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时期,歌唱类节目、韩式户外节目、明星真人秀节目霸占荧屏,呈现出绝对强劲的发展势头,但是在这些热度节目之外也有一些颇具本土特色和原创性质的节目在这一时期出现。其中最受关注的有两类:一类是文化类节目,一类是喜剧类节目。
(一)文化类节目的综艺化突围
2013年,一片歌唱类节目热潮中,一些文化类节目在这当中成长兴起,并引发了一小波文化类节目的小高潮。这一时期上档的文化类节目包括央视的《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成语英雄》《井字对抗》;河北卫视的《中华好诗词》;贵州卫视的《最爱是中华》;浙江卫视的《中华好故事》;山东卫视的《中国面孔》;江西卫视的《挑战文化名人》;黑龙江卫视的《最爱中国字》;天津卫视的《国色天香》;安徽卫视的《中华百家姓》等。
表5-2 这一时期开播的文化类节目
续表
从表中可以看到,这一时期文化类节目的数量非常多,形成一股发展的热潮,而且它们中的大部分都是由二三线卫视频道制作播出的,这类制作成本并不高并且颇具原创特色的文化类节目成为二三线卫视特色化突围的重要武器。而纵观其发展状况,文化类节目在这一时期受到欢迎,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政策推动,此类节目自开播便受到政策上的鼓励,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鼓励“公益、文化、原创”节目的发展,而此类文化节目非常符合这样的政策要求,在2014年1月23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积极开办原创文化节目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通知》,要求中央台以及各省级电视台对文化类节目进行扶持。(www.daowen.com)
第二,文化类节目在制作上的创新突破。首先是题材上选择了通俗化的文化元素符号为主要表达内容,如汉字、成语等,与每个家庭、每个个体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容易引发带入和共鸣。还有在表达方式上开始借鉴、采用一些综艺和真人秀节目的手法,如竞赛、对抗、淘汰的形式,注重人物关系的呈现,明星元素的引入等,这些方式都让相对刻板的文化元素插上了轻松的娱乐翅膀,传播更具广泛性。
第三,内核上聚焦个体故事,极大地契合社会心理,参赛者个体的故事、成长背景、情感经历等都成为节目所着重呈现的部分,在文化之外用故事引发观众共鸣。这些都帮助文化类节目从相对专业化的对象性节目开始了大众化传播的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
(二)原创喜剧类节目的探索与坚守
喜剧节目是最不容易被引进制作的一类节目,因为喜剧节目与本土的文化艺术形式、社会土壤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好的喜剧节目必然是具有很强本土化特色的。2013年开始,中国电视荧屏中的原创喜剧节目引人关注,一系列喜剧节目在这一年被推出,形成了喜剧节目的小高潮,成为这一时期电视综艺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特点。纵观此轮喜剧节目热潮的到来,可以看到其带有某些自发性和原生性,很多频道都将视野对准了这类成本并不算高,同时颇具娱乐性的喜剧类节目。
表5-3 这一时期喜剧综艺代表性节目
纵观这一轮喜剧节目会发现,与传统的喜剧节目相比有一些创新和更迭,娱乐性和综艺性更强一些,草根基本上是这些喜剧节目的主角,但是也会加入一些明星元素,喜剧的形式和内容也更加丰富拓展,突破了传统喜剧表演的一些形式。对流行的节目形式样态进行借鉴是这一轮喜剧热中很多节目的选择,如对草根选秀类的“达人秀”模式的借鉴成为一种普遍选择,《笑傲江湖》《超级笑星》《我为喜剧狂》等都属于这一类,喜剧表演的同时,这些草根喜剧演员背后的故事是节目非常重要的一个看点。此外,剧场场景类喜剧节目如《我们都爱笑》《生活大爆笑》《一起来笑吧》等都是通过小品、单元剧、特有环节进行串联的喜剧节目,是较为纯粹意义上的喜剧节目,受到一些观众的欢迎。《生活大爆笑》《一起来笑吧》更是引进、借鉴自韩国的剧场喜剧节目,借鉴其喜剧单元剧的形式,形式较为新颖。
然而这股喜剧节目热潮在一年多后很快进入疲乏期,大部分节目都没有再推出制作第二季,只有少数如《笑傲江湖》《我们都爱笑》等延续了下来。原因与喜剧节目本身在创作上的难度有很大的关系,喜剧节目对选手和作品的要求非常高,而且需要持续性的喜剧作品的供应,对制作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对于竞赛选拔类喜剧节目,选手资源的匮乏是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当然,广告商对于喜剧节目的相对谨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市场的认知当中,喜剧节目的受众群体年龄偏大,不是目前消费的核心主力。正是在这样的自然淘汰之下,喜剧综艺进入相对理性的发展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