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文艺竞赛类节目兴起,成益智游戏节目雏形

文艺竞赛类节目兴起,成益智游戏节目雏形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时期,中央电视台也举办了大量的竞赛类的节目,从一般的智力竞赛到各种文艺比赛,竞赛类节目一时热闹非凡。而竞赛类节目在80年代的发展,虽然很多都有知识性和益智性,但其形式上的娱乐化探索显然已经开始,并且成为娱乐大众的一种手段而存在着,可以说,持续了一段时间的电视竞赛热潮孕育着中国娱乐益智类节目的基因,是早期娱乐益智类节目的雏形所在。

文艺竞赛类节目兴起,成益智游戏节目雏形

在80年代的电视版图当中,曾风靡一时的竞赛热是一个不得不提的话题。从80年代中期开始,各种类型的竞赛节目相继在电视上档,大部分都是以智力竞赛为主,当然也有歌唱比赛、相声大赛等文艺类的竞赛,一时间热闹非凡,从当时的收视人数和引发的社会热度来看,相比如今的现象级节目,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事实上,这批竞赛节目的热潮是从西方传导过来的,从五六十年代开始,电视游戏益智类节目就开始风靡西方电视荧屏,因其巨额奖金的设置,紧张刺激的比赛进程而风靡一时。这股热潮也在中国电视改革开放的时代里吹了进来,从1985年左右开始,一大批竞赛类节目出现在电视上,形成热潮。

1985年,由上海电视台举办的“卡西欧杯家庭演唱大奖赛”获得极大成功,资料显示,当时的收视率超过了90%。而在1986年的10月,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蒲公英五四青年智力竞赛电视公开赛”,也取得了如今看来不可想象的超过50%的收视率的成绩。

事实上,智力竞赛类的节目从80年代初就开始了探索,1980年广东电视台举办的《六一有奖智力测验》聚焦少年儿童群体,1981年开始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北京中学生智力竞赛》也是将镜头对准了青少年

可以说,重知识性而非巨额奖金的刺激,是中国的竞赛类节目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当然,也有一些竞赛类节目在趣味性上做了许多的尝试,在这一时期里,上海电视台的竞赛类节目就注重节目本身的游戏性和娱乐性,如《民间童装电视比赛》《业余电视节目主持人评比》《外国人唱中国歌曲大奖赛》《发明家俱乐部非职务(业)发明电视评选》等,观众在增长了知识的同时,也达到了放松身心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上海电视竞赛节目的热潮,还伴随着浓厚的商业氛围和色彩,赞助商可以直接冠名比赛本身就看出这种商业化的推动,因此内容的多元化探索和形式上的趣味化探索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www.daowen.com)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时期,中央电视台也举办了大量的竞赛类的节目,从一般的智力竞赛到各种文艺比赛,竞赛类节目一时热闹非凡。如中央电视台从1984年开始先后举办了“全国电视相声歌手大赛”、“国际知识竞赛”、“‘中华杯’谜语大赛”、“全国电视相声大赛”、“全国业余相声邀请赛”、“‘长治杯’全国曲艺大赛”、“全国戏剧小品电视大赛”、“全国喜剧小品邀请赛”等。[7]一方面丰富了电视荧屏,满足了人们对竞赛类节目的审美和观看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对相关的文艺领域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1984年开始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在80年代也曾风靡一时,并且推出了许多时代歌手,成为电视造星的最早雏形和样态。在1985年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决赛阶段更是采用直播的方式进行播出,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将节目推向热度的高潮。

直播被引入竞赛类节目可以说是一大创新举措,通过实时的转播,让观众能够实时体会到比赛进程的紧张和刺激感,同时也便于互动手段的嫁接和运用。实际上观众对于竞赛类节目的热爱,不仅是其中表现的知识或者歌唱等文艺内容,整个比赛的过程更是他们关心和关注的,直播让竞赛的悬念感贯穿始终,观众自然也步步跟随。

可以看到,这一时期里,竞赛类节目的兴起是中国电视开放风气之下的一种产物,它的热度来源于国外,但在中国的电视荧屏上生长出自己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特质。而竞赛类节目在80年代的发展,虽然很多都有知识性和益智性,但其形式上的娱乐化探索显然已经开始,并且成为娱乐大众的一种手段而存在着,可以说,持续了一段时间的电视竞赛热潮孕育着中国娱乐益智类节目的基因,是早期娱乐益智类节目的雏形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