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源内容日趋复杂
信息化对工业领域的推动是空前的。微电子、微程序、微数据等技术使工业品的结构复杂度、功能集成度大幅提升,相关工业品信息资源的形态与内容也日益复杂。任何一个企业都可能成为零部件信息源,甚至企业中的每项应用系统都可能成为零部件信息源,导致数据不一致普遍产生。著名零部件数据公司卡迪那斯的Timothy Thomas指出,PDM系统、CAD库、物料数据库、ERP/MRP系统,文件管理系统等在企业的普及,极大地提高了设计与作业效率,但因这些系统中都有不同的零部件信息,导致使用者迷失于“零件丛林”之中。工程师、设计师、买方、企业主等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在各类系统的后台库中没完没了地穿梭查询。
Aberdeen Group的研究量化了这一人力资源浪费情况:“当工程师们需要某种标准零部件时,他们首先要进入现有系统中去检索查找,于是,其常规工作中有平均27%的时间花在对各类数据库的检索上;18%的时间用于反复进入一个个的数据库,重建那些都已存在但却不容易找到的零部件信息上。因此,工程师要花掉45%的时间去查找零部件!”更糟的是,当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找不到相应对象或失去耐心时,就往往自行生成一些既不规范又互不一致的零部件信息,存入数据库中。这些数据进入系统后更增加了其中的混乱,后来者就要花更多时间与工作量,往返穿梭于不同库与网中去查询零部件,消耗越来越多的无效时间,生成越来越多的不规范的冗余数据,导致资源网再度无谓扩张,形成所谓的“蜘蛛效应”。
这种惊人的浪费,促使一些大公司和零部件数据服务商之间开始结盟,建设共享零部件数据资源平台,其中之一如图13-1所示。
图13-1 企业共享零部件系统示例
图13-1上部为部分共享零部件数据的企业目录,下部左侧为零部件分类目录,本屏为紧固件产品目录,中部为波音公司的各种螺栓的数据资料入口,点击每种规格螺栓右上的公司标志,就显示具体技术标准与数据。这些资料供波音的各家供应商采用,在其CAD、CAM与PDM等系统中使用。图13-1系统代表了当前零部件信息资源的加工模式与水平。
2)信息成本日趋高昂
(1)零部件信息的加工成本 工业品复杂度与集成度的提升,导致其开发成本增高,相关零件的信息资源开发、使用与维护成本也随之提高。该成本即零部件信息加工成本,由于国内未见这一成本的实际测算,故以表13-1说明其基本构成。该表是美国国防后勤局1995年统计对代工生产模式下新零件成本构成所作的统计。如考虑通货膨胀与人力资源费用上涨等,目前各项数值可能更高。
表13-1 新零件的成本构成(www.daowen.com)
表13-1的各项成本中,占比最高者为工程设计项,几乎为新零件成本的一半,这是信息资源(包括各种数据与智力资源)最密集的一项。如为原始设计制造模式,则不仅有工程设计,还有相当成分的原创设计,其成本将更高。其次为关联采购项,也是信息密集型作业,占成本近两成。第三是维护项,其实,新零件的信息一经建立就进入维护期。据统计,每件零件的信息年均维护费用为$1300,占维护总费用的34.67%,制造成本的74%。而真正的制造与测试两项之和仅占12.16%。
(2)零部件信息成本的特点 表13-1显示,零件信息成本有两个特点:一是成本构成遵从微笑曲线;二是边际成本遵从知识产品特征。
①成本构成的微笑曲线:零件的信息成本构成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形状。(a)前期研发成本最高。工程设计为创造性工作,所需信息类型多且品级高,涉及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四个层面,关联采购也是商务与技术智力密集型活动。(b)中间成本最低。中部生产、测试与仓储作业,所需信息量最低,多为标识类、判定类、规程与控制类数据,重复度高,大量数据融合到软件、固化到硬件中,创新度低,涉及高端人力资源少,信息成本低。三者之和仅占16.5%。(c)后期成本次高。维护服务也是信息密集型作业,涉及信息灵活且品级较高,既有各类数据,更多则为经验与知识。
②知识产品的成本特征:人类在工业化时代积累的各种零部件与组件等工业品,类型已数以百万计,且多为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的。信息化时代新研发的各种零部件、组件与产品等,绝大多数是高科技、高智力与高信息含量的,其钢材比例下降,硅芯片含量增高,零件中软资源(如微程序、微指令、微数据库等)含量增加,产品价值不按其重量和体积计算,而以其中包括硬软件和资源的性能、版本与容量来衡量,如iPhone手机、iPad平板等。表13-1中成本最高的工程设计,成果就是一批数字文件、创意设计及软件等,导入成本占零件总成本近一半。
3)零部件成本控制难度加大
表13-1代表零部件成本演化的三大特点。①新型零部件研发的总成本逐年上升,这是产品竞争日益体现在高端智力层的大趋势所致。②总成本中智力资源的占比上升,对“软成本”的控制将显得越来越重要。③新型零部件普遍具有知识产品的特征。尽管这三点已成共识,但本书认为,人类知识创新与知识共享之间存在一定的固有矛盾,这也导致国家与企业间零部件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产生一些问题。
当我们将零部件视为信息或知识产品时,如使资源最大限度共享,就能降低工程设计成本,使总费用下降。但创新与共享是一对矛盾,创新意味着独特性、新颖性、不兼容性、利益独占性;而共享则意味着普遍性、共有性和利益均沾性。这对矛盾在个别零部件实体上尚不明显,但在信息领域,一旦信息差异过大,互不兼容,又会导致重复劳动大幅增加,系统交互需要新增接口成本、提升维护成本等,导致总收益下降。从这一角度出发,创新者又希望能有一个共享环境,使他们的创新能在总体共享基础上的适度创新。且一旦创新成立并获公认,就需要能以低成本实现大面积普及,迅速转化为经济效益。如创新过度,用户接受成本过高,就会阻碍其推广普及。所以在产业界,多数创新都是走功能集成、性能延伸的路线。而多数零部件都是规格化、通用化、标准化的,仅在几种关键件上进行创新,零部件也在尽量保持原有形态与接口的前提下对核心性能进行改进与提升。这样,就能降低零部件的研发与设计成本,这也就体现了基础零部件国家工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共享的必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