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银行理财产品,被宣传成高达10%—20%甚至30%的预期收益率,到期后发现,收益根本达不到销售人员介绍产品时所说的水平。
2014年,薛女士在天津一家银行购买了一款挂钩型的理财产品。银行销售人员告诉她,预期年化收益率能达到5.5%,考虑到这款产品收益比较高,薛女士就一口气买了40万元的产品。到期后,由于挂钩条件未达到设定条件,这款产品仅实现了2%的最低收益。
在全民理财时代下,各种投资诱惑背后可能潜伏着巨大陷阱。虽然监管层出台了多项措施剑指金融消费陷阱,然而随着金融创新步伐加快,新的金融消费陷阱也相伴而生。将金融维权进行到底成为投资者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具体可以按如下步骤来做:
首先,作为消费者,一定要保持理性头脑。随着金融行业的日益发展,普通百姓的财富管理渠道越来越多,财富增值空间也越来越大。很多消费者已经不再满足于银行存款所获取的利息收益。大多数人的视角已经转向高收益的财富管理模式。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财富管理模式和高收益诱惑,很多人迷茫了,在不经意间走入了不法分子设置的陷阱。所以作为消费者,如果决定要进入这个领域,就一定要保持冷静和理性的头脑。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分析财富管理模式,识破不法分子的诡计。
其次,作为消费者,要时刻为自己充电。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不法分子骗钱的手段越来越高明,而金融行业就是他们永远不愿放弃的沃土。作为消费者,如果要实施财富管理,就要时刻为自己充电,让自己永远远离不法分子的陷阱。
最后,作为消费者,要选择适合的财富管理模式。市面上的财富管理模式很多,风险性也参差不齐。消费者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
1.广告是个合法掏你钱包的小偷
广告效应是企业通过广告来影响消费者的行为,从而引导或者推动一种消费时尚。
有位喜欢用奢侈护肤品的女孩,新认识了一位做化妆品的朋友,就问他哪个品牌比较好。结果朋友的回答是:其实不管是多大的品牌,每款产品的成本只是10元左右,最多也不过40元。女孩听到后非常吃惊,问那怎么要卖那么贵?朋友说,化妆品最大的成本是广告,在电视打广告要几千万,请个明星又几千万,每年在广告上的成本就要过亿。
女孩不甘心,又问:“但有些大品牌用起来真的有差别哦!”
朋友说:“那就是10元左右的差别,有些品牌的成品一瓶也不到5元。很多新的成分,基本都是一些对人体无害的成分,当然有些是有一定的效果,但不会很大。其实有好多几十元的产品用起来不一定会比几千元的要差,有时都是利用广告跟消费者打心理战。”
女孩这才知道,自己原来一直在买广告。
你呢?身为消费者的你,是在买广告还是买产品?
广告是商家宣传的主要手段,商家的广告会千方百计吸引消费者注意并钟情于他的产品。无论商家的广告如何变化,其内容不外乎以下几种:宣传产品的优点;强调产品的与众不同,利用多数消费者潜在的追随时尚的消费心理,以产品某一方面的创新推动消费等。不管怎样,一定不要忘记一句话:羊毛出在羊身上。
如果你不愿意支付高额的广告费,那么在消费过程中,可以选择那些品牌已经建立很久,广告虽不太多但是口碑一直不错的品牌。还有一个原则是:尽量买本地出产的产品。本地品牌想要严重欺骗本地人是比较困难的,他们多多少少会有投鼠忌器的心理。同时,本地产品减少了运输和储藏环节,不用在电视台做广告投放,产品成本略低,在同样价钱下更物有所值。
有很多商家,为了招揽顾客做虚假广告,而消费者一般都不是行家,所以容易受到迷惑,上当受骗。价格的高低,不能说明真实的性价比,同样,广告更不能。宣传的文字,也只能见了十分信三分,而且商家提供给客户的种种诱惑,只是为了让你消费更多。
2.识破商家的用意,逃过折扣圈套
如今的市场促销手段中,最吸引人眼球的莫过于“打折”这两个字了。一逢节假日,商场的促销手段便是纷至沓来,令人眼花缭乱。消费者平日工作忙,只有在这个时候才有时间出来买些东西。精明的商人自然不会错过这个赚钱的好机会,所以只要是你要买的全在打折。有的人偏偏经受不住打折的诱惑,一看见这两个字便掏钱抢购。
打折的手段花样繁多,最直接的就是在商品价格栏上贴上“五折优惠”的标签,此外还有“满200元立减100元”“买一送一”“满200送100”等促销,外加“跳楼价”“放血大甩卖”等惨烈的字眼,目的只有一个,让消费者一看里面全是实惠,赶紧到我这来买。
等时间长了,“打折”的新鲜感退去了,细心的人不难发现,每逢节假日“打折”总会频率很高地出现在商家的卖场和广告里。所涉及的商品五花八门,折扣的程度各有不同,打折限定的时间宽泛,打折促销的手段创新,让人们心中禁不住产生疑惑:难道市场真到了“无处不打折,鲜见原价格”的地步了吗?
再者,有的商场几乎天天打折,打折广告接二连三,打折花样不断翻新。有时实行全场打折,有时部分商品打折,有时分楼层打折,有时按专柜打折,逢年过节打折,喜庆活动打折,某类产品专项打折,仿佛看不到不打折的时候,商家把利润全给了消费者,难道他们不过了吗?
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商家也不会做赔本的买卖,商家对利润的敏感犹如蚊子嗜血的本性。每一个打折的背后都有一笔精明的小算盘。(www.daowen.com)
拿返券来说,起始是有限制的,比如满100元返100券,如果你只买了99元的商品(有些99元的商品价格其实是商家有意定的),你就一定不甘心,会再买1元的东西获取那100元的返券。另外返券的使用范围是严格限制的,只能在商家限定的商品范围内购买,并不是说你拿到返券以后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一般来说日常消费品并不会出现在返券限定的购买范围之内,比如油盐米面天天都少不了,多多益善,可用返券并不能购买这些东西。
还有一种情况是,许多商家在打折之前,先把原来的价格提高,然后再给你打折。这样一来,有时候打折后的价格甚至比原来的价格还要高。或者是即使比原来的低,但也低不到哪里去,只是在原来价格附近徘徊而已。比如,某商品生产成本是300元,原来商店卖800元,这时,如果他给你打五折,400元卖给你,他还赚100元呢。但是,如果他先把原价格改写成2000元,然后再给你打个4折,800元卖给你。如果你不了解商品原来的实际价格,以为4折够合算的了,于是满口拿下。看着售货员“悲壮”的表情,你还以为捡到多大便宜了呢。
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说过“羊毛出在羊身上”这句话。以一个理财者的眼光来诠释商场所谓的“消费返利”,其实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张艳霞在一则宣传广告上看到一家大型家具城开业在即,为了酬谢顾客,提升自己的信誉,特推出消费1万元返2000元的优惠活动。张艳霞像很多得知此消息的消费者一样,在开业那天早早开车赶到家具城门口排队。
张艳霞在该家具城里选了一个衣柜、一套茶几、两个靠背沙发。售货员告诉张艳霞,因为她选的全是该商城里的纯红木家具,所以价格会比较贵一些。到结账的时候一算11500元。张艳霞当时就觉得太贵了,不过一想到商场里还有消费返利的优惠活动,也就没再说什么。
但是就算返了利,买这么几件小家具就花了9500元,张艳霞还是有点心疼。后来,她在别的家具城看到了和自己家一模一样的家具,初步算了一下,加起来也才不过9000元。张艳霞一下子就觉得自己还是被商家算计了。
张艳霞虽然多花了几百元,但至少买到的是真家具,这也算幸运的了。
林先生在一家家具城买到的几款家具全是仿品。搬回家以后,没过几天就被内行的朋友认了出来。林先生非常气愤,随即找到商家要求退货。商家拒不承认自己的家具是仿品,更不同意退货。无奈之下林先生拨打了消协的电话。经过鉴定,林先生买的几款家具确实是赝品。但是因为并无质量问题,同时又已经享受过“消费返利”的优惠活动,商家仍不同意退货。在消协的多次调解下,商家同意退还林先生1500元的损失金。
像张艳霞和林先生这样,被商家的“消费返利”活动吸引过去血拼的人不在少数,被骗被蒙了之后很多人只能生闷气。很多不负责的商家,会拿残次品来以次充好,或者干脆在真货中掺杂着假货出售,而且会事先给消费者打预防针:优惠返利商品不提供退换货服务。甚至有的商家会非常不讲道理地说“参加优惠返利的商品,如果有质量问题本商场概不负责”。谁让自己当初只把眼睛放在了“返利”两个字上呢!
类似“买150元返50元、买200元返80元、来买就送、积分换彩电”等等之类的“消费返利”活动,一到过节的时候就被商家炒得沸沸扬扬。商家以一种看似“大出血、大血拼、跳楼价、赔本赚吆喝”等不赚钱的行为销售商品,实际上是狠赚一把的好机会。
消费者要想不掉进商家精心编造的“消费返利”的“温柔陷阱”里,就应该提高自身的识别能力,自主购物,理性选择,该出手的时候才出手,不是自己需要的商品千万别去凑热闹,别被商家牵着鼻子走。
3.天下真的有“免费的午餐”吗
某大酒店开业,在电视和报纸上做了一个广告,称开业当天全天免费。有几个好友当天正好闲来无事,便相约去吃这顿“免费的午餐”。去吃饭之前大家都兴致勃勃的,吃完饭后却一个个闷闷不乐,为什么?原来酒店所说的全天免费,并不是让你随便吃。根据酒店的规定,每人免费供应一份套餐,所谓的套餐不过是一碗米饭、一个小菜、一小碗鸡蛋汤而已,如果想要吃其他的,就得自己掏腰包。
看来,全天免费只是酒店的诱饵而已。再看酒店里人满为患,大家都是冲着这免费来的。虽然被骗了,但有火还没地方发,谁叫你来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人家广告上明明写着“解释权归酒店所有”,虽然字很小,不太醒目。再说你也不好意思理论,为了吃人家的免费餐,还要人家管你吃个够?大庭广众之下,面子上也过不去呀。送的免费餐吃不饱,只好自己再点些炒菜、酒水,一结账,几百块钱花出去了。这顿免费餐吃得还真不便宜。
作为商家,追求的都是利润最大化,他们为什么要给你提供免费午餐呢?
但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相信这样的事情。原因何在?因为虽然每一个人都是经济人,也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是,经济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在利益,尤其是能轻易获得的利益面前,人们就容易失去理性。
一次,黄先生骑自行车逛街,看到街边有许多人在购买补酒和其他保健品,他停下来看看,只见前面写着几个大字:“免费检查身体。”黄先生于是也排好队等着检查身体,通过仪器的检查,竟然发现他的肝、胃、肾等都有点毛病。为他检查身体的穿着白大褂的“大夫”对他说:“我们这里有不少调理身体功能的保健产品,就如强心健胃酒、补肾益脾酒等很好的补品,只要你喝上10瓶,保证身体会得到很大改善,喝上20瓶,你就会变得相当强壮。”听了大夫添油加醋的一番话后,黄先生果真买了两瓶。后来,他喝了这两瓶酒并没有什么反应。想想,可能自己上当了。
我们上面谈到,现代社会是高度分工协作的社会,所以,大多数人都要用自己的劳动赚来的钱换取自己所需要的生活物品,即我们购物就是一种等价交换的过程,是用自己等量劳动赚取的钱去换取等量劳动的物品的过程。换句话说,我们付出了多少,我们就能得到多少,不可能我们没有任何的付出就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很多酒吧里花生米是免费的。可是你注意到没有,花生米可随意索要,饮料则贵得很,连一瓶矿泉水都要好几块钱。按常理,花生的生产成本要比水高,酒吧为什么要这么做呢?理解这种做法的关键在于,弄明白水和花生米对这些酒吧的核心产品——酒精饮料的需求量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花生和酒是互补的,花生吃多了,会有干渴感,要点的酒和饮料也就多了。相对于酒和饮料的利润来说,花生是极其便宜的。多吃花生米能带动酒和饮料的消费,而酒吧主要靠酒和饮料来赚取高额利润,所以,免费供应花生米只是为了提高酒吧利润而已。
反之,水和酒是不相容的。水喝得多了,要点的酒类自然少了。所以,即使水的成本很低,酒吧也会给它定个高价,减弱顾客的消费积极性。
免费的花生米实际上是引导顾客多消费酒水而已。酒吧的做法正是应了那句老话: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