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电视综艺发展史:政策调控引导发展

中国电视综艺发展史:政策调控引导发展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政策对于综艺节目的发展发挥着调控引导的重要作用,而在电视综艺发展的爆发期里,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事实上也影响了这一时期综艺节目的发展走向。总体来讲,对歌唱类节目、亲子类节目、明星类真人秀节目进行调控是这一时期政策调控的主流,而鼓励自主原创、多样化发展,限制对引进节目的制作,则成为这一时期政策走向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加强管理调控,引导真人秀节目健康发展。

中国电视综艺发展史:政策调控引导发展

政策对于综艺节目的发展发挥着调控引导的重要作用,而在电视综艺发展的爆发期里,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事实上也影响了这一时期综艺节目的发展走向。可以看到,这一时期在综艺节目领域的调控政策不断出台,对某一时期综艺节目领域的非理性发展的现象进行了调控,而现象级节目的频出也让这一时期综艺领域的非理性发展的现象不断涌现,因此自上而下的调控政策的出台就成为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总体来讲,对歌唱类节目、亲子类节目、明星类真人秀节目进行调控是这一时期政策调控的主流,而鼓励自主原创、多样化发展,限制对引进节目的制作,则成为这一时期政策走向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一)“限娱”趋势进一步加强,真人秀成为重点调控对象

事实上,对于娱乐节目的引导和调控在中国电视综艺节目进入发展期以来就一直存在,对同质化和低俗化现象进行引导是过往调控政策主要的内容和目标。而在这一时期,同样出现了许多非理性发展的现象,同质化跟风现象依旧严重,几乎每一次新的节目类型兴起之后都会带动大批节目的跟随,歌唱类节目、亲子节目、明星真人秀节目等无不是如此。因此对这三类热门节目带动的非理性发展现象进行调控就成为这一时期政策调控的主要方向。

1.歌唱类节目受到调控,进黄金档需取得牌照

2012年,随着《中国好声音》的热播,歌唱类节目再次在中国复苏,而湖南卫视于2013年年初推出的《我是歌手》大火再次将这种歌唱类节目的热潮点燃。2013年成为歌唱类节目的大年,数十档歌唱类节目在这一年同步被推出,特别是在暑期档,歌唱节目扎堆出现,满屏尽是歌唱节目的身影。

为此,2013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歌唱类选拔节目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歌唱选拔类节目实施总量控制和分散播出的调控政策。《通知》里表示,此次调控的原因主要是“目前歌唱类选拔节目存在总量偏多、形态雷同、铺张奢华、夸张作秀等问题”。可以看到,这一被戏称为“限歌令”的调控政策也主要针对这几个方向。

首先,避免节目奢华雷同;提出歌唱类节目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不能一哄而上、跟风模仿。要求在2013年当年各平台一律不再进行歌唱类节目的制作,已经开始制作的推迟到第四季度。到同年9月,限令进一步升级,总局要求2014年仅有四档此类节目进入黄金档,每季度安排一档,而其余歌唱类节目均不得在晚上10∶30之前播出。歌唱类节目进入黄金档需要取得牌照,2014年,一季度《我是歌手》、二季度《最美和声》、三季度《中国梦之声》、四季度《梦想星搭档》成为进入黄金档的四档歌唱节目。由于无法进入黄金档,歌唱类节目2014年在数量上迅速减少,歌唱类节目调控作用明显。

其次,在此次“限歌令”中也明确规定了对参赛选手、主持人、评委、嘉宾做好引导和把关,导师点评要有专业性和针对性,避免夸张作秀、不能喧宾夺主,同时,不能为夺眼球煽情作秀、夸张搞怪或者渲染悲切情绪。事实上,这些规定在上一轮对选秀节目的调控当中就有所涉及,而这一轮对歌唱节目的调控进行了进一步的强调和细化。

再次,鼓励原创节目,实施优先备案。这一轮歌唱类节目的热潮也伴随着引进节目的热潮,因此总局此次调控政策也对原创节目进行鼓励,要求各卫视大力进行自主创新,对于原创节目采用优先备案、评奖倾斜等鼓励措施,同时对于引进模式节目进行严格管理和调控。

可以看到,此一轮对歌唱类节目的调控,效果非常明显。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歌唱类节目的数量明显减少,这一轮歌唱类节目的热潮开始逐渐消散。

2.真人秀类节目调控进一步升级

随着《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真人秀节目的热播,从2014年开始,真人秀节目开始火热荧屏,特别是明星参与的韩式真人秀节目受到市场的追捧,各大平台陆续推出多档明星类的真人秀节目,真人秀节目在这一时期进入同质化和非理性发展的阶段。节目内容有意思但没意义,明星作假、作秀现象频发,普通人彻底退出电视综艺等现象成为这一时期真人秀节目发展的重要特征。

针对这些现象,总局首次专门针对真人秀节目出台了调控管理政策。于2015年7月22日推出《关于进一步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俗称限真令),对真人秀节目从内容到价值进行调控引导。纵观这一“限真令”,总体方向包括六点:

(1)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好真人秀节目的价值引领作用。要求真人秀节目的环节设置、人物言行、情境故事等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特别提到道德建设和婚恋情感类真人秀节目不能故意以激化矛盾来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也不能以考验和测试的名义来制造、展示人性之恶,同时还对参与嘉宾的道德操守进行了规定,不允许邀请有丑闻劣迹和吸毒嫖娼等违法行为的明星参与节目。

(2)真人秀要挖掘展示思想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要求真人秀节目要贴近火热的社会现实,防止把节目办成脱离现实、脱离群众的无聊游戏、奢靡盛宴。总的来讲,要求真人秀节目在有意思的同时要不断追求有意义。

(3)大力推进和鼓励创新创优。要求真人秀节目坚持以我为主、开拓创新,鼓励原创节目模式,对引进节目模式数量进行严格调控,避免过度集中在某一国家或者地区,同时加大对变相引进模式的治理力度,实际上对这一时期一窝蜂引进韩国节目的现象进行了遏制,而对于以联合研发为主打的变相引进方式也将进行管理。

(4)避免过度明星化、关注普通人。提高普通人参与真人秀节目的比例,不能把节目办成拼明星和炫富的场所,要求节目力戒铺张奢华、坚持节俭办节目。

(5)坚决抵制低俗和过度娱乐化倾向。要求真人秀不应该成为低俗的娱乐秀场,要体现真实和真诚,在环节设计上要真实,同时防止明星嘉宾作假作秀,减少未成年人参与节目,注意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6)加强管理调控,引导真人秀节目健康发展。“好节目进入好时段”,并要求通过黄金时段节目备案制、各类评奖评优的方式来达到倡优抑劣、科学调控的目的。实际上是从一系列管理调控的手段入手对真人秀节目进行调控。

可以看到,此次“限真令”主要是针对明星类真人秀泛滥以及其内容、导向存在的一些问题而出台的,对真人秀的内容、导向、参与嘉宾、创意来源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控和引导。此“通知”一出,各真人秀节目在嘉宾选择和内容设计等方面都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把控,真人秀从数量到质量上的非理性发展的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www.daowen.com)

3.未成年人、星二代参与节目受到限制

《爸爸去哪儿》的火爆带动了亲子类节目的热潮,一大批由未成年人参与的节目在这一时期相继上档,特别是有明星二代参与的节目更是大量涌现。针对此类现象,2016年4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通知》,对真人秀节目的数量、内容、播出时间等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控,严格控制未成年人参与真人秀节目,不得宣传炒作明星子女、防止包装造“星”、一夜成名。

这个被俗称为“限娃令”的“通知”,要求对有未成年人参与的节目进行严格把关,各时段上档的未成年人参与节目都需要向总局备案并获得审批,而未成年人参与的真人秀节目原则上不能进入黄金时段或者次黄金时段播出,并提出原则上不允许制作播出明星子女参与的真人秀节目。

这一限令的影响是巨大的,在2016年荧屏上的未成年人参与的真人秀节目基本都消失了,《爸爸去哪儿》转战网络,而湖南卫视原本在计划当年播出的《妈妈是超人》也改在芒果TV播出,浙江卫视老牌节目《爸爸回来了》以及打算上档的《小鬼来当家》均搁浅不播,而江苏卫视原本计划上档的明星亲子类厨艺节目《加油小当家》第二季也并没有继续制作播出。

电视平台上的亲子类节目在限令的作用下几乎消失殆尽,一些品牌化的亲子类节目开始转战互联网,如《爸爸去哪儿》《妈妈是超人》等,而由东方娱乐联合腾讯视频制作的《放开我北鼻》也成为网络亲子综艺的代表作。

(二)鼓励多样化发展,自主创新成关键词

同质化长期困扰着中国电视人,掣肘中国电视发展,在综艺节目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一类节目兴起之后,就会迅速被复制跟随,进而进入泛滥和非理性发展的状态。在这一阶段,由于综艺节目的爆发式发展,同质化现象表现得尤为明显。在短短的四五年时间里,已经先后经历了歌唱类节目、亲子类节目、明星真人秀类节目、喜剧类节目等好几轮发展的小高潮,在有些领域,非理性发展的现象表现明显,因此对节目同质化现象进行调控、鼓励多样化发展就成为这一时期限令的一个重要的方向。而随着引进类节目在中国的成功,引进模式节目受到追捧,从欧美到韩国,国际上经典和创新的节目模式在这一时期里几乎被中国的电视行业所引进殆尽,为了扭转这种现象,从政策上进行管理调控,对引进热潮进行限制、鼓励自主创新成为政策的重要方向。

1.丰富节目类型、做好备案工作

2013年,随着以歌唱类节目为代表的娱乐节目进入同质化发展的状态,以及国外模式节目被疯狂引进,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从丰富节目类型和加强自主原创的目的出发出台了《关于做好2014年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编排和备案工作的通知》(2013年10月12日下发),对这一阶段综艺节目领域的非理性发展的现象进行了调控。

这一被称为“加强版限娱令”的通知,实际上是对此前出台的“限娱令”的补充和细化,首先要求优化节目结构、丰富节目类型,对上星综合频道播出新闻、经济、文化、科教、生活服务动画和少儿、纪录片、对农等类型节目的播出比例进行了规定,要求最少不低于30%,同时要求在每天的6∶00~24∶00之间安排道德建设类节目的播出,同时要求每天6∶00至次日1∶00之间,至少安排播出30分钟的纪录片,而在8∶00~21∶30这一时段里,至少播出30分钟的国产动画或少儿节目。

与此同时,《通知》还对模式引进节目进行了严格规定,要求上星综合频道每年新引进的国外模式节目不超过一档,并且当年不得安排在19∶30~22∶00之间的黄金时段进行播出。《通知》要求各上星综合频道每年实行年报制度,对各项规定、指示的具体履行情况通过年报进行报告,总局进行审核,并安排奖惩。

《通知》还要求从2014年开始任何时段播出的新闻类、道德建设类、歌唱选拔类、晚会类、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要进行提前备案,提前申报备案的时间是两个月,而每天在19∶30~22∶00的黄金时段播出的娱乐类节目,包括婚恋交友类、才艺竞秀类、情感故事类、游戏竞技类、综艺娱乐类、访谈脱口秀、真人秀等类型的节目,需按规定履行备案手续。[3]而对于歌唱类节目每季度择优一档进入黄金档,电视晚会在节假日期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台的规定,也是在此次“加强版限娱令”中提出的明确要求。

2.控制引进节目、鼓励自主原创

随着《中国好声音》《中国达人秀》《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一大批引进国外模式节目的走红,国外模式节目开始受到中国电视市场的欢迎。在这一时期里,引进类节目经历了一个从欧美到韩国的发展过程,事实上,国外经典以及新创的模式节目几乎都能够在中国找到本土化版本,而这一时期大部分的综艺节目背后都有国外基因,要么直接引进、要么借鉴复制,原创类节目失去了生存的空间。

为了扭转这种形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先后出台的多个政策当中都对国外引进类节目进行了调控,包括《关于做好2014年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编排和备案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等都有关于限制引进类节目数量、播出时段等的规定,引进类节目被要求要严格履行备案制度,一些变相引进的方式也被严格控制。2016年6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再次发文,对引进节目进行限制的同时,对原创类节目进行鼓励,《关于大力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工作的通知》一文对加强自主创新、920时段编排、引进模式节目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明确。

这一《通知》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出台了引进类节目管理的细则,首先对引进类节目的数量进行了进一步的控制,要求“上星综合频道每年在19∶30~22∶30开播的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过两档。每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每年新播出的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过一档,第一年不得在19∶30~22∶30之间播出;”[4]同时再次重申上星综合频道引进播出国外模式节目都需要提前两个月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申请备案。

而《通知》也对“联合研发”的方式进行了规定,要求由境外人员担任主创或发挥主要作用的节目,如中方未取得完全的知识产权,视为引进类节目进行管理。同时,《通知》也鼓励将920时段作为原创节目创作的重要基地,研发不同类型的节目,而同一档真人秀节目原则上一年只制作播出一季,防止资源的过度消耗。这一《通知》堪称是史上最严格的对引进模式类节目的调控政策,同时也可以看到总局在鼓励自主原创方面的决心和力度。

同时,从2016年开始,由于广电领域的政策以及政治因素的影响,韩国元素在很多电视综艺节目中开始趋冷,一些引进的韩国模式节目也开始进行改动变为原创节目,而一些韩国制作人也开始逐渐退出中国大陆市场,“限韩”成为这一年的一个关键词。

纵观这一时期的政策环境,疏导同质化乱象和限制引进节目鼓励自主原创成为两个重要的方向,在每一阶段又有针对当时发展状况的不同维度的政策出台,对中国电视综艺的节目类型、市场进行调控和引导,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电视综艺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桎梏和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