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品名管理与扩展-工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国家战略框架研究

品名管理与扩展-工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国家战略框架研究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统一命名规则与判定条件筛选或拟定核准品名,并将核准品名与其他名称建立对照表。物品统一名称目录和命名法在美国与北约编目系统中,不仅在协同供应与跨国物流中显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它也成为一种新的国际物品描述标准,扩展到各类民间的工业与电子商务系统中。3)国家资源建设的战略措施缺失比较7.3.2中描述的4种名称,我国目前各类工业信息系统中,普遍采用的是零件品名和各类俗称,这种状况正与美国二战前的情况相当。

品名管理与扩展-工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国家战略框架研究

1)品名管理

为确保每项物品的名称表述一致,在其进入国家信息系统时要进行审核。根据统一命名规则与判定条件筛选或拟定核准品名,并将核准品名与其他名称建立对照表。核准品名作为国家信息资产列入《美国国家编目手册》(National Codification Handbooks,即H6手册)和《北约供应品名称目录》中,并给出其定义,赋予一个物品名称代码(INC)。再加上对其进行物理、化学与电气特征描述的数据。然后作为官方文件发布,供国内外的制造厂、经销商、社会实体和政府机构等使用。《北约供应品名称目录》是由北约主管信息标准化最高机构AC/135委员会发布的,按国际协定编制的所有带北约标识码的供应品核准品名字典。当一种供应品由多个国家生产时,就必须附上各国的标识,以作区别。NATO MANUAL ON CODIFICATION ACodP-3与美国H6手册兼容,但北约各国需要对物品目录下的多语种名称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维护。通过统一代码映射到各国的物品描述语言中。从而使用每个核准品名均与一个或多个国家供应品代码(NSC)建立联系。

H6手册也定义了与核准品名相参照的各类俗称。当厂商的产品名称找不到与之相对的核准品名时,才可作为例外采用非核准品名。

2)命名系统的发展

保证人与计算机都能一致理解物品名称,规范、完整的物品品名就由核准品名、基本品名、俗称和排除性说明、定义和不同语种间的对照表达等组成。物品统一名称目录和命名法在美国与北约编目系统中,不仅在协同供应与跨国物流中显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它也成为一种新的国际物品描述标准,扩展到各类民间的工业与电子商务系统中。

近年,美国开始构建国防架构(Department of Defense Architecture Framework,DoDAFEA)系统,其中以包括物品名称在内的主题词驱动系统为其研发重点。该系统建立起各类术语和词间关系为内容的知识体系,成为向国家工业领域语义资源体系发展的核心。在民用领域,美国与北约正积极与联合国等机构合作,推出与统一标准产品和服务分类(The Unirersul Standard Products and Services Classification,UNSPCS)体系相对照的物品名称与代码体系,实现从军方与政府电子商务到民间电子商务的扩展。

[建议与思考]

我国国家工业品名称信息资源建设现况分析

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工业物品名称的国家信息资源的统一建设与应用基本处于缺失状态。具体体现为:

1)国家战略信息资源观念的缺失

将工业品名称作为国家战略信息资源进行统一开发、管理与利用,这一观念目前我国仍未形成。无论学术界还是工业界,均未在此层面上深入探讨过,因其是个易被忽略的问题。历史上,美国也是经历了二战实际教训后才意识到这一点,才将物品命名与统一加工列入国家工业信息资源加工作业之首,并由此形成“国家信息资源”的观念。所开发的各类与名称相关的信息也受到相关的公共法、军事法、资产法等的保护。北约其他国家紧随其后,直接引进美国的成套经验与制度,通过行政手段,而非学术研究途径解决了这一战略问题。我国则需要先建立工业品名称、特征描述等信息为国家资产的观念,然后由国家主管部门牵头建设。同时,产业界、学术界与信息界等均应进行宣传,以建立其为国家战略资源的理念。由于国家信息资源观念的缺失,造成包括产品名称等对象在内的国家和企业两方信息资源的产权不明晰,没有“供应品”与“生产品”的区别,也就提供不出国家资源加工的各项具体要求,同时也无法明确“两化融合”的主客体问题,融合的收益、投入与回报等问题。

2)国家信息资源与管理机制的缺失(www.daowen.com)

物品名称(包括其定义)上升为国家信息资源后,可节省大量的社会成本,发挥信息的全局带动功能和整体效益。如在美国和北约集团,核准品名及其定义只需一次建立,就能在任何机构、任何国家的任何系统中使用。在我国,既没有物品“核准品名”的概念,也没有关于“供应品”的规范、统一定义的信息资源,一切放任于企业、机构与行业。信息系统建成主要是供计算机处理的,若不提供统一名称与规范定义,不从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特点、其与人类“认知”对象的巨大差异出发,则其应用就会大受限制,特别是在信息时代的人—机融合、机—机交流与互操作的环境中。

在管理机制上,美国和北约均规定,凡希望进入政府与军方采购渠道的物品生产企业,均需先行注册,获取统一的供应品名称与代码等法定资源,并确保向官方与相关用户提供的物品资源、操作手册、维修说明、相关数据与软件等中均统一采用。而我国的政府采购条例中尚无类似的对物品信息资源的制度性要求,从而导致物品信息采集过程中的标准化管理机制的缺失。

3)国家资源建设的战略措施缺失

比较7.3.2中描述的4种名称,我国目前各类工业信息系统中,普遍采用的是零件品名和各类俗称,这种状况正与美国二战前的情况相当。只是我国未经历过以大规模工业品生产及远洋物资供应为后盾的战争,工业信息不一致造成浪费尚未大规模显现而已。然而,这一危机的根源并未消除。

同时,物品对象统一名称、编码与定义系统若无国家作为一项基础设施投入建设,任何企业也无力解决此类问题。由于没有国家权威机构统一发布的物品核准品名及其代码与标准目录,更无一套详细完整、动态维护的俗称与核准品名的对照表,因此全国信息孤岛林立,G2B、M2B与B2B的建立难度极大,成本极高,风险较大,稳定性差。

4)国家物品信息资源平台的缺失

美国远在计算机发明之前,就以手工作业、纸质载体电报电话网络的原始信息条件建立物品的“中央编目档案”。扩展到欧洲后,通过北约编目系统形成全球最大的分布式物品名称信息资源平台。我国则因国家工业信息资源的总体平台缺失,造成各类企业、机构与行业的信息资源无所依托和无从整合的状态,它们间的规范化融合更无实现的。由于无法形成国家信息资源,两化融合就失去资产承载主体,融合的增值效应和总体指标均无从衡量。

上述问题均要在工业信息资源发展的国家战略层面中切实解决,才能指望我国的两化融合战略得以真正落实。

[本章小结]

本章论述了国家工业信息资源加工的第一个环节——对象命名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以及美国和北约系统建设中对各种物品名称(零件名、基本品名、核准品名和俗称)的种类与功能,相应的命名规则与处理要求,以及规范名称的编码、表述格式,非规范名称的映射,应用和管理体制等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