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以前只有少量的频道上星,地方电视台的传播范围往往仅限于本地或者某些地区,从1994年开始,省级地方台开启了大规模上星的道路。1994年浙江、山东、四川等卫视先后上星,1996年又有河南和广东两个频道上星,而1997年则是省级频道上星最集中的一年,这一年,包括湖南、辽宁、江西、湖北、黑龙江、福建、江苏、山西、青海等省级地方台先后上星,在1998年也相继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河北、山西、甘肃、宁夏等卫视上星。
省级频道在20世纪90年代的集中上星,让全国市场成为这些卫视频道争夺的主要战场,面对更广大的受众群体和更广阔的市场,如何去突出重围?成为摆在这些新生的省级卫视面前的一个重要的命题。在这当中,有一个省级卫视迅速脱颖而出,发展势头非常迅猛,这个省级卫视就是湖南卫视。
湖南属于农业大省,地理位置并不优越,经济水平也不算发达,但湖南卫视能够一上星就获得广泛的认可,这与其用综艺去突围的路径密不可分,在1997年和1998年,湖南卫视先后推出了两档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和《玫瑰之约》,前者以明星游戏节目的新鲜样貌迅速获得了观众的欢迎,而后者则将相亲交友的过程加以电视化呈现,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这两档节目让湖南卫视在众多的省级卫视频道中脱颖而出。
为什么是湖南卫视?实际上这与湖南广电在当时已经开始的第一轮改革有着密切的关系,1995年湖南经视成立,迅速在湖南地区站稳了脚跟,经视在新闻、综艺节目和电视剧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经视这条“鲶鱼”的诞生对于彼时的湖南电视台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刺激,在1997年上星之际,台长魏文彬再次启动了卫视内部的改革,大胆起用新人,进行人事制度和内容生产机制的调整,让湖南卫视以一个崭新的面貌上星。这一次改革卓有成效,湖南卫视从频道包装到节目设计再到整体的编排方式都焕然一新,给人新锐时尚的感觉,一改湖南电视台过往的土气的面貌,以往被戏称为“化肥饲料台”的湖南台摇身一变成为时尚的代名词。
基于这一轮改革,湖南卫视生产机制得到了调整和转变,为上星做好了准备,上星之后取得了迅速的发展。用娱乐化去突围,对于湖南卫视来说则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地处中南的农业大省,在人才、资源各方面上都不占据优势,走新闻路线显然是比较困难的,也无法与中央台相抗衡,而湖南人天生的娱乐精神和霸蛮精神让娱乐成为一种更适合的选择。事实上也正是如此,湖南电视台在20世纪90年代曾生产制作了多部优质的电视剧,在经视成立之后,也诞生了《幸运3721》这样在本地引爆收视热潮的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与《幸运3721》有着千丝万缕的勾连,最终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不俗的成绩。(www.daowen.com)
得益于综艺节目的发展,让娱乐化的路线事实上成为这一时期里省级卫视的突围路径。原湖南广播电视台台长欧阳常林曾在自己的一篇名为《关于湖南电视发展的思考》的文章中强调“综艺娱乐节目的强势效应”。并认为,综艺娱乐节目是“湖南电视现象”的一个重要支点,也是电视发展的一个创新突破点。事实上,在这一时期,很多上星后的卫视都开始积极探索综艺节目的发展,包括浙江卫视、福建东南卫视、安徽卫视、广东卫视、山东卫视等在这一时期里都有多部优质的综艺节目被创作出来,有些节目至今仍然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时代记忆。
然而省级卫视在娱乐化的路线上走得也不是顺畅和确定的,作为主流媒体,还要承担主流媒体相应的责任和价值,娱乐化路线在中国传统的精英文化的话语体系下又不属于主流文化,文以载道的功能看上去又是娱乐路线所不能够承载的,因此在路线选择上,很多平台在这一时期都有过动摇,湖南卫视在这一时期一样有摇摆,也曾先后制作过不少新闻类的节目,以达到对娱乐的某种平衡。而主流和精英文化对娱乐文化低俗化的炮轰和指责的声音在这一时期里也相继涌现,娱乐文化与精英文化之间的对抗一直持续了下来。
不可否认,在某些综艺娱乐类节目当中确实存在低俗和品味低下的现象,但总体来讲,娱乐文化以电视为载体全面崛起,实际上是中国在进入改革开放以后大众平民文化崛起的一种表现,它是对上一阶段大众文化长期缺失的一种反弹和回应,也是中国市场和商品经济兴起的一种必然,有其存在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