“无形”网络互补联动,无偿为区域内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提供党员教育培训、组织关系接转以及党代表接访、议事协商、法律咨询、纠纷调解、困难帮扶等“一站式”贴心服务。
3.广泛服务群众。党建区域化应针对不同领域的党建工作,通过集中和整合各阶层群众的利益要求,制定不同的公益性工作职能和目标,注重发挥公职党员、党员义工和专职党务工作者的作用,以党员服务中心、党员服务站为主阵地,着力抓好主体建设(党员志愿者队伍)和客体要求(服务项目、设计实施)两个关键环节,以社会化、常态化、品牌化的运作方式,为基层党员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以关怀实现凝聚,将党员服务中心打造成密切党群关系的纽带,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三)培育社会组织,提升参与功能,构建社会参与共享的平台
我国现在的一些非政府组织在治理的意义上已经成为国家政权建设的准政府组织,如一些行业协会、社区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包括村委会)、青年团、妇联等组织,都具有特定领域的权威性。从社会控制的层面考察,非政府组织是社会管理的有效主体之一,仅有准政府类的非政府组织是远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基于此,党的基层执政任务是:首先,党要通过制度化的路径给予非政府组织分享公共权力的机会,指导并协助政府去培育它们的自主性和自治性;其次,党要想方设法在这些自治组织的成长和发育的过程中实现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的社会化目标,使组织自治和党的政策具有一致性,增强党的意识形态合法性;第三,更为重要的是,党要进入社会以联合、沟通和发育非政府组织。充分利用这些组织及其资源来满足不同利益群体的需要。通过组建文体团队、志愿者组织、业主委员会、企业家联谊会等公益性、智趣性、自治性组织,将广大社会成员重新组织起来,以广泛参与社会活动的全新组织方式和行为方式,拓展和丰富社区参与和社会共享的功能。按照参与、自治、共享的原则,搭建党组织和类社会组织沟通的桥梁,实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主管理,在交流中增进信任、在活动中融洽感情、在服务中赢得尊重,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