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电视综艺发展史:多元化娱乐类栏目初探索

中国电视综艺发展史:多元化娱乐类栏目初探索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80年代文艺类栏目的出现和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提高了人们的审美鉴赏水准,尽管其内容样态与后来的综艺节目相比,显然都无法归结到一类,但其发展也为后续综艺类节目的发展探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988年,《周末文艺》分为《文艺天地》和《旋转舞台》两个栏目,《文化生活》栏目则调整为《花信风》,并推出栏目《短剧与小品》。

中国电视综艺发展史:多元化娱乐类栏目初探索

80年代,同样有一批电视文艺类栏目在这一时期兴起,并且一定程度上开始形成百花齐放的态势。栏目化是这一时期电视制播模式的一个重要取向和方式,栏目化不仅让节目更加固定化,而且也为节目样态的探索提供了可能性。80年代文艺类栏目的出现和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提高了人们的审美鉴赏水准,尽管其内容样态与后来的综艺节目相比,显然都无法归结到一类,但其发展也为后续综艺类节目的发展探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982年6月5日,文艺栏目《舞台与银幕》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文艺栏目的早期代表作品,1984年开始一大批文艺栏目相继开播,包括《艺苑之花》《曲艺杂技》《音乐舞蹈》《周末文艺》等,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其中,《周末文艺》更是成为后来的《综艺大观》的雏形之一。

1985年推出了介绍地方台电视节目的栏目《百花园》和《电视剧场》。1988年,《周末文艺》分为《文艺天地》和《旋转舞台》两个栏目,《文化生活》栏目则调整为《花信风》,并推出栏目《短剧与小品》。这一时期,地方台也纷纷开办文艺栏目,包括1981年广东电视台开办的文艺栏目《万紫千红》和《百花园》,1984年上海电视台开办的《大世界》和《大舞台》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偏高雅的文艺类栏目之外,这一时期里,也有一些偏娱乐化的电视栏目的探索,这些节目多多少少受到港台节目内容的影响,呈现出娱乐化的风格和样态,但由于彼时还并不适应大陆电视的发展和接受状态,因此也没有太大的反响就昙花一现了,例如1985年中央电视台开播的《金银场》,由来自台湾的主持人黄阿原主持,被看作是电视综艺栏目化的一个先锋。

这一时期,一些地方台也开始尝试这类偏娱乐化、综艺性的娱乐节目,如山西电视台播出的《场院游戏》,北京电视台播出的《午夜娱乐城》《黄金乐园》《蚂蚁啃骨头》等。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此类节目的娱乐化属性和综艺化意味,实际上也是大陆电视不断开放的风气之下的一种产物。但是由于时代背景的限制等并没有引发过多的关注和热议,但无疑,这类节目也构成了电视综艺早期的探索与尝试。

本章小结:从电视诞生的1958年到90年代之前,中国电视诞生的这三十多年时间里,实际上经历了数次发展变革的阶段,是一个曲折前进的过程,这与整个中国社会在当时的发展进程息息相关。如果从电视综艺的发展维度上考察,这三十多年可以被称为是电视综艺的准备阶段,现代意义上的电视综艺概念在这个大时期里还没有出现,但中国电视工作者们在艰难的环境中所做的一系列探索都为电视综艺在进入90年代之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做好了准备。早期活跃于电视荧屏上的文艺类节目以及“笑的晚会”都是这种探索和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革”时期包括电视文艺在内的电视事业虽然遭到了打击,但在制播技术手段上的发展也为后续做了准备,而在整个80年代,电视进入了火热的创业期,电视文艺得到空前发展,一些具有娱乐和综艺属性的电视节目也开始兴起发展,电视在与外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吸收着新的理念和方式,电视的商业化发展也开始萌芽,这些都为电视综艺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注释】

[1]张凤铸,胡妙德,关玲.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第61页(www.daowen.com)

[2]张凤铸,胡妙德,关玲.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第61页

[3]郭镇之.中国电视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7月第一版,第19页

[4]张凤铸,胡妙德,关玲.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第60页

[5]郭镇之.中国电视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7月第一版,第47页

[6]徐天.中国新闻周刊.1962年笑的晚会:那年的春晚,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1103/08/4741021_422084705.shtml

[7]张凤铸,胡妙德,关玲.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第8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