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古墓窑址,岁月痕迹尽显

古墓窑址,岁月痕迹尽显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白溪村应该算是板芙最古老的村庄。◎沙丘遗址◎清朝古瓦窑遗址现在,这个瓦窑址已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小山不大,全由坚硬的石头组成。古墓于2008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实际上,太师多半表示恩宠而无实职,是加官加衔的意思。◎游人纷纷与墓前的石雕合影留念◎古朴气息浓郁的白溪碉楼◎白溪碉楼已成为市级保护文物相传墓地前两旁,原排列有两行石人和石马,现已荡然无存。古墓与村道由一条窄窄

古墓窑址,岁月痕迹尽显

白溪村应该算是板芙最古老的村庄。1986年7月的考古资料说,在白溪村白泥坑山边发现新石器时代和汉代沙丘遗址,被称为白溪村遗址。当时出土有新石器时代的石器两件以及多件历代陶瓷,其中有宋代的单瓣莲花瓦当、汉代方格纹硬陶罐残片等。现在,这些文物收藏于中山市博物馆,有兴趣的朋友倒是可以去看看。

“先有白泥坑,后有香山城”是当地口口相传的说法。明嘉靖年间,杨姓新会人迁于此地建村,因此处有溪水且多白陶土,所以称其为白泥坑。白泥坑就是后来的白溪村了。

有白陶土可以做陶瓷。1986年那次考古还在这里发现了瓦窑址,属于清窑,窑高2米、深3.5米。窑壁用沙泥筑成,厚20厘米,内壁顶端有三条排烟管。该窑主要烧制民用瓦。可以想象当年这里制陶业应该颇兴旺,商业很繁华。

◎沙丘遗址

清朝古瓦窑遗址

现在,这个瓦窑址已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另外,考古资料还显示这里有利用水力舂米的“水碓”遗址。舂米就是把谷子去壳的过程。舂米是挺费力气的农活,用的工具有点像捣药罐。这个发现说明,当时白溪村村民的生产力还是比较高的。

现在的白溪村是一个行政村,同样处于板芙繁华路段,就在105国道旁边,离镇政府3—4公里,交通便利。坐公交车到白溪市场站下,走两百米就看见虎爪村的牌坊。虎爪村是白溪村下属的自然村,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建村,比白溪村足足晚了一百多年。

虎爪村地处鹿鸣岭西侧,山呈弧形,最初叫鹿鸣环,紫金县叶姓人迁到这里,看其形状似虎爪,就叫虎爪村,一直沿用至今。以前,村后是一块大大的农田,远处看像老虎的身体,而“尾巴”一直延伸到后面的湖洲山。

超哥是20世纪七十年代的知青,他说当时还能看到这个“老虎”生猛的样子,远眺极为生动,“老虎”的两个爪紧紧趴在地上,“虎头”盯着前面,就是现在105国道的对面。当时那里是一块禾田,属深湾大队辖下的沙角埔生产队。禾田旁边有一棵古榕树,榕树旁边还有一座庙。

“老虎”紧紧盯着的是什么呢?

超哥说,原来禾田中间有一个小山,就是那么突兀地出现在禾田中间。这座小山不大,全由坚硬的石头组成。有趣的是,这座山的形状活脱脱就是一头“猪”,这头“猪”活像刚从猪栏逃出来,正在休闲地吃着田里的禾苗呢,全然没有留意后面做捕食状的“老虎”。这个天然“老虎吃猪”的自然存在仿佛是天外来客,在某一个时间在白溪村被什么人“点穴定格”了一样,一直维持到20世纪七十年代。

后来先是“猪”没有了?是“猪”自己跑了?还是被“老虎”吃掉了?

当然都不是!是因为猪山是坚硬的石头,这些石头是建水坝、建房子、修路的极好材料,被炸掉当建筑材料了。

超哥是1971年10月招工回城的,他说,那时候已经开始爆石,慢慢地,整个“猪”就没有了。

当时人们应该觉得挺划算的,建筑材料有了,农地还多出一大块,现在这一片是板芙比较繁华的商业区。

那“老虎”呢?原来,板芙城镇化,“虎爪”后面的农田慢慢被征用,建起了厂房,连“虎爪”都变成商业区了。现在看见的,只是一个“虎爪村”牌坊,立在105国道边上。

◎虎爪村有趣的典故

如果是自驾前往,必须把车停在村子外面,因为村子的路极为狭窄,只能步行通过。也是因为这个限制,大部分原村民搬到村外居住,旧屋则以出租为主,成了典型的城中村。

我们一直往里走,是要找一个风水宝地,有说是全板芙风水最好的地方。明万历年间,东阁大学士何吾驺之父何述铉葬于此地,即何述铉古墓。古墓于2008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www.daowen.com)

何吾驺,小榄人士,出生于书香世家。当时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小榄三大氏族中,何氏官最大,李氏人最多,麦氏钱最多。”

何吾驺是小榄明清两朝中官职最高的,那到底有多高呢?据地方志记载,“明清两朝,小榄一共三位一品大员,何吾驺是唯一官至首辅的。”首辅就是宰相了。

官高还不算什么,何吾驺文学成就也很高,著有《元气常诗集》三卷、《元气堂文集》三十卷、《云芨轩稿》二卷、《经筵日讲拜稽集》四卷、《周易补注》四卷、《中麓阁集》及石刻楷书四种等。

虎子无犬父,甚至无犬叔伯父,他父亲何述铉也很厉害。另外,何述铉与哥哥何述忠、弟弟何述瓒三人并称“香山三何”,是不是让你马上联想到“三苏父子”?原来才情是会遗传的。

◎古墓上的精致雕花

◎古墓前栩栩如生的麒麟石雕

那何吾驺的父亲为什么会舍近求远地葬在板芙呢?

我大胆设想一下,何述铉墓建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是何吾驺弃官返乡的时期,何家笃信风水,那么,如果有一个能扭转何家运势的风水穴,倒是不怕远葬的。

何家人很信风水。当地流传的一个关于风水先生智救童男童女的故事,或许有点启发。

明朝有活人殉葬的残忍习俗,皇家贵族和民间的有钱人皆如此。何述铉下葬的时候,何家也买来一对童男童女殉葬,但风水先生动了恻隐之心。他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一个办法。于是他对何家人说,下葬那天,只要哀乐响起,凡是姓何的人都不宜露脸,更不能看着棺木下葬。

何家人果然回避了,趁着这个时候,风水先生把童男童女放走了(墓地后面就是山,倒是很容易逃脱)。

◎风水先生智救童男童女

何述铉墓依山势呈梯形而建,分四层建筑,宽21.4米,长26米,周围均用褐色巨形石砖砌成檐墙。每层墓地的墙上都饰有石雕麒麟,并用雕有琴、棋、书、画的石板砌成台基。第四层墓地的正面,竖着高2.05米、宽0.96米的石碑,中间刻有“明诰赠特晋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傅兼太子太师吏礼兵三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郡庠生峻岗翁何老先生、诰赠夫人晋阶正一品夫人何母刘太君、诰赠夫人晋阶正一品夫人何母罗太君合葬之墓”等字样。石碑后面是一个直径为9米的椭圆形坟地,均用灰砂铺面,顶端镶有祥云拱月浮雕。碑上说,宰相还兼任太子的老师。

我问当地的村民知道这里是谁吗。他们说:“只知道他是小榄人,儿子是京城大官,好像就是太子的老师。”太子的老师在他们看来已经很厉害了,村民并不考究什么首辅。实际上,太师多半表示恩宠而无实职,是加官加衔的意思。官已至宰相,皇上再恩宠就加个太子师头衔,事实上,历史上许多太子师并没有跟太子授过课,都是虚衔。

◎游人纷纷与墓前的石雕合影留念

◎古朴气息浓郁的白溪碉楼

◎白溪碉楼已成为市级保护文物

相传墓地前两旁,原排列有两行石人和石马,现已荡然无存。古墓与村道由一条窄窄的深水沟分隔。深水沟上有小桥,仿佛起着“护城河”的作用。

脚下的青苔很厚很滑,我小心翼翼地走近古墓,恭敬地拜一拜,道声叨扰,心里想着是什么样的因缘际会,让我今天出现在这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