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市场环境:电视综艺发展与风险

市场环境:电视综艺发展与风险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电视综艺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综艺内容也成为继电视剧之后走市场路线的节目内容,制播分离在这一阶段开始成为综艺领域的一种趋势。资本在这一阶段开始进入综艺行业,综艺内容的市场价值也得到进一步释放,以大投入、大制作为主要特点。从2014年开始,传统体制内人才离职潮成为一个受到很大关注的行业话题,他们或者自己创业,或者加入社会化公司与视频网站,成为市场化内容制作和生产者,开始进入市场进行打拼。

市场环境:电视综艺发展与风险

随着电视综艺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综艺内容也成为继电视剧之后走市场路线的节目内容,制播分离在这一阶段开始成为综艺领域的一种趋势。资本在这一阶段开始进入综艺行业,综艺内容的市场价值也得到进一步释放,以大投入、大制作为主要特点。由于节目体量的不断增大以及节目数量的猛增,制播分离也成为电视平台整合市场资源的一种必然选择,各类社会化的综艺节目生产和运营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而一些体制内的生产和制作者们开始纷纷离开到市场上进行打拼,补充着社会化的生产力量。

可以看到,市场化发展对于综艺产业确实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资本的进入让综艺节目改变了以往小成本小投入的状况,让大投入大制作成为可能,对产业链各个端口的迅速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要看到,市场化在这一时期里也往往容易陷入非理性,对于热门节目类型的盲目追逐、对于大明星的追捧以及产业链衍生出来的一些灰色地带如收视率造假等问题也相继出现,事实上在破坏着整个产业生态的发展,也为市场本身带来更多风险。

(一)电视综艺进入亿元时代、制播分离成大势所趋

以往中国的电视综艺都是由电视台自己组织生产,从投入到制作人员的配给基本上都隶属于台里,90年代末开始有一部分制播分离的案例出现,一些社会化公司也开始涌现,但是基本都是以承制为主,并且不是主流,受限于政策因素,综艺领域的制播分离一直没有得到较大的发展。

直到《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浙江卫视与灿星制作共同投资、制作、运营,开拓出全新的制播分离的商业模式,对赌分成模式让社会化公司有了更多获取利润的空间,改变以往只是简单赚取制作费的模式。而像《中国好声音》这样的现象级节目所释放出的巨大的广告能量与市场价值也让资本敏锐地嗅到了商机,于是随着几档大型季播节目如《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的带动,中国电视综艺开始进入“大”时代。

“大”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投入量级的不断增大,动辄上亿的投入几乎成为大型季播节目的标配。特别是随着明星真人秀的受追捧以及市场对大牌明星的无节制追逐,让明星片酬价格在这一时期里得到疯狂的增长,并逐渐演化为明星片酬占据综艺节目绝大部分投入,实际上是资本带来的畸形的发展状态。

综艺市场的制播分离在这一时期成为一种发展的大趋势,一方面大型综艺必须依靠资本和社会化力量才能够支撑运转,特别是随着综艺节目时段的不断拓展,卫视综艺节目的数量呈几何式增长,需要与社会化公司进行合作。包括浙江卫视、江苏卫视、东方卫视、北京卫视、深圳卫视等各大卫视都开始大规模以制播分离的方式来进行综艺内容的补充和运营,而一向拥有较强制作实力的湖南卫视也在2016年开始开放平台,首档制播分离的综艺节目《旋风孝子》在2016年一季度上档,2017年湖南卫视的这种制播分离的尝试进一步扩大,数档制播分离的节目将在这一年上档。

表5-4 这一时期部分明星参加真人秀节目片酬(整理自媒体公开报道)

而在市场和资本的推动下,产业链上各个端口的社会化力量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一大批社会化制作和运营公司在这一时期纷纷涌现,包括灿星制作、蓝色火焰、世熙传媒、欢乐传媒、合宝娱乐、千足传媒等节目内容制作和运营公司在这一时期出现,一些传统的电视剧和广告公司也开始涉足综艺领域,比如华录百纳就收购了蓝色火焰进行综艺内容的运营,而蓝色火焰则是从广告代理公司起家。随着综艺产业市场化的发展,产业链各端口也出现不断细分化和市场化的现象,包括综艺节目的后期制作、前期编剧、现场执行、舞美灯光、宣传营销等各个端口都有专业化的团队和公司涌现,诸如专注于后期制作的BKW、星驰传媒、爆谷传媒等是伴随着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公司,在市场上有着自己的独特价值。

表5-4 这一时期表现活跃的社会化节目制作和运营公司

续表

(www.daowen.com)

综艺节目市场化和制播分离的趋势之下,也随之出现了另外一个现象,就是体制内人才向市场的流动。从2014年开始,传统体制内人才离职潮成为一个受到很大关注的行业话题,他们或者自己创业,或者加入社会化公司与视频网站,成为市场化内容制作和生产者,开始进入市场进行打拼。

这一时期,包括原浙江卫视副总监兼节目部主任杜昉、浙江卫视原总监夏陈安、《奔跑吧兄弟》总导演岑俊义,江苏卫视副总监兼项目部主任王培杰、江苏卫视副总监兼总编室主任侍浩军,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总导演谢涤葵、《花儿与少年》总导演廖珂等纷纷离职,他们中的大部分选择自主创业,如王培杰创办了远景影视、岑俊义创办了乐禧传媒、谢涤葵也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晳悦传媒,哈文和李咏创办了酷娱影视,其中有很多还与原任职平台继续保持合作关系。有的也加入到互联网中,在2015年左右,行业里形成了一股传统媒体人向互联网大迁徙的潮流,先后有包括马东、陈伟、郑蔚、王平、王晓晖等传统广电的媒体人加盟互联网,其中,王晓晖更是从央广副台长的职位上跳入新媒体,王平则是从湖南广电副台长的职位离开转市加盟新媒体,因而受到了很大的关注。

人才的流失是这一时期电视平台面临的一大问题,一方面是越来越开放的平台;一方面则是人才的流失以及对平台空心化的担忧,如何解决这样的困境成为大部分广电媒体面临的难题。但总体来讲,开放平台、制播分离和市场化发展则是一种必然且不可逆的趋势。

表5-5 这一时期跳出体制的媒体人

(二)市场机遇和风险并存,行业加速洗牌

综艺节目的市场化发展带来了这一产业本身的繁荣发展,使其在短期内得到了强劲的发展动力,无论是产量还是样态综艺节目在这一时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市场本身的发展也为身处其中的参与者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一些团队和个人在其中也实现了迅速的成长。

但是也应该看到,在这一时期极速的市场化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资本化带来的非理性发展的现象,在表面繁荣之下实际上存在着不少泡沫化的现象。综艺节目产量每年都在极速增长,2014年以后每年都有数百部综艺节目登陆电视荧屏,但真正优质的节目却凤毛麟角;高速发展的综艺行业却显现出人才严重不足的现象;而在资本泡沫化的催动下,综艺行业进入了对大明星和模式节目的无节制疯狂追逐,反而失去了内容创作的根本,而收视率造假等问题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涌现,对综艺产业根本上造成戕害;真正专注于内容的公司越来越少,并且真正有能力在市场上立足和长远发展的公司也非常少,行业进入加速洗牌的过程。

资本和市场化为综艺节目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和动力,让综艺节目的生产进入大投入时代,这对于精品化内容的制作有一定的助推作用,但被资本催熟的中国电视综艺产业却也很快陷入非理性发展的境地。

首先,就是产量过大与产能不足的矛盾,2014年开始,中国电视综艺每年都有超过数百部上档或者计划上档,但真正优质的节目却只占其中一小部分,中国观众每天被各类综艺节目轰炸,但还是感觉缺少好的节目内容,数量的提升并没有带来整体质量上的提升。中国电视综艺产业迅速发展,但生产力却没有跟上发展的速度,呈现出生产力整体不足的状况。

其次,资本的催动,让快速变现成为很多团队和公司的必然选择,因此很多节目在没有完全得到有效论证的前提下就匆忙上档,制作水准差强人意,很多甚至违背了节目生产传播的规律。例如对大明星的无节制的狂热追求,明星成为说服打动广告商的有力武器,却并不是从节目本身出发去挑选嘉宾,同时也助长了明星价格在这一时期的疯长,明星动辄数千万甚至上亿的片酬费用,也成为很多节目不能承受之重,减少制作成本成为一些节目的一种选择,也在戕害节目本身的内容品质。

再次,资本一定程度上也催动电视综艺节目的生产逐渐演变成了豪赌。电视平台为了降低风险,将广告招商的能力视为选择与社会化公司合作的一个重要条件,而为了快速获得广告商,制作方不惜花大价钱砸明星,真正对内容的关注越来越少,而为了满足广告商对收视率的需求,很多公司也开始大肆操作假收视率,收视率造假与明星天价片酬,逐渐成为综艺产业发展的两大毒瘤。而在这样的豪赌之下,真正获得观众认可的节目很少,真正获得市场认可的也在少数,风险也开始显现。

在资本和市场趋于理性之后,综艺节目的生产和制作也开始趋于冷静,市场必然经历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真正对内容有布局和耕耘的公司才有机会脱颖而出,而那些试图从中赚快钱的公司和个人也必然在大浪淘沙之中被淘汰整合掉,而这种淘汰和整合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并且还在继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