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从诞生之初起,由于其属性和渠道的关系,客观上讲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文化载体。它作为主导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通道,既是喉舌也是传声筒,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文革”的结束、改革开放的到来,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电视开始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中,而这一时期的电视文化的主导者们却带有明显的精英文化的属性,他们对于电视本体的创作规律和传播规律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这一时期的电视剧、电视文艺节目都产生了大量优秀的探索实践的案例,而这些实践和案例都往往带有精英文化的属性,它们承袭自电影、文学或者其他艺术样态的精华与属性,带有明显的个人化的烙印,同时在艺术表现手段和思想内核上追求深度的探求或者思辨,精英主导电视文化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
而后进入90年代,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社会文化生活也日渐开放,电视制作的方式和理念也逐渐开始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电视的娱乐功能开始得到释放,电视不再是人们接受教育或是进行艺术鉴赏的渠道,而是释放压力、获得简单娱乐的重要方式。“欢乐”开始公开地被纳入节目的核心属性和功能当中去,草根娱乐开始登堂入室。这种电视文化的草根化从“超女”开始被极大地释放,草根和平民开始登上电视荧屏,成为电视的绝对主角,电视成为大众狂欢的最佳场所,草根占领荧屏让精英文化倍感焦虑和惶恐,进而引发出21世纪的第一场社会文化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失落的精英文化对强势崛起的大众文化的一种讨伐,但现实就是电视的大众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特别是随着市场化和商品化属性的进一步开掘,更助推着这种大众属性的巩固和加强。(www.daowen.com)
精英文化的失落与大众文化的崛起,这是中国电视文化属性在当代变迁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并且一直延续至今,电视已经成为大众文化的一种载体,这到如今已经成为一种共识。然而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以及一直伴随左右的主导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处于博弈的状态,或合作或对抗。在电视综艺领域这种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博弈同样表现得特别明显,对抗与妥协成为伴随着整个电视综艺发展历程的关键词。大众文化在取得压倒性胜利的同时,也要看到随着社会文化的逐渐多元化以及渠道技术的不断发展,精英文化在电视中的复兴、蓬勃与发展也不是没有可能,电视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是一种必然,电视综艺多元化的审美取向也是一种可以预见的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