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国电视行政和市场的双重属性,使得电视综艺在市场化发展过程中必然要受到来自行政和市场两方面因素的制约。在这一时期里,由于电视综艺开始进入一个大发展的时期,新的现象和方式不断涌现,而市场又不完全具备能力去进行自我的调节,于是用行政这只看得见的手去调控引导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这七年的发展过程中,行政和政策层面的调控和影响几乎贯穿了始终。首先抵制低俗化是这几年中行政层面进行调控的核心任务,在针对选秀节目的调控文件中强调了对低俗化进行遏制,而在针对婚恋交友类节目和情感故事类节目的调控措施中,也以抵制低俗化为主要的调控方向。事实上,这一时期由于素人类节目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为了吸引观众眼球,一些打擦边球的低俗化现象确实存在。如选秀节目《第一次心动》在直播过程中评委与选手发生冲突,颇具戏剧性,造成恶劣影响被广电总局叫停,并借此出台了一系列对选秀节目进行调控的政策。
从2006年开始,针对选秀节目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广电总局就开始进行总体调控,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2006年3月,广电总局规定跨省赛事参赛选手必须年满18周岁,对参赛选手的年龄进行了限制。同年4月,广电总局规定选秀节目主持人不得有倾向性,要张扬主旋律等。2007年2月,广电总局下发《广电总局关于加强群众参与的选拔类广播电视活动管理的通知》,对选秀节目的播出数量、参与主体、播出时间、播出方式、价值导向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2007年4月,广电总局批准“快乐男声”举办后,要求其设计一些公益性内容,参赛曲目要积极健康,弘扬主旋律,尽可能不出现落选歌手泪流满面、亲友抱头痛哭、歌迷狂热呼叫等场面和镜头。2007年8月15日,国家广电总局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影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局,中央三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下发通报,批评重庆电视台举办播出的《第一次心动》选拔活动严重违规行为。2007年8月23日,广电总局发布通知,叫停广东电视台女性整形真人秀节目《美丽新约》,认为此类节目“导向意识不强,画面血腥、恐怖、暴露、格调低下,且活动组织奢华铺张”。2009年广电总局批准“快乐女声”举办后,要求其从海选到总决赛播出时间最多控制在两个半月内,取消短信投票,直播不得超过10次,每次不得超过90分钟,必须在22点30分后直播。(www.daowen.com)
一系列调控措施的出台对综艺节目整体的发展走向从数量、方式再到价值导向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调整和控制,事实上对电视综艺的整体发展走向形成影响。如针对选秀类节目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对选秀节目的内核要素如海选、直播、长时间比赛等都进行限制,这也是为什么选秀节目在2007年后开始没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婚恋交友类节目兴起之后,因其话题把控出现不当和失误,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讨论,因此在2010年6月,国家广电总局正式下发了《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及《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两份正式文件,文件中规定:“严禁伪造嘉宾身份,欺骗电视观众”;“不得选择社会形象不佳或有争议的人物担当主持人”;“不得以婚恋的名义对参与者进行羞辱或人身攻击,甚至讨论低俗涉性内容,不得展示和炒作拜金主义等不健康、不正确的婚恋观。”“情感故事类节目不得展示丑恶、迷信;不得展示因亲情矛盾、家庭纠纷导致的极端行为、过激言论、‘揭伤疤’或恶性案件;不得过分渲染悲情、阴暗、颓废心态……”[6]这两份文件实际上对婚恋交友节目和情感故事类节目的发展进行了调控和引导。
2011年10月,广电总局发布文件,对节目形态雷同、数量泛滥的婚恋交友类、才艺竞秀类、情感故事类、游戏竞技类、综艺娱乐类、访谈脱口秀、真人秀等7个类型节目实行播出总量和播出时间的控制。要求每晚19∶30~22∶00,全国包括央视一套在内的34家上星频道播出的这7类节目数量不超过9档;每家卫视则不能超过2档;每天黄金档播出这7类节目时长不超过90分钟。各上星综合频道还要开办一档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道德建设栏目。这个被称作“限娱令”的行政调控法规实际上对电视综艺节目的播出样态、种类、时间等进行了规定,对后续电视节目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