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电视综艺发展:内外夹击,综艺节目成竞争主体

中国电视综艺发展:内外夹击,综艺节目成竞争主体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综艺节目的市场价值空间得到释放之后,开始成为各大平台发力的重心。综艺节目成为这一时期各大平台竞争的主体,而综艺节目从受众、时段到市场空间的抢夺都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其次,卫视之间的竞争进入以综艺节目为竞争主体的阶段。

中国电视综艺发展:内外夹击,综艺节目成竞争主体

从2012年开始,随着《中国好声音》等大型综艺季播节目的兴起和发展,中国电视综艺开始正式进入大片化和主流化发展的阶段。综艺节目的市场价值空间得到释放之后,开始成为各大平台发力的重心。电视综艺制作和播出模式的特点,也让其对频道和平台本身的品牌塑造发挥更大的价值,因此电视综艺在这一时期成为各卫视品牌竞争的主体,并且随着电视综艺的投入越来越大,竞争和准入门槛越来越高,由于其对市场和观众挤占,也进一步加剧了卫视发展的马太效应。综艺节目成为这一时期各大平台竞争的主体,而综艺节目从受众、时段到市场空间的抢夺都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

电视端口的竞争越发激烈的同时,以视频网站为代表的网络视听新媒体也在这一阶段不断崛起发展,从版权内容到自制内容先后开始发力,而网络综艺类节目开始成为这一时期新媒体竞争的重点领域。网络综艺内容的发展对综艺节目整体的发展带来不小的影响,一方面从渠道、受众、人才、市场等方面与传统的电视综艺形成强势竞争的态势;另一方面也扩展了综艺节目新的传播内容与样态,给综艺节目的整体发展生态带来影响。

(一)综艺成卫视品牌竞争主体,马太效应加剧

电视剧、综艺节目和电视新闻向来被看作是卫视竞争的三驾马车,构成一个频道发展的基本内容和根本动力。而在这一时期,由于综艺节目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可以看到的一个重要现象是,综艺节目成为平台竞争的主力军,在三驾马车中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从收视率和影响力上对卫视品牌建构产生绝对性的作用。

湖南、浙江、东方等卫视平台都因为综艺节目的发展而使得品牌形象不断得到强化,卫视之间的竞争格局也因为综艺节目的发展而发生了一定的变动。综艺内容成为卫视竞争的主体,各大平台开始将资源投入到综艺节目的生产与制作当中。但由于综艺节目大投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竞争门槛也不断提高,动辄上亿元的投入让一些后进的二三线卫视失去了竞争的可能性,平台之间的马太效应在这一时期也因为综艺节目的发展而变得越发严重。

1.综艺节目助推卫视品牌建设,成平台竞争主体

这一时期的卫视已经进入高速竞争的时期,上星频道众多,但大部分平台已经失去了全国性竞争的能力和可能性。但卫视第一阵营的竞争,在这一阶段反而进入了异常激烈的时期,卫视格局也在发生着变化,而此变化与综艺节目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综艺节目的发展成为卫视品牌竞争的动力,推动卫视的品牌建构。在这一阶段里,几档现象级节目的相继涌现,都为相关的平台带来了巨大的价值回报。除了收视、广告等不断突破过往的大体量的回报之外,现象级综艺对卫视品牌建设的力量也是巨大的。

浙江卫视凭借《中国好声音》(2012年首播)、《奔跑吧兄弟》(2014年首播)两档现象级节目而稳居一线卫视的行列,持续居于卫视前三强的位置,也让浙江卫视在歌唱节目以及户外真人秀领域占据了强势的地位、累积了生产能力。

东方卫视在这一时期也开始发力发展和布局综艺内容,多点布局喜剧类、脱口秀类和户外真人秀类节目的策略也收效颇丰,包括《欢乐喜剧人》《笑傲江湖》《金星秀》《今晚80后脱口秀》《极限挑战》《花样姐姐》等节目在相关类别中都取得不俗成绩,其中几档也成为标杆性节目。综艺策略的加持成功帮助东方卫视从2016年开始进入一线阵营,搅动了多年来已经相当稳定的卫视发展的格局,在一些城市网的数据中进入第三的位置,这种势头依旧还在延续。

湖南卫视向来是在综艺节目领域发挥着引领性的作用,在这一时期里,湖南卫视综艺内容也产生过包括《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在内的爆款节目,在综艺类型和产量上保持在较高的量级,也因此一直坚守在省级卫视第一的位置上,但也因为综艺领域的不断发展,其与第二三名卫视之间的距离事实上在缩小。

其次,卫视之间的竞争进入以综艺节目为竞争主体的阶段。随着综艺节目的市场和品牌价值在这一时期里不断得到释放,一档大型季播节目的投入产出往往在数亿元以上,而爆款级的节目收视率基本都能够达到百分之二三以上,通过微博、微信等渠道发酵的话题量也非常巨大。从收视率、关注度再到市场回报,综艺节目的潜力都得到认可和释放。尽管在这一阶段,综艺节目的发展确实存在一些非理性和过热的现象,但其已经成为竞争的主体领域,却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可以看到,卫视周末的黄金时段以及晚间时段,基本都被大型季播节目所承包,而季播综艺也开始有向周间时段扩展的趋势,多家卫视都在周间时段开始培养自己的综艺内容。

与电视剧相比,综艺节目对于平台的品牌捏合度事实上要更高,由于电视综艺的生产制作一般属于定制模式,平台会根据整体发展战略与调性进行布局。在这一时期,在综艺节目的创作、传播、运营上各家卫视都投入了最大的资源,很多卫视都是集频道之力去打造大型的品牌节目,而几档现象级节目在这一时期里高频率的出现,也与这种资源上的投入和匹配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的制作和运营,就集合了湖南卫视频道多个节目生产团队的力量,进行整建制的投入,匹配到的营销资源也是非常巨大的,为这档节目的成功提供了动力和基础。

2.竞争门槛提高,马太效应加剧

综艺节目在这一时期发展成为卫视竞争主体,每年各大卫视的发展战略编排中,综艺节目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综艺节目的竞争一定程度上继续拉开了卫视之间的差距,大体量、大投入的综艺节目成为很多二三线卫视不能承受之重,逐渐失去了参与竞争的资格和能力,而这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平台之间的马太效应进一步加剧。

从《中国好声音》开始,综艺节目进入了大投入、大产出的“大”时代,特别是随着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兴盛,综艺节目的制作投入成本持续走高,这背后还有资本这只看得见的手在不断推波助澜。因此要加入周末档的竞争,大型综艺节目基本上都在上亿元的投入量级,而综艺节目的变现模式基本上还是以广告为主,而收视率又是广告变现的硬通货,对于二三线平台来说,其收视水平和广告变现的能力还不足以达到这样的量级,广告市场和资本市场都得不到认可,基本没有持续产出大型综艺季播节目的能力,也就相当于失去了参与竞争的可能性。

因此,在这一时期,一线卫视和二三线卫视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开,无论是从收视率和关注度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品牌度的角度去考察,前十以后的卫视平台影响力逐渐走低,而位处前五的一线平台阵营则聚集了更多的观众和市场资源,平台之间的竞争也基本发生在第一阵营当中。(www.daowen.com)

(二)网络渠道崛起,综艺内容渠道样态持续扩张

在综艺节目发展的爆发期里,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新兴媒体渠道的兴起为综艺节目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新的技术和渠道的兴起首先为电视综艺带来前所未有的新的竞争环境,从观众、内容再到渠道形成全方位抢夺,电视综艺与网络也在竞合之间相伴相生,互相影响发展前进,因此网络视频的崛起与成长成为电视综艺在这一时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生态因素。

1.网络综艺兴起、样态探索不断

互联网视频从2006年开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格局,并且开始变得主流化,截至2016年,视频网站经过大浪淘沙和优胜劣汰之后,已经形成了包括爱奇艺、优酷土豆腾讯视频、乐视视频、芒果TV、搜狐视频在内的六大平台格局,其中腾讯视频、优酷土豆、爱奇艺背后更是有三大互联网巨头BAT的支持,资本力量相当雄厚,并且作为相应生态里的一极而获得相关的资源支撑。而芒果TV作为广电系的视频网站,虽然从2014年才开始正式上线,但依托于湖南广电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以独播+独特的战略迅速积累用户和粉丝

内容是视频网站生存发展的根本,因此从发展的初期开始,各大视频网站就一直在进行着内容的抢夺与布局,从最开始的盗版与反盗版,再到后来烧钱投入版权大战,再到视频网站纷纷进军自制内容,网络视听新媒体的内容发展战略经过几轮的发展。截至2016年,基本上确立了外购加自制的普遍路径,而自制内容生产的战略地位变得越来越高。

对于视频网站来说,自制内容不仅可以更好地依据平台属性进行内容的组织生产,而且在商业化运作上拥有更多的主动权。从2015年开始,多部视频网站的自制剧成为爆款,如《盗墓笔记》《最好的我们》《太子妃升职记》《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等,并成功帮助视频网站开拓了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而在这一时期里,随着电视综艺的火热,网络自制综艺也开始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在这一时期里,《奇葩说》(爱奇艺)、《拜托了冰箱》(腾讯视频)、《火星情报局》(优酷)、《明星大侦探》(芒果TV)等现象级的爆款网络综艺相继出现,为各大平台带来流量和关注度的同时,也为网络综艺自身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2014年被称为网络综艺的发展元年,《奇葩说》在这一年诞生;2015年网络综艺全面崛起,被称为野蛮生长的一年;2016年,各大视频网站集体发力网络综艺内容,代表性作品在这一年纷纷涌现。据媒体统计,2016年全年共有98档网络综艺上档(除去小型资讯类网络节目以及电视节目的衍生节目),而各大平台推出的网络自制综艺都在10档以上,是2014年各大平台推出的自制综艺的3~4倍。[2]

网络综艺的体量与电视综艺相比整体上较小,投资基本上都在千万级别,而在节目类型上,网络综艺也在逐渐探索、形成自己的路径和方法。其中以脱口秀为代表的话语方式类的节目成为网络综艺的一大重要类别,这类节目往往拥有较强的互动性、社会性以及较为灵活的形式,再加上相较于电视平台较为宽松的话语表达环境,都促成了这类节目的火爆,以《奇葩说》《火星情报局》《吐槽大会》为代表的话语方式类节目在这一时期受到欢迎。同时,网络平台在题材的选择上与电视综艺有所重合,但也有很大区别,很多在电视平台上无法很好地生根落地的题材在网络上找到了生存的土壤,比如脱口秀节目、悬疑探案类节目、偶像养成节目、选秀节目等。

2016年被称为直播元年,在这一年里数百个直播平台进行生死较量,而直播样态也为网络综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渠道,“直播+综艺”成为这一时期网络综艺样态的一大类别,包括《看你往哪儿跑》(腾讯视频)、《十三亿分贝》(爱奇艺)、《潜行者计划》(优酷)、《完美假期》(芒果TV)等都属于直播综艺的探索。

2.从内容、观众再到人才,台网全面争夺

网络综艺在内容样态、传播方式上的探索,成为综艺节目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与电视综艺的互动交流中也形成相互作用与影响的关系。事实上,网络综艺成为视频网站发力的重点,从渠道、受众、内容再到人才上都与电视综艺形成竞合的关系。

首先从渠道和受众上来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普及,普通人视频消费的渠道开始发生变化,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转向互联网成为一种普遍的选择。互联网不受时间、空间束缚的视频使用模式,对于年轻人来说有着很强的吸引力,而网络内容本身的探索也为用户带来了海量优质的内容,对用户来说,可选择的空间更大。

其次,从版权内容到自制内容,凭借着资本的强大支撑,视频网站这一时期在内容生产与运营上有了空前的发展,包括剧集和综艺以及其他类型的视频内容在网络上大量出现,并且随着投入的增大以及平台本身认可度的逐渐提升,网络内容的精品化和优质化成为一种趋势,这一时期开始,网络内容逐渐摆脱粗制滥造和不入流的状态,涌现出大量精品内容。一方面是网络平台对优质电视综艺节目的抢夺异常激烈,特别是几档大型季播节目引发全民收看热潮的时候,大型电视综艺节目被视频网站疯狂抢购,例如在2013年,搜狐视频就以过亿的版权费用抢得《中国好声音》第二季的网络独家版权,而《中国好声音》第三季的网络版权更是被腾讯以2.5亿的高价拿下。随后几年,视频网站对综艺节目的版权争夺进入相对理性的阶段,但优质的内容依旧是争抢的对象,成为电视综艺市场营收的重要一极。

而在这一时期,一些精品网络综艺也输出到电视平台,如爱奇艺出品的《我去上学啦》、腾讯出品的《燃烧吧少年》都在浙江卫视进行了播出,网络内容的反向输出成为台网互动的一大现象。

再次,综艺内容生产、制作的人才开始纷纷涌入互联网,形成了传统媒体人向互联网大迁徙的一个小高潮。随着网络渠道的崛起以及各大平台对网络自制内容的布局,人才从传统媒体流入互联网就成为其发展的动力,也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这一时期,马东、刘建宏、郑蔚、陈伟、王平、王晓晖等传统电视的内容生产者和管理者们跳进互联网,其中王晓晖更是因其从央广副台长、王平因其从湖南广电副台长的职位上进入网络视频领域而受到不少关注。此外,还有谢涤葵、易骅、岑俊义等传统电视综艺的金牌制作人也开始进入网络综艺内容的生产制作行列当中,人才的进入为网络综艺的发展提供了根本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