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宁波区域化党建与社会管理创新实践研究及探索

宁波区域化党建与社会管理创新实践研究及探索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现代社会,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已经成为能否赢得政治忠诚和支持的重要因素。因此,党的基层工作开展,应以强化服务为主作为推进基层党建转型的价值取向和立足点,实现行动逻辑从“为我”向“为他”转变,使基层党组织切实做到为民众服务,并在服务民众切实需要的过程中获得主动权。

宁波区域化党建与社会管理创新实践研究及探索

三、改变执政党基层干部的行动逻辑:从“为我”走向“为他”

组织、凝聚社会既是政党执政的基本使命,也是巩固其执政地位的重要前提。在现代社会,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已经成为能否赢得政治忠诚和支持的重要因素。社会服务、社会救助是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党组织充分发挥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的党的宗旨和先进性的要求,也与社会管理的要求相吻合。从本质上看,党建区域化一个重要目标是解决社会转型期党在基层执政的政治基础与社会基础。这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现代意义上的服务,是以公益和互益为轴心的,是治理体系的最基本精神和原则。这种服务是与多元利益关系(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联系在一起的,是与多元的利益需求(个体的、群体的、现实的、未来的、全局的、局部的)联系在一起的。由于现代服务的核心是公益,这就需要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多元利益关系中的协调和引导作用。由于现代服务不是单向度的,而是互益的,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通过服务,逐步培养群众的主体意识和“共同体意识”,促进服务向“相互服务”“群众互助”方向转化和发展,使服务促进更大的人际互动。“党建区域化”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社会转型时期党执政的认同度和公信力,摈弃“单位制党建”的封闭意识,增强公益性职能定位是现时期党组织获得群众认同和社会公信的最主要途径。因此,党的基层工作开展,应以强化服务为主作为推进基层党建转型的价值取向和立足点,实现行动逻辑从“为我”向“为他”转变,使基层党组织切实做到为民众服务,并在服务民众切实需要的过程中获得主动权。必须与社会的公共事务、公共管理以及公共利益紧密联系,尤其要与工作对象的需求相吻合,针对不同领域的党建工作,通过集中和整合各阶层群众的利益要求,制定不同的公益性工作职能和目标,创立寓服务于管理之中的工作机制。基层党组织应有意识地通过对党员、群众的精神关怀、政治关怀、生活关怀去拓展社会空间,去巩固和扩大自己的群众基础。实现党组织政治资源和价值权威的再造,达到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为此,在基层党组织职能定位上,要实现从单纯党建服务功能向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公共管理服务转变。将党建服务寓于经济服务和公共服务之中,创立寓服务于管理之中的工作模式。具体而言:区域化党建的公益性职能标准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共同认可。谋求不同群体认可是谋求社会认同的基础,共同认可基于不同社会群体的共同价值取向,通过不同的工作方式,使党的基层组织成为广大群众所尊崇的诉求对象,建立了平等地位上的相互信任,党建就能引领和谐社会建设。二是广泛参与。争取广泛参与是党建具有凝聚力的重要特征。群众广泛参与,代表了群众对党建工作的肯定,以先进的价值取向引导不同社会群体参与对社会的管理和服务,是党建公益性职能的根本追求。三是相互关爱。相互关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公益职能,形成了人与人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关爱不是强势对弱势的施舍,而是有与无的相互给予;相互关爱可以调动每个个体的社会主体意识,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四是持续发展。持续发展是以制度为保证,按照先进性的标准,制订党的组织和党员的公益职能要求,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考评体系,不断修正党建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方法。(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